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01)
2023(5333)
2022(4523)
2021(4100)
2020(3329)
2019(7350)
2018(7279)
2017(12875)
2016(7494)
2015(8307)
2014(8515)
2013(8368)
2012(7921)
2011(7461)
2010(8080)
2009(7312)
2008(7315)
2007(6821)
2006(6510)
2005(5578)
作者
(23796)
(19711)
(19560)
(18857)
(12449)
(9629)
(8714)
(7627)
(7391)
(7329)
(6884)
(6822)
(6604)
(6191)
(6190)
(6131)
(6038)
(6008)
(5677)
(5545)
(5067)
(5009)
(4903)
(4615)
(4557)
(4501)
(4444)
(4297)
(4167)
(4069)
学科
(29308)
经济(29277)
管理(18788)
中国(12696)
(12012)
地方(11603)
(9826)
环境(9553)
(8308)
企业(8308)
(8022)
方法(8000)
业经(6966)
农业(6692)
城市(6495)
(6193)
理论(6136)
生态(6102)
(5508)
数学(5455)
数学方法(5354)
资源(5067)
(5008)
(4964)
(4847)
城市经济(4675)
教育(4660)
(4411)
银行(4395)
(4262)
机构
学院(106981)
大学(104427)
研究(41632)
管理(35775)
(34520)
经济(33204)
中国(31158)
科学(28805)
理学(28698)
理学院(28127)
管理学(27464)
管理学院(27239)
(25160)
(21552)
(20636)
(19778)
中心(19458)
研究所(19421)
(19155)
师范(19002)
(17530)
业大(17042)
北京(16599)
(16509)
(16274)
(16018)
农业(15724)
师范大学(15288)
科学院(13131)
财经(12821)
基金
项目(69597)
科学(53475)
研究(49792)
基金(47681)
(43096)
国家(42714)
科学基金(35289)
社会(30316)
(28921)
社会科(28543)
社会科学(28535)
基金项目(26200)
(24512)
自然(23354)
自然科(22609)
自然科学(22604)
自然科学基金(22145)
教育(22133)
编号(19657)
资助(19049)
(16786)
重点(16388)
成果(16091)
课题(15759)
(13505)
计划(13335)
(13181)
发展(13037)
科研(12892)
(12837)
期刊
(49573)
经济(49573)
研究(32881)
中国(26710)
(19222)
学报(18562)
科学(17896)
教育(15626)
大学(13300)
农业(12637)
(12292)
管理(12110)
学学(12105)
(9720)
金融(9720)
业经(8847)
技术(8272)
问题(8150)
资源(8087)
图书(7901)
(7408)
(7390)
城市(7335)
(6798)
(6565)
旅游(6565)
(6565)
书馆(6404)
图书馆(6404)
林业(6344)
共检索到1771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杰  
玉树地震造成的巨大破坏和损失,给玉树灾后重建提出了严峻挑战。但玉树境内丰富的物产资源、独特的区域地位和享有的国家优惠政策等这些条件为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创造了可能,只有坚持"生态优先,科学规划,保护与发展并重"原则,正确处理好灾后生产生活恢复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灾区规划重建与搞好生态移民的关系、灾区城乡一体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充分认识旅游给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在科学、和谐的道路上建设和发展玉树高原生态旅游城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兰英  
4·14地震以后,将玉树建设成为全新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具备一定的内部优势和良好的外部条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动力,自身特殊丰富的资源环境基础,及国家对地区发展的大力支持等有利条件都利于玉树向一座全新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转变。但是玉树区位条件差、气候恶劣、城市核心竞争力差、旅游产业整体服务水平低等问题也制约着玉树快速成为一个成功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步伐。所以,在玉树建设高原生态旅游城市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生态先行的原则,协调城市发展与地区生态保护;挖掘生态文化内涵,树立鲜明的高原生态旅游城市新形象;加快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生态旅游综合服务水平;重视对外宣传,加强生态旅游城市区域合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厉新建  
要把旅游业建设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需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作为支撑,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则是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突破口,也是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城市的突破口。为此要从集聚影响力和扩散性影响力两个方面加强能力建设,同时要处理好旅游城市自身发展与周边旅游目的地之间联动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只有在建立世界一流旅游城市标准体系、认清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瓶颈、明确未来主要努力方向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建设世界一流旅游城市的目标才能实现。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阚如良  曹诗图  孔磊  胡晶晶  
本文阐述了国际性旅游城市的特征与内涵,分析了湖北省宜昌市建设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比较优势与主要差距,指出宜昌建设国际性旅游名城,关键是要塑造城市国际性形象,打造具有国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发展城市旅游并营造国际旅游环境,构建环坝国际旅游圈和环城休闲度假圈,实现从三峡旅游观光地向休闲度假地转变、从三峡旅游过境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潇  陆林  张海洲  徐雨晨  李冬花  张晓瑶  杨佳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理想机制,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贫困,促进生态脆弱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从生态旅游概念内涵出发,借助权重线性组合模型多维构建中国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评价体系,系统阐释中国四大高原生态旅游潜力特征及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四大高原分维度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空间分布极不均衡,旅游基础设施与生态旅游资源的空间错位特征是制约四大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的主要矛盾;(2)四大高原生态旅游发展潜力总体较高,潜力等级在空间分布上呈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的变化趋势;(3)云贵高原软/硬生态旅游发展潜力均为四大高原之首,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兼具软/硬生态旅游高潜力区域,青藏高原硬性生态旅游适宜区面积最为广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秋文  方海川  苏维词  
