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40)
- 2023(3775)
- 2022(3254)
- 2021(2975)
- 2020(2402)
- 2019(5367)
- 2018(5211)
- 2017(9780)
- 2016(5589)
- 2015(6149)
- 2014(6326)
- 2013(6315)
- 2012(6137)
- 2011(5673)
- 2010(5972)
- 2009(5499)
- 2008(5346)
- 2007(5027)
- 2006(4597)
- 2005(4385)
- 学科
- 济(30901)
- 经济(30873)
- 地方(14280)
- 管理(14066)
- 业(11642)
- 地方经济(9164)
- 农(8647)
- 中国(7872)
- 企(7759)
- 企业(7759)
- 方法(7425)
- 数学(6593)
- 数学方法(6490)
- 农业(6266)
- 制(5962)
- 业经(5387)
- 学(5152)
- 体(4661)
- 环境(4629)
- 融(4421)
- 金融(4419)
- 银(4275)
- 银行(4271)
- 财(4207)
- 行(4145)
- 度(3841)
- 制度(3834)
- 教育(3823)
- 和(3765)
- 发(3685)
- 机构
- 学院(78629)
- 大学(78021)
- 济(32389)
- 经济(31502)
- 研究(30667)
- 管理(27963)
- 中国(23755)
- 理学(23084)
- 理学院(22706)
- 管理学(22299)
- 管理学院(22140)
- 科学(18699)
- 京(17285)
- 所(15706)
- 中心(15086)
- 财(14694)
- 江(14669)
- 研究所(14103)
- 农(13859)
- 范(13146)
- 师范(13062)
- 州(12029)
- 省(11670)
- 院(11209)
- 北京(10993)
- 财经(10858)
- 师范大学(10499)
- 业大(10483)
- 农业(10392)
- 经(9595)
- 基金
- 项目(51899)
- 科学(41343)
- 研究(39904)
- 基金(36603)
- 家(32117)
- 国家(31838)
- 科学基金(26803)
- 社会(25498)
- 社会科(24076)
- 社会科学(24074)
- 省(20813)
- 基金项目(19449)
- 教育(18261)
- 划(17802)
- 编号(16897)
- 自然(16110)
- 自然科(15686)
- 自然科学(15681)
- 自然科学基金(15365)
- 成果(14531)
- 资助(14352)
- 发(13244)
- 重点(12361)
- 课题(12352)
- 部(11278)
- 发展(10973)
- 展(10816)
- 国家社会(10631)
- 创(10488)
- 年(10211)
共检索到133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宣庆
环渤海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前沿地带,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实力的主要依托。经过多年的发展,环渤海地区已基本具备了率先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比,环渤海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霞
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却在全国发展滞后。山西与环渤海地区进行区域旅游合作,是振兴山西旅游业、变旅游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山西紧靠环渤海地区,与环渤海地区存在明显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互补优势。山西与环渤海地区区域旅游合作模式,应选择紧密型、多层次合作模式,包括旅游市场共享、旅游人才培养、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投资、包价旅游线路联营、旅游宣传、旅游管理等方面合作。通过多方位合作,大力开发山西旅游商品市场,切实走活山西旅游这盘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家增
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环渤海地区旅游协作之我见宋家增天津市旅游学会MakingFullUseoftheAdvantagesofIntegrationandStrengtheningTourismRegionalCooperation¥bySon...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肖金成
环渤海地区有三大城市群,十几个重要的港口,港口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反过来也给该区域港口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经济全球化和港口集群式分布必然使港口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因此,环渤海地区港口应整合资源,联手发展,发挥优势,合作共赢。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燕生
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战略调整期,长期以来的外汇缺口、资本缺口和供给缺口已转化为知识缺口、竞争力缺口和需求缺口,这需要从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向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十一五规划”中,我国正式确立了“以北京—天津—滨海地区为发展轴心,以京津冀为核心区,以辽东、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湾经济圈发展战略。本文根据国内外大环境,结合本区域优势,提出环渤海地区应加强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其对外经贸区域战略重点应放在加强推进产品国际化的区域合作、产业国际化的区域合作、人才国际化的区域合作、投资国际化四方面,为环渤海地区的对外经贸发展勾勒了清晰蓝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晓霞 常瑞平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的重要性重新被发现,以企业网络组织为主要特征的产业集群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通常以若干个在全球价值链占据高端的产业集群为支撑。文章认为,环渤海地区的崛起必须实施产业集群升级策略,以集群升级实现环渤海区域的协作与腾飞。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产业集群 集群升级 区域协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广海 刘佳
