- 年份
- 2024(6202)
- 2023(8702)
- 2022(7154)
- 2021(6722)
- 2020(5454)
- 2019(12053)
- 2018(12191)
- 2017(22359)
- 2016(12493)
- 2015(13934)
- 2014(14347)
- 2013(13818)
- 2012(12958)
- 2011(11972)
- 2010(12464)
- 2009(11844)
- 2008(11715)
- 2007(10980)
- 2006(10118)
- 2005(9152)
- 学科
- 济(54195)
- 经济(54039)
- 农(48830)
- 业(38693)
- 农业(32638)
- 管理(27928)
- 业经(20499)
- 企(20001)
- 企业(20001)
- 方法(16505)
- 中国(15921)
- 制(13818)
- 学(13104)
- 地方(12466)
- 农业经济(12450)
- 理论(12176)
- 数学(11475)
- 数学方法(11290)
- 发(11142)
- 财(11084)
- 体(10932)
- 村(9539)
- 农村(9519)
- 发展(9514)
- 展(9484)
- 策(9396)
- 教育(9252)
- 银(9143)
- 银行(9124)
- 和(8973)
- 机构
- 学院(182045)
- 大学(178092)
- 济(72656)
- 经济(70898)
- 管理(66393)
- 研究(64807)
- 理学(56347)
- 理学院(55751)
- 管理学(54765)
- 管理学院(54443)
- 农(53623)
- 中国(51120)
- 农业(40660)
- 科学(39560)
- 京(38253)
- 业大(34120)
- 财(34070)
- 所(33175)
- 中心(31202)
- 江(31190)
- 研究所(29733)
- 范(26479)
- 师范(26222)
- 财经(25615)
- 农业大学(25007)
- 省(24331)
- 州(24021)
- 北京(23532)
- 经(23071)
- 院(22097)
- 基金
- 项目(115605)
- 科学(90261)
- 研究(89466)
- 基金(81172)
- 家(70525)
- 国家(69684)
- 科学基金(58673)
- 社会(57867)
- 社会科(53215)
- 社会科学(53201)
- 省(47813)
- 基金项目(42413)
- 教育(40201)
- 编号(39311)
- 划(38381)
- 自然(34702)
- 自然科(33852)
- 自然科学(33839)
- 成果(33439)
- 自然科学基金(33239)
- 资助(31917)
- 农(30873)
- 课题(27210)
- 发(26108)
- 重点(25711)
- 部(25557)
- 性(23430)
- 创(23309)
- 国家社会(23112)
- 制(22246)
- 期刊
- 济(96423)
- 经济(96423)
- 农(60411)
- 研究(55688)
- 中国(46373)
- 农业(40577)
- 学报(32142)
- 科学(28449)
- 教育(26076)
- 财(25423)
- 大学(25256)
- 学学(23698)
- 业经(22233)
- 管理(20704)
- 融(20259)
- 金融(20259)
- 业(17974)
- 技术(15034)
- 农业经济(14752)
- 农村(14602)
- 村(14602)
- 问题(13640)
- 版(13005)
- 财经(12721)
- 经济研究(11916)
- 经(10977)
- 社会(10847)
- 世界(10841)
- 经济问题(10164)
- 业大(10010)
共检索到2938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朱孔来
目前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鲜明特点是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下推进新农村建设。它是以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构成要素可分为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和效果因素三大类;环境要素的改善依赖于政府,基础要素的改善主要是农村自身建设,效果因素的改善依赖于环境因素和基础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农村测度指标体系应分成不同的级别;就目前而言,调控新农村建设主要靠县一级,考核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主要应放在县级和村级进行。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城乡统筹 新型农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立清 李明贤
本文以解决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量化问题为基本任务,概括了国内包括重庆市“简便实用型”、北京市房山区“新农村数字化模型”、江苏省兴化市戴南镇和南京市江宁区、湖南湘西自治州等地方政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特征,总结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科学评价、简便可行、系统性、可比性和导向性等六大基本原则。文章采用AHP方法,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包含50个二级评价指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运用这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新农村 评价实践 指标体系 评价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翔宇 余志刚 李丹
本文在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与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新型农民、发达农业与和谐农村三个方面提出了新农村的评价标准,建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的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加权求和法、因子分析法、聚类分析法3种可供选择的具体评价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凯辉 陈凤敏 孙丽敏 胡景辉 冯改静 王越祥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和特征,结合有关研究成果和石家庄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评价指标体系,对石家庄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了量化的目标。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指标体系 评价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曾康霖 王艳娇
一、建设新农村的国别差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结合中国的实际,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06年3月1日的《经济日报》报道了“韩国的二元经济转型之路”,介绍了韩国农村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情况,评价了韩国农村建设的发展历程。文章认为,韩国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可以吸取,做法能够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顾益康 黄冲平
本文认为,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抓好学习宣传、规划部署、调查研究、建设载体、机制创新、组织保障等“六步规程”。结合浙江的实践,讨论了新农村建设与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关系,建设新农村与建设新城镇、培育新农民等10个方面的理论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思路。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实践经验 理论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谢来位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揭示了公共政策体系建构的现实目标,中国农村现状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决定了建构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的政策取向、政策客体、政策措施和政策困境以及农村公共政策体系纵向建构、横向建构、过程建构的三个向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秀霞 刘雁
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挖掘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的基础上,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和地域特色等方面构建了“4+X”评价体系,此评价体系,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中出现的偏差、遗漏等会有一定的补充,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入正轨。旨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谢来位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厘清科学发展内涵,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提升社会管理水平为根本目标;突出农民权利主体和政府责任主体的地位,强调非政府组织服务载体的功能;综合运用民意表达、互动协商、行政主导和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提升公众满意度和供给有效性;梯度推进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劳动就业、文化娱乐和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项目,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合金 李保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但我国目前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与新农村建设对金融服务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需以支持“三农”为重点,结合农村金融机构改革建立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合作金融、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和民间金融四大金融“支柱”对新农村建设不同层次资金需要的网状覆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俊华
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工业反哺农业是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新型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的概括。根据西部地区大多数农村自然条件差、民族聚居区多、经济发展落后等自然和经济的实际情况,从西部地区存在双层刚性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城镇化进程滞后、大量贫困人口特殊性出发,探讨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突破点,加快西部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差距,进而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丽华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文化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它也是每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我们在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中赢得了主动,特别对于那些文化建设与发展相对滞后的广大农村地区,意义尤其重大。如果失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建设新农村也就随之迷失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农村建设 内化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晓辉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和我国经济强劲发展,使我国社会结构凸现多系统、多技术共存的混合型社会特征和文明特征。“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政府从全局战略高度出发科学分析和把握形势,指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方向。本文从农村发展历程、国外优秀经验、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对发展新农村市场经济的构想。
关键词:
构筑 新农村 市场 经济体系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郭福春
“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等一系列问题都有赖于我国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改革与深化。2005年10月,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