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31)
2023(2649)
2022(2218)
2021(2001)
2020(1721)
2019(3859)
2018(3678)
2017(7056)
2016(3913)
2015(4534)
2014(4319)
2013(4364)
2012(4199)
2011(3921)
2010(3892)
2009(3572)
2008(3457)
2007(3195)
2006(2839)
2005(2595)
作者
(14208)
(11818)
(11752)
(11078)
(7564)
(5763)
(5184)
(4649)
(4559)
(4183)
(4143)
(3955)
(3933)
(3919)
(3876)
(3774)
(3653)
(3539)
(3452)
(3443)
(3059)
(3042)
(2865)
(2776)
(2775)
(2709)
(2579)
(2578)
(2557)
(2536)
学科
(17326)
经济(17303)
(10697)
管理(10261)
方法(8392)
数学(7617)
数学方法(7495)
(7248)
企业(7248)
(5295)
(5083)
中国(4259)
农业(3704)
业经(3539)
(3430)
(2921)
(2824)
贸易(2823)
(2749)
地方(2596)
环境(2492)
理论(2392)
技术(2269)
(2216)
(2180)
金融(2180)
(2083)
(2068)
(2065)
(2064)
机构
大学(61262)
学院(59614)
研究(26235)
(25712)
经济(25223)
管理(20353)
中国(18957)
科学(17723)
(17617)
理学(17420)
理学院(17201)
管理学(16781)
管理学院(16709)
(14821)
农业(14437)
(14259)
研究所(13690)
业大(12794)
中心(11184)
(10175)
(9544)
(9495)
农业大学(9165)
北京(8934)
(8698)
科学院(8505)
经济学(8148)
(8044)
财经(8037)
(7869)
基金
项目(42508)
科学(32744)
基金(31291)
(30238)
国家(30032)
研究(26489)
科学基金(24117)
自然(17403)
自然科(17011)
自然科学(17002)
自然科学基金(16720)
社会(16600)
(16047)
社会科(15703)
社会科学(15697)
基金项目(15512)
(14696)
资助(14042)
教育(11852)
重点(10262)
计划(9778)
(9594)
(9376)
编号(9269)
科技(8819)
(8719)
(8708)
科研(8595)
创新(8313)
(8033)
期刊
(26995)
经济(26995)
研究(17641)
(15598)
学报(15231)
中国(13696)
科学(12700)
大学(10901)
农业(10843)
学学(10414)
管理(8399)
(7228)
(6328)
教育(5428)
技术(5293)
经济研究(4938)
业大(4764)
(4739)
金融(4739)
财经(4268)
农业大学(4081)
(3795)
(3732)
业经(3647)
问题(3507)
世界(3424)
技术经济(3378)
中国农业(3107)
林业(3036)
科技(2931)
共检索到92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晓飞  
剩余价值理论已经有近300年的历史,起初的学者认为剩余价值产生在流通领域,后来重农学派把剩余价值的产生环节从流通领域转移到生产领域,这一转移对剩余价值理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并为其完善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等经济学家都对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完善与发展,马克思更是把这一理论从经济领域扩展到了政治领域,使剩余价值形成了一套独立的完整理论体系,并构成了马克思《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前人研究剩余价值的理论基础上,从价值、价值量和使用价值入手,以泥瓦工工资到底应该是多少讨论研究了剩余价值及生产过剩,提出了价值溢价概念,并得出结论:即使消灭了工厂主对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无偿占有的剥削,企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蒋和胜  邱小平  王德忠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回落,而1997年以来我国物价总水平更是一路走低,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市场上消费低迷,商品销售极为困难。于是,不少人断言我国已告别短缺经济时代,出现了普遍的生产过剩。我们认为,我国目前的生产过剩不仅是相对的、低水平的、局部的,而且不少商品的过剩是暂时的,有的还是虚假的,完全不能与资本主义的生产过剩同日而语。我国生产过剩现象背后的实质是结构失衡。本文围绕上述基本观点,对我国生产过剩的性质、实质和经济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展开了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胡莹  
虽然马克思没有系统地对经济危机作过专门分析,但其文本中的相关论述却是非常丰富的。马克思的这些零散且角度不同的分析,被后人所发展、引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各种不同类型的危机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早期发展中,曾出现"消费不足论"和"生产过剩论"之间的争论。争论的本质在于,危机究竟只是偏离市场均衡常态的现象,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力图证明,危机不是供给和需求的暂时失衡,而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一种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济危机理论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维度,放在当代经济学的语境下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于洪平  