针对目前环渤海地区尚未形成空间结构合理、组织机制高效的旅游地域综合体的现实问题,本文在系统梳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以及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环境优势、专业化分工、集群地域性与层次性三个方面分析了环渤海地区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并提出环渤海地区政策制度、旅游要素、市场网络、区域空间整合与协作的模式,以推动环渤海区域旅游整合与协调发展。
关键词:
环渤海 旅游产业集群 区域整合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耀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来 ,环渤海地区工业增长扭转了长期低迷的状况 ,经济效益好于全国及历史水平 ;工业化出现与全国相逆的趋势 ;工业在全国的相对地位降低。目前 ,这一地区的工业依然面临产业技术层次低、企业机制不活、出口竞争力弱和各自为政等问题。未来环渤海地区发展必须将着力点放在提高工业竞争力上 ,通过区域产业整合 ,增强整体竞争优势。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后工业化 产业整合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洋 梅洁 何春阳 黄聪
可持续性评价是可持续性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HDI和HSDI的基础上,构建对环境重视程度不同的弱HSDI与强HSDI评价指数,以中国环渤海地区为例,揭示区域2000-2015年可持续性基本状态与变化过程。结果表明:从基本状态来看,环渤海地区各市可持续性水平等级结构失衡,弱HSDI与强HSDI水平均呈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形等级结构,但弱HSDI的等级结构失衡比强HSDI更严重,且弱、强HSDI空间格局差异较大;从变化过程来看,环渤海地区各市可持续发展步调不一致,弱HSDI与强HSDI均以显著增长趋势为主,但弱HSDI主要呈中高速增长,强HSDI主要呈中低速增长。结合评价结果,划分可持续性状态与过程矩阵,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多元化策略,可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冯朝阳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1995—2014年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显著,分为"辽宁"和"京津冀鲁"两个子网络;网络密度稳步上升,但仍然较低;核心区域的经济比重有所降低,但份额始终较大;网络效率在波动中趋降,空间溢出效应趋于显著。其中,北京、天津、济南等9地属于"主受益"板块,石家庄、保定、潍坊等19地属于"经纪人"板块,沈阳、大连、鞍山等4地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而秦皇岛、承德、葫芦岛等12地属于"净溢出"板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控制FDI区域差异以及投资多元化等有利于环渤海地区增强区域经济空间关联。应多途径构建区域经济关联通道,打造"环型"网状关联经济,并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多元化发展增进区域经济空间关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盛
海洋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目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三次海洋产业结构比较、海洋产业人均产值系数、区位熵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比重等方法对环渤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进行了分析。基于环渤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优化区域海洋产业结构需要:稳定发展海洋第一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第二产业,以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为重点发展海洋第三产业。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冯朝阳
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对1995—2014年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空间网络关联特征显著,分为"辽宁"和"京津冀鲁"两个子网络;网络密度稳步上升,但仍然较低;核心区域的经济比重有所降低,但份额始终较大;网络效率在波动中趋降,空间溢出效应趋于显著。其中,北京、天津、济南等9地属于"主受益"板块,石家庄、保定、潍坊等19地属于"经纪人"板块,沈阳、大连、鞍山等4地属于"双向溢出"板块,而秦皇岛、承德、葫芦岛等12地属于"净溢出"板块。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控制FDI区域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姜玲 梁涵 刘志春
科技人力资源是劳动力队伍中有技术且高效率的组分。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具有全国性比较优势,但其集聚程度与经济发展的联动趋势不显著,与劳动生产率的关联不明显,其集聚并未带来劳均资本同样快速的集聚,只在产业分布上与产业结构呈现一定的正相关。环渤海地区科技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进一步发挥。
关键词:
科技人力资源 区域经济 关联 环渤海地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靖宇,马平
环渤海地区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创造中国第三大经济增长极的务实性举措,必将对中国乃至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引擎性的带动效应,所以已引起国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环渤海经济圈初具规模的情况下,必须在其内部加快一体化进程。为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面向21世纪对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目标进行价值定位,其中最主要的是下功夫整合统一的区域性商品市场,构建统一的地区性金融市场,促成区域内人员合理流动机制,特别是要努力树立全区域的产业群体优势,以求最终实现环渤海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升级的宏大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