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88)
2023(7704)
2022(6507)
2021(6258)
2020(5205)
2019(11483)
2018(11706)
2017(20918)
2016(12234)
2015(13712)
2014(13992)
2013(13346)
2012(12877)
2011(11873)
2010(12506)
2009(11958)
2008(11966)
2007(11070)
2006(10235)
2005(9572)
作者
(36225)
(30157)
(29838)
(28762)
(19131)
(14545)
(13754)
(11786)
(11570)
(10976)
(10337)
(10197)
(9953)
(9822)
(9752)
(9162)
(8920)
(8915)
(8802)
(8675)
(8097)
(7521)
(7335)
(7167)
(6987)
(6894)
(6824)
(6568)
(6415)
(6236)
学科
(43446)
经济(43374)
管理(34612)
(26992)
(22825)
企业(22825)
(16753)
中国(13692)
(13497)
(13461)
方法(12801)
(11568)
(11359)
理论(11079)
环境(10545)
业经(9719)
(9715)
金融(9708)
教育(9610)
地方(9480)
(9352)
银行(9322)
数学(9118)
(9011)
数学方法(8853)
(8608)
农业(8116)
(8000)
贸易(7990)
(7712)
机构
大学(172356)
学院(169983)
研究(65329)
(61600)
经济(59824)
管理(57516)
中国(50489)
理学(46955)
理学院(46315)
管理学(45274)
管理学院(44954)
科学(40499)
(38981)
(33986)
(32704)
(32195)
研究所(30506)
中心(30225)
(30052)
(26180)
师范(25859)
业大(25380)
北京(25338)
农业(25320)
(23764)
财经(23703)
(23680)
(21804)
(21192)
技术(21128)
基金
项目(103483)
科学(79066)
研究(77950)
基金(71138)
(63127)
国家(62559)
科学基金(51140)
社会(46383)
社会科(43530)
社会科学(43519)
(40988)
教育(36974)
基金项目(36091)
(35119)
编号(33057)
自然(31875)
自然科(30974)
自然科学(30963)
成果(30571)
自然科学基金(30359)
资助(29513)
课题(24636)
重点(24289)
(22427)
(22248)
(20494)
(20378)
(20192)
项目编号(19825)
创新(19234)
期刊
(82520)
经济(82520)
研究(54972)
中国(44782)
学报(32097)
(31203)
教育(30597)
科学(26454)
(25871)
大学(23774)
管理(22633)
学学(21628)
农业(20615)
(19060)
金融(19060)
技术(14737)
图书(12909)
业经(12645)
财经(12033)
经济研究(11135)
国际(10786)
(10519)
(10503)
(10399)
问题(10388)
(9972)
书馆(9731)
图书馆(9731)
(9362)
论坛(9362)
共检索到289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乔姗姗  
贵阳市自2009年连续举办了四次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后,2013年经国家批准举办了我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年会。以2013年国际论坛为主结合历年年会,用文本分析方法对会议成果进行归纳研究而知,生态文明是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资源协调统一的新型文明形态,而以经济发展为一元化目标所构建的政府单一治理主体模式已经不适合对新文明形态的社会进行治理。生态文明实现需要超越工业化社会竞争的思维,构设一种治理主体间平等合作的哲学理念,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企业、教研传媒其他社会组织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主人翁意识,深入认识到自我的长期利益和生态环境利益的统一性,形成多元主体合作治理体系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希群  
从哲学角度探讨3个问题:一是什么是生态文明,二是生态文明的作用,三是生态文明在中国的发展。生态文明是人类与自然关系在哲学基本问题上的正确认识和反映,其本质反映了人们的哲学观、历史观、自然观和价值观,主要作用在于促进生态文明理念、思维、制度的形成和实践。生态文明是实现中华民族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的基本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帆宇  
作为人类最新文明成果,生态文明在内涵、特征及其价值意蕴上显著区别于其他文明形态。从内涵上看,生态文明至少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生态制度三个要素;从特征上分析,生态文明体现了生态规律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以生态为本以及对生态公平公正的理性诉求;从价值上审视,生态文明具有丰富而深远的价值内涵,其中最为基本的就是生态文明的自然价值、人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上述三个方面的理论向度进行精准把握,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前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书生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理念的文明形态,是伴着时代文明前进和发展的步伐而逐步形成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要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政策法律的支持,更需要伦理道德的关怀,体现了生态伦理观。生态文明还具有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哲学和技术哲学意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樊美筠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巨大工程,它要求社会各行各业有识之士的投入,需要整合古今中外各种有价值的思想资源。来自世界各地的200余位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参加者们,站在全球的视野,从哲学、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对如何推进生态文明进行了全方位的可贵探索。他们的研究表明: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马克思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浓厚的社会担当意识;其次,当代西方日益勃兴的建设性后现代思维和中国传统智慧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所急需的宝贵资源;最后,现行教育观念和教育制度的变革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所急需的,生态文明迫切呼唤一种热土教育。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学书  