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是土地适宜性评价中一个较新的领域。川西高原由于其脆弱的生态环境和近年较快的旅游发展速度,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区域。本研究将两者有机结合,对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进行评价。以GIS和人工神经网络为评价手段,地理网格作为评价单元,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内涵出发,得出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的四个影响因素: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承载力、旅游基础条件、当地社会经济状况,进而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区域生态旅游适宜度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适宜度分成四个等级:高适宜、中适宜、低适宜、不适宜,并相应地将川西高原生态旅游分成四个区:九寨沟-茂县-康定一线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小玲  
通过采用SWOT法分析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从而提出适宜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对策,更好地利用旅游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促进灾后重建工作中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华  钟韵  
Theintegrationofthedevelopmentoftourismandurbanconstructionistoconsiderthedemandfortourismdevelopment fromthewholedevelopmentoftheurbansocietyandeconomy ,taketourismasabasicfunctionofamoderncityandmix togethertourismdevelopmentintothewholeurbanconstructio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安民  韩光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始于1995年,中国休闲城市评比始于2010年,社会从旅游城市到休闲城市的关注体现出人们对城市功能升级的更高需求。从旅游和休闲的内涵出发,旅游城市和休闲城市在存在一定的关联,而旅游城市发展成为休闲城市是我国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趋势。城市的休闲功能的提升,体现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人性化的提升,体现了城市的品质的提升。本研究从旅游与休闲、旅游城市与休闲城市的涵义、构成基础、服务主体等方面分析了旅游城市和休闲城市的渗透性及差异性,对旅游城市发展成为休闲城市的途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广瑞  
本文提出汶川地震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多方面的,震后旅游的发展必须做出科学的规划,不要把重建当作是简单的原状恢复,而是抓住机遇对旅游发展重新定位和调整。旅游业的振兴要靠大家共同合作,同舟共济,靠产品启动市场,政府和企业都要考虑危机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雪琴  
外出旅游能够有效释放人们的一些压力,故在工作与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倍感压力沉重的今天,旅游业勃然兴起。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外出旅游不单单是只顾观赏、游玩儿,而是更注重追求旅游的品味。那些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不适合现代人们的需求,他们需要回归大自然,享受原生态的山水田园风光和民风民俗。而农村受工业化、城市化、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保留了很多原生态民俗,故若能将农村原生态民俗融入到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其必能为乡村旅游业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伟  郝娟  王会层  
旅游空间格局研究以主要旅游城市为依托,运用生态位测评理论,构建了河北省主要旅游城市生态位测评指标体系。结合聚类分析,从双核心城市、节点城市、网络城市的空间角度构建出河北省区域旅游城市的双扇形空间格局,有利于河北省区域旅游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马艺芳  韩海荣  
在旅游城市生态评价中,选择旅游子系统的关键性指标,与旅游城市生态结构子系统、功能子系统、协调子系统的指标结合,以提取公因子的方法,计算出旅游城市生态综合指数值以及辨识影响旅游城市生态发展状况的关键因子(指标),为旅游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发展政策的制订、调整和实施提供依据。该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同一个旅游城市在不同时期生态水平发展状况,也可以用于分析不同旅游城市在同一时期的生态发展水平的比较。对桂林市1998~2005年的生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林市生态综合指数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城市生态状况逐年改善,生态发展水平逐年提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伟  郝娟  
旅游城市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它是一个由自然文化环境、市场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构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旅游城市生态位的测量由旅游资源维、旅游市场维、旅游社会维、旅游经济维和旅游环境维5大维度22项变量构成。以河北省主要旅游城市的测评为基础,对该区域系统内的旅游城市生态位进行综合分析,指出各旅游城市发展的优劣势及发展潜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许金如  
当前,全球掀起了文化旅游热,对于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而言,全面提升文化品质势在必行。在分析了旅游城市提升文化品质的必要性、可行性的基础上,从文博场馆及园林、学校、公共生活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文化等角度提出了旅游城市文化品质提升的具体策略和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