当前结构性生产过剩主要表现在第二产业,不仅有大量的日用工业品,而且还有数目可观的生产资料。从现象上看,造成这种结构性生产过剩的原因,是各地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引进,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结果,但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是国家计划和产业政策缺乏预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卜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的生产过剩主要存在于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生产过剩的范围扩大到造船、汽车以及多晶硅、风电设备等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的生产过剩已经扩展转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卜伟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的生产过剩主要存在于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生产过剩的范围扩大到造船、汽车以及多晶硅、风电设备等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兴高科技产业。到目前为止,我国工业的生产过剩已经扩展转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徐长生  
90年代初以来,美国经济情况日趋好转,经历了长达6年多的持续的强劲复苏过程,以致达到了目前的既无通货膨胀又实现了持续强劲经济增长这样一种近30年来从未出现过的理想状态,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乃至财政平衡竟然同时实现或改善了。面对这种新经济现象,近来在美国出现了两种颇为流行却完全相反的新经济思潮。一种是乐观派的、以新古典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的“经济周期消失论”,它认为美国经济已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蒋和胜  
近年来,市场上商品销售极为困难,工商企业库存严重积压,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回落,零售物价指数连续出现负增长,表明买方市场已经到来,生产过剩挑战中国。对此,物价部门的工作职能、工作重点、工作方式及思想观念,要从短缺经济时代的卖方市场转到生产过剩条件下的买方...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熊俊  
经济增长的直接来源包括要素投入的增加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方面。需求不足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也必然会通过制约这两方面的增长而形成。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一方面,需求不足对实物资本和劳动力两种要素的投入会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而对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两种要素投入影响具有某种不确定性,但在总体上会抑制这四种要素综合投入量的增加。另一方面,需求不足会制约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综合两方面看,需求不足会明显地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根据经济理论和经验数据分析需求不足制约中国经济增长的机理。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检贵  
一、是调整结构还是刺激需求:两难的选择如何解决“过剩”问题?理论界大致存在两种思路:一种思路认为多年重复建设及行业间低水平过度竞争造成的“供给结构扭曲”,是当前过剩状态产生的根本原因。或者说,过剩是由于现存供给结构不能满足需求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消费结...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智强  袁怡  
国内国际双循环顺畅进行要求开放经济下的社会再生产平衡公式成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排除了这种可能性,竞争使资本主义生产的内在规律作为外在的强制规律发生作用必然引起普遍生产过剩,这不能通过分裂经济全球化来解决。美国的经验数据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没有解决美国的生产过剩,促进美国的经济复苏。受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经济全球化分裂的影响,中美贸易关系陷入低谷,为化解生产过剩、促进经济复苏,美国应摒弃带有重商主义色彩的旧思维,借鉴中国方案,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经济平衡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高劳动者收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鲁品越  
西方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是经济总量的供需均衡模型,而没有分析其内部结构与非均衡过程。马克思用"两个部类"价值流通过程来分析社会再生产条件,由本质生成现象。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再生产理论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指出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扩大再生产要求简单再生产的两部类流通过程发生变化以趋向于新的均衡;第二,指出资本增值动力驱动下的货币贮藏(储蓄)与投放(投资),形成货币资本系统与生产资本系统之间的流通与转换,从而对这种均衡趋势的冲击,产生下述两种非均衡趋势:一是通过货币贮藏而导致社会生产普遍过剩;二是通过投资乘数机制而导致经济增长,由此形成社会经济的起伏震荡。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德云  徐海俊  
现有的理论中,生产帕累托最优条件不充分,其最优状态不是唯一的,使得理论自身及随后的应用上产生了一些矛盾。确定唯一最优状态的充分条件应该是:双方都满意的交换利益分割和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前者保证交换实现,后者保证交换产生的利益被完全穷尽。只要遵循新交换原则,交换必能实现,但不一定是帕累托最优。信息不充分时,如果信息不对称者对对方所判断的生产函数改变了其真实生产函数的技术性质,交换虽能实现,但生产并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