人类在长期与自然的斗争中滋生起来的对自然的征服感和优越感以及在私有制条件下滋生起来的自我中心主义和实用利己主义 ,是产生生态问题的根本原因。生态问题启示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的实践活动的正负效应 ,应当不断完善和发展人自身的本质力量 ,应当建立起一种双向的、新型的主客体实践关系 ,才能最终避免生态问题的产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徐敬博  
生态理性是现代人在认识、完善自身与自然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规范、约束和指导自我实践活动的自觉意识。它与生态哲学、生态文明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联,生态理性是引导生态哲学构建的思维范式先导,生态哲学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实践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也能推动生态理性与生态哲学的更好完善。在新时期,探寻生态理性的实践路径,对于我们发展生态哲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超  罗敏  
生态文明建设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还是构建"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当前,边疆民族地区呈现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较低、物种濒临灭绝程度较高、植被土地沙漠化较严重、城市环境质量日趋变差等生态恶化的现象。因此,以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研究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并提出构建边疆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法治化路径、制度化路径、社会化路径、科学化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涛  
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八大的重要理论创新。本文结合十八大精神,从哲学的视野分析了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世界观基础、认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以期使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布局深深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西琴  张艳会  
本文在总结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所产生的生态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着手分析了水利工程生态问题的根源。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是一对矛盾对立统一体,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促进矛盾向好的方面转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唐凯麟  
人类的哲学思考和文明建构,归根到底,都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追求"好生活""好社会"的一种观念上的顶层设计和价值构想。由于中国初民在走向文明社会时的特殊生存境遇和道路,孝成为了中国人最初的哲学思考和文明建构的价值原点,因而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以人伦为出发点,以礼仪为中心,天人合一,家国同构"的特殊的文明形态,孕育了中国人独特的生命意识、历史意识和道德意识。这些乃是建构中国现代文明不可忽视的文化基因,也是有助于摆脱所谓"现代化困境"的历史价值力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郇庆治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将生态问题的思考纳入政治思维的范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既可从环境政治学领域获得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也能在研究论域、视角等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进而更深入地探究和把握新时代生态文明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征。在政治哲学视域下阐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探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策略,必须以政治的立场与高度,以哲学的视角和深度,立足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特征及其政治政策意涵,研究和掌握其理论体系和实践逻辑。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冬娜所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一书正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视域出发,试图在研究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策略的核心议题上有所突破,为在政治哲学视域下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莉莉  刘卫东  
建设生态文明,是贵阳市变生态资源比较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和城市文明建设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本文借鉴国外发展生态经济而实行的税收制度,结合贵阳市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贵阳市生态经济发展的绿色生态税收对策,旨在促进贵阳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罗明  翟紫含  陈妍  
近年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对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和影响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从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的角度,探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和NbS之间的关系,并就如何利用NbS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生态文化、助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