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69)
2023(3700)
2022(2806)
2021(2958)
2020(2123)
2019(5126)
2018(5204)
2017(7933)
2016(5369)
2015(6167)
2014(6501)
2013(5405)
2012(5031)
2011(4861)
2010(5223)
2009(4579)
2008(4626)
2007(4300)
2006(4030)
2005(3766)
作者
(12300)
(10177)
(10108)
(9859)
(6528)
(4886)
(4730)
(4228)
(3951)
(3814)
(3455)
(3415)
(3368)
(3246)
(3202)
(3177)
(3069)
(3057)
(2987)
(2934)
(2886)
(2545)
(2486)
(2448)
(2430)
(2331)
(2308)
(2224)
(2079)
(2043)
学科
教育(19358)
(13842)
经济(13825)
中国(10899)
理论(9170)
管理(8608)
(6986)
(6688)
(6254)
企业(6254)
教学(5986)
方法(5485)
(4315)
思想(4269)
政治(4045)
发展(4012)
(3889)
(3632)
数学(3621)
业经(3514)
思想政治(3506)
政治教育(3506)
治教(3506)
数学方法(3499)
研究(3497)
德育(3473)
(3366)
(3300)
改革(3182)
高等(3099)
机构
大学(75802)
学院(69464)
研究(27506)
教育(26786)
(21363)
(21280)
师范(21240)
经济(20613)
管理(18994)
(17978)
师范大学(17856)
理学(16232)
理学院(15927)
管理学(15490)
管理学院(15331)
科学(14778)
中国(13806)
(12957)
北京(12525)
职业(11771)
(11717)
研究所(11710)
(11148)
技术(10934)
中心(10517)
教育学(10464)
(9929)
(9112)
财经(8713)
职业技术(8029)
基金
项目(39341)
研究(37741)
科学(32786)
教育(26664)
基金(25149)
社会(21791)
(20381)
社会科(20092)
社会科学(20089)
国家(20032)
成果(18504)
编号(18278)
科学基金(16586)
课题(16275)
(15921)
(15813)
(14342)
规划(11955)
基金项目(11701)
项目编号(10985)
(10898)
(10882)
重点(10584)
(10536)
教育部(10390)
资助(9900)
研究成果(9861)
(9692)
(9655)
阶段(9630)
期刊
教育(46624)
研究(33721)
(25160)
经济(25160)
中国(23548)
职业(11203)
技术(9805)
(8820)
学报(7992)
大学(7681)
科学(7308)
技术教育(7193)
职业技术(7193)
职业技术教育(7193)
管理(7181)
高等(5415)
学学(5331)
(5219)
论坛(5219)
财经(5161)
成人(5026)
成人教育(5026)
(4827)
(4817)
高等教育(4772)
(4603)
发展(4079)
(4079)
经济研究(3891)
比较(3787)
共检索到116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维武  
在当代价值多元社会中,学校德育面临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相对主义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两个基础观念之上:一是伦理学上的相对主义观念和从这种相对主义推论出来的价值中立观念;二是自主个体自由选择的观念。然而,这两个基本观念不能成为道德教育的坚实基础。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反对道德专制主义,另一方面要克服道德虚无主义,追寻、尊重和维护人类珍视的普遍价值,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更好地彼此理解,和平相处,共享人类文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道德相对主义取代道德普遍主义有着某种历史合理性,促进了道德自由和道德宽容,但瓦解了道德共识,中断了道德对话。道德相对主义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的影响也非全然消极,它要求将文化多元、价值多元视角纳入公民德育,从道德权利的视角重新审视道德规范的合法性。需要在道德普遍主义与相对主义之间达成平衡:用道德普遍主义规制普遍人权范围,保障人类基本道德权利;用伦理多元主义来规范公民发展性权利问题,保障价值多元。为此,学校德育不仅需要培养理解本土文化的国家公民,更需要培养具有文化移情能力和文化对话能力的全球公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唐爱民  
道德的相对性不等于道德相对主义。相对主义道德教育观有其自身难以僭越的悖逆。它不能在事实上和逻辑上得以确当地圆说 ;不能担保学生获有普遍性、恒定性的道德观 ,不能承领学生葆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与道德观。道德相对主义导致了道德的解体、道德价值的混乱和学校道德教育价值的窄化、形式化 ,使道德教育成了“弃德”或“没有道德”的教育。德育学理论必须审慎地处理道德相对性与道德相对主义的紧张关系 ,消除不必要的歧异与视差 ,以获致对其的完整把握与辨证理解。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唐爱民  
道德相对主义是影响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的主潮,并在全球化进程中波及世界各国的道德教育实践。它以标榜道德的相对性、个体性、差异性、境遇性,忌讳道德的权威性、规范性、确定性及标准的客观性,从而对学校道德教育产生了双重影响。它既革新了道德教育的思维方式,形成了道德教育的新理解、新见解,又潜藏着消解道德教育存在价值及合法性的危险,造成了道德教育的思想困顿与实践困惑。相对主义道德教育思潮的价值得失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相互纠缠,进而变得愈发扑朔迷离,亟须人们作出审慎而辩证的理论澄明,以使之有益于学校道德教育的革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莉  
诺丁斯的关怀道德教育理论以关怀伦理学为基础,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现代社会深受传统儒家伦理的影响,诺丁斯的关怀伦理与儒家伦理相契,但并不完全适应中国学校道德教育的需求,受儒家伦理影响的中国现代社会和学校道德教育恰恰缺失的是以正义伦理为基础的道德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韶刚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价值澄清学派提倡道德相对主义和多元价值的道德教育,到90年代以来品格教育提倡建立核心的道德价值观,反映了西方社会对道德教育规律的新认识。如何正确处理多元化与一元化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人价值与人类或社会核心价值的关系,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提高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反思西方道德教育的这种转向有助于改进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洪明  
