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68)
2023(13295)
2022(11491)
2021(10714)
2020(9296)
2019(21572)
2018(21496)
2017(41693)
2016(22459)
2015(25619)
2014(25646)
2013(25398)
2012(23203)
2011(20893)
2010(20790)
2009(19589)
2008(19589)
2007(17714)
2006(15151)
2005(13403)
作者
(64235)
(53993)
(53932)
(51512)
(34206)
(25919)
(24622)
(21196)
(20508)
(19133)
(18245)
(18144)
(17120)
(17004)
(16732)
(16710)
(16427)
(15938)
(15627)
(15528)
(13310)
(13201)
(13098)
(12328)
(12261)
(12129)
(11958)
(11903)
(10927)
(10689)
学科
(95138)
经济(94944)
管理(71121)
(67253)
(57440)
企业(57440)
方法(47809)
数学(41161)
数学方法(40687)
(28173)
(25282)
中国(23496)
业经(21427)
(21351)
(18445)
(17529)
财务(17473)
财务管理(17429)
(16997)
贸易(16990)
地方(16570)
企业财务(16557)
(16502)
农业(16213)
(16038)
理论(15781)
(14531)
(14287)
银行(14252)
环境(14060)
机构
大学(327666)
学院(325594)
(136024)
经济(133267)
管理(128979)
理学(112033)
理学院(110841)
管理学(108880)
管理学院(108273)
研究(104297)
中国(78624)
(67365)
(64953)
科学(62849)
(52798)
(51829)
财经(51637)
中心(49081)
(48721)
业大(48084)
研究所(46837)
(46809)
经济学(42317)
北京(41633)
农业(41381)
(41063)
师范(40657)
财经大学(38438)
经济学院(38189)
(37993)
基金
项目(219461)
科学(174149)
基金(161674)
研究(159306)
(140067)
国家(138904)
科学基金(120378)
社会(104170)
社会科(98015)
社会科学(97985)
基金项目(85858)
(85451)
自然(77991)
自然科(76223)
自然科学(76202)
自然科学基金(74880)
教育(74748)
(71812)
资助(65983)
编号(63988)
成果(51788)
(49974)
重点(49214)
(45872)
(45670)
课题(43633)
(43478)
教育部(43455)
国家社会(42918)
创新(42899)
期刊
(145554)
经济(145554)
研究(92021)
中国(61433)
(53442)
学报(50001)
管理(47407)
(47226)
科学(46540)
大学(38879)
学学(36746)
教育(32023)
农业(31567)
技术(29153)
(27301)
金融(27301)
财经(26361)
业经(23289)
经济研究(22999)
(22581)
问题(19570)
(16851)
技术经济(16516)
统计(16482)
(16254)
理论(15392)
(15110)
(15041)
财会(14672)
商业(14452)
共检索到472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宛晨  李松龄  
在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状态下生产资料所有者能够获得消费者剩余,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导致贫富差距。在劳动力市场均衡状态下生产资料所有者的消费者剩余消失,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形式并不必然导致生产资料所有者占有劳动剩余产品。劳动产品在劳动者之间分配的合理性和生产资料计划配置的合理性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两个假设前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社会主义社会优胜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能够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社会主义需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也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最大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就是由于这个新社会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使人民过上民主、自由、和谐、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社会主义制度下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永不停息的任务,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指导,需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需要依靠人民,同心同德发展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社会主义社会优胜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能够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社会主义需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也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最大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就是由于这个新社会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使人民过上民主、自由、和谐、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社会主义制度下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永不停息的任务,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涛  韩鹏  
生产方式是一个由生产的技术条件与社会条件结合而成的具有独立性的纯粹宏观概念。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构成都与生产的技术条件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因此,两者中的任何一方发生变化都会导致生产方式变化,即两者都是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只是因为生产力的技术构成方面在马克思的分析框架中是外生的,才导致了"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样一个公式。但是,由于生产力的社会构成本身是以生产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且是内生于马克思的经济系统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也可能导致生产方式发生变革,这时就不能再用"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这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艳玲  
生产力发展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体现在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和时间保证,为人们社会关系的丰富和社会交往的扩大提供前提条件,为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广阔空间。同时,生产力的发展直接体现着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直接的同一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易培强  
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是后进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它主要源于科学技术因素的变动。我国正面临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既有有利条件,也有不利因素。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应将发挥后发优势与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重视人才的培养、使用和体制创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醒夫  
精神文化与社会生产力要比翼齐飞刘醒夫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毫无疑义的。与此同时,必须把精神文化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无论在何种情况下,绝不能忽视精神文化而孤立地去发展生产力。如果说,精神文化是社会生产力的灵魂;那么应该说...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德华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是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内容是极其丰富的,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党建等方方面面。在这个理论宝库中,以下四个方面的论述和思想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一是关于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论述;二是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论述;三是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四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以上四个方面的论述分别从基本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管理体制、根本任务和目标上廓清了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的种种模糊认识,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邓小平的上述思想是正确认识和解决当代中国一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松龄  唐义德  
生产力和谐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和历史范畴的概念。它的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力、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的有效配置,以及可持续利用两个方面,二者是一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生产力的和谐发展不同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它有赖于社会经济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配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顾海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新质生产力理论创新的过程。“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跃升”和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提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量的增长中质的变化“跃升”的要求;确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战略思想,确定了新质生产力中“绿色发展”的根本规定性;三个“进一步解放”社会生产力整体论,揭示了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规定和本质要求;工程科技中“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新概括,对劳动过程中新质生产力特征作出创新性探索。新质生产力是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集成的精粹,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和高质量发展理论和实践的“可靠依据”;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跃升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可靠依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邓晰隆  陈娟  叶子荣  谭春平  
以社会生产力最大化行政目标为基础,构建政府-企业博弈关系作为经济区规模决定模型,挖掘影响经济区规模的决定性因素,并通过对模型进行经济学内涵拓展,讨论政府在经济区运行过程中应采取的合理行为策略。结果表明:在自利决策机制下的政府-企业行为博弈中,企业入驻经济区的成本是影响经济区最优规模最重要的因素,在经济区最优规模形成过程中,政府调节手段都是围绕如何激励企业进行自主技术革新、降低入驻成本上限展开的,其中最核心的政府行为主要包括两点:(1)如果以社会生产力最大化为行政目标,那么政府最好不要对辖区内企业直接进行专项资金投入或与之类似的财政补贴,而是让企业能够自主安排生产经营活动以适应市场环境;(2)在激励企业自主降低入驻成本上限的策略选择上,政府应该采取"少索取"而非"多给予"策略。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富强  
宋以后劳动生产力提升并未减缓,但收入停滞,背后是裹足对女性劳动力的身体禁锢。裹足导致女性退出就业市场,强化耕织分工,从事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导致人口增加和就业压力,在生产总值增加的同时,人均值增加缓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向维稻  
传统经济学已经揭示出许多客观经济规律,这是前人在经济学研究中取得的重大成就。但是,这些经济规律属于社会形态的不同范畴,应该进一步在体系上明晰化。它们有的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如本文所研究的三大基本规律;有的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如剩余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平均利润规律、按劳分配规律等;有的则属于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范畴,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水平的规律。认识和研究社会生产力的三大基本规律,对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柳   田海霞   刘鸿雁  
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分工发展程度,而分工的发展会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分工的发展程度决定生产关系的实际状况。以分工为中介,透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机理,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在生产力方面,分工是“劳动的分化”与“劳动的并存”的辩证统一。在生产关系方面,分工决定所有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对“分工—所有制”形式的抽象总结,可以通过“分工—所有制”的具体视角来考察所有制形式产生、演变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