目前的大学生道德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道德相对主义思想和观点。道德相对主义对人们现实的道德生活造成了困扰,也对大学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大学道德教育应该对道德相对主义作出回应,在方法论层面,要引导学生认识具有绝对意义的道德价值原则;在方法层面,要培养大学生以正义为前提的道德判断能力。具体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引导学生将正义化为道德意义上的"定言命令",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基于正义建构共识性道德规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郑富兴  
批判教育学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教育思潮。国内对此已有不少的介绍,但是对于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思想却根本没有谈及。批判教育学的道德教育话语具有特殊性。他们批评现行学校道德教育是一种培养服从与维系社会现状的道德教育。据此,批判教育学者强调培养学生的转化美德观,这是通过学校隐蔽课程批判来实现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应该关注道德教育的批判性。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旺来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不同教育主体之间很难达成某种道德共识,也不存在一种普遍、终极的共识作为师生教育行动基础。道德多元主义力图解决相对主义面临的困境,期望在不同主体之间达成某种共识。然而,道德多元主义呈现出两个明显的问题,其一,不同教育主体之间达成了某种多元共识,但是人们以理解、包容的态度消解了道德的普遍化与确定性追求,从而使道德教育极易走向虚无主义;其二,教育主体之间达成了某种一元共识,但是这种共识仅在共同体内部发挥作用,从而又返回道德的相对主义。道德教育中“有限共识”的提出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旨在让学生作为一个真正的教育主体来充分地表现自己的在场,对于学习者来讲,道德教育不是已完成、封闭和控制的,它应该体现一种未完成、敞开、变革、诗性的“弱式”特征,只有道德教育的“弱”,才能体现学生主体精神的丰富性及其生命的在场。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马岳玲  
长期以来,在种族优越论和强权文化的主导下,美国惯常以同化主义来处理种族关系。19世纪初,美国主流社会对"文明开化"本土印第安人充满信心,视之为"天命"所在。对此,库柏却表现了自己的忧思。在"皮袜子五部曲"中,他塑造了被"基督教化"的印第安人钦加哥和接受"印第安化"的白人纳蒂这两位"既平等又不平等"的人物,表达他对"文明开化"和同化主义政策的质疑和批判。其中,钦加哥的妥协、融入、挣扎与反抗,预示了"基督教化"的困境;而纳蒂虽然在表面上实现了"印第安化",实际上却是坚定的基督文明信仰者。相比钦加哥,纳蒂胜在能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向阳  
在价值多元社会中 ,学校德育面临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本文对激进的道德主义进行批判和分析 ,并基于一种温和的相对主义观点提出学校德育改革若干建议 :从求同转向求同存异 ,从规范转向规范和描述相兼顾 ,从对抗转向对话 ,从德目教学转向道德判断力、敏感性、行动能力的培养。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金生鈜  
本文分析了教育研究中的相对主义现象。相对主义主张,教育研究的观点或思想是基于个人立场的,不同的观点之间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普遍的理由判断真假。相对主义是知识论上"唯我论"者。这种"唯我论者"把思想、知识、真理也理解成私人的,从而造成教育研究的平面和平庸,造成理论思想的贫瘠,也造成教育实践的混乱。本文在反思相对主义的基础上,主张教育研究是一种基于普遍的理由而提出正确观点的认识过程,研究意味着客观、理性的认知,其目的是表达可辩护的论点,这是按照理据推论出有理由即合理的结论的过程。这意味着研究者要尽量排除个人立场、偏见、利益取向,基于普遍的理性、理由、理据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合理,并使自己的观点接受公...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贾玉超  
在道德教育领域,伦理和道德经常被人们视为可互换的同义词。然而,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许远远超出传统的看法。作为一个古典概念,伦理指向风俗或习惯。古典伦理主要聚焦于人的品格,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生活”,是对主体的评价性解释。基于古典伦理概念的伦理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好人或高贵的人。与伦理相对应,道德则是一个现代概念,它指向行动的原则或规范。现代道德主要关注人们彼此负有的道德义务,回答“一个人应该如何行动”,是对行动的规范性解释。基于现代道德概念的道德教育的目标是,引导人们认识那些约束行动的道德原则,从而遵守道德原则。一个行动是否正当,取决于这一行动所依据的最终原则。区分伦理和道德概念是区分道德教育的美德进路和道德教育的认知—发展进路的关键。如果说,美德伦理学是根据道德主体评价行动,那么现代道德理论则是根据行动来评价道德主体。在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尤其是在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区分伦理教育和道德教育有助于提升未来一代对于“道德何为”、“什么是秩序良好的社会”等问题的思考,从而助力和谐社会的建立和完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蒋一之  
威尔逊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 ,也是从哲学入手探讨道德教育理论问题的杰出代表。本文从哲学思维方式、方法论、伦理学来源三个维度分析了威尔逊理论的哲学基础 ,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其道德教育哲学的基本思想与特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宗怡  
对伯南克来说,美联储和财政部应该合作并尽可能强化货币政策的"财政政策部分"从而达到提振宏观经济的目的。然而2009年伯南克提出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在理论上自相矛盾,货币政策的"财政成分"是量化宽松政策起效的主要原因,缺乏财政政策配合的单纯量化宽松无法对美国实体经济起到提振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