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2)
- 2023(4699)
- 2022(4022)
- 2021(3811)
- 2020(3123)
- 2019(7117)
- 2018(7263)
- 2017(13503)
- 2016(7213)
- 2015(8347)
- 2014(8838)
- 2013(8638)
- 2012(7902)
- 2011(7251)
- 2010(7493)
- 2009(6893)
- 2008(7156)
- 2007(6594)
- 2006(5960)
- 2005(5455)
- 学科
- 济(29232)
- 经济(29186)
- 管理(25197)
- 业(22896)
- 企(19881)
- 企业(19881)
- 方法(13031)
- 数学(9781)
- 数学方法(9647)
- 财(9054)
- 理论(8651)
- 农(8373)
- 中国(7968)
- 业经(7544)
- 制(6645)
- 学(6544)
- 农业(5846)
- 务(5767)
- 财务(5753)
- 财务管理(5732)
- 贸(5569)
- 贸易(5565)
- 企业财务(5402)
- 和(5402)
- 教育(5336)
- 易(5333)
- 银(5292)
- 银行(5289)
- 行(5067)
- 融(4683)
- 机构
- 学院(111154)
- 大学(109491)
- 济(43543)
- 经济(42469)
- 管理(41917)
- 理学(35652)
- 理学院(35300)
- 管理学(34615)
- 管理学院(34411)
- 研究(31679)
- 中国(25999)
- 财(23294)
- 京(22586)
- 财经(18256)
- 科学(17873)
- 江(17552)
- 经(16400)
- 范(15504)
- 所(15478)
- 师范(15384)
- 中心(14825)
- 州(14754)
- 北京(14433)
- 经济学(13560)
- 财经大学(13462)
- 研究所(13405)
- 商学(12676)
- 商学院(12575)
- 农(12427)
- 业大(12365)
- 基金
- 项目(63988)
- 研究(50449)
- 科学(50314)
- 基金(45315)
- 家(37702)
- 国家(37262)
- 科学基金(32804)
- 社会(31301)
- 社会科(29476)
- 社会科学(29470)
- 省(25147)
- 教育(25097)
- 基金项目(23285)
- 编号(22699)
- 划(20319)
- 自然(20294)
- 自然科(19815)
- 自然科学(19813)
- 自然科学基金(19460)
- 资助(19163)
- 成果(19038)
- 课题(15470)
- 部(14466)
- 重点(14022)
- 项目编号(13890)
- 性(13296)
- 年(13194)
- 教育部(13151)
- 创(13099)
- 大学(13053)
共检索到1723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元明顺
消费者在选择品牌之前就已存在既定的偏好,品牌选择就变成在不同偏好品牌之间的选择。本文基于品牌偏好和消费选择,研究了品牌选择过程中消费者的归因倾向,发现品牌结果为正面时,选择最偏好品牌的消费者的品牌归因更大,选择次偏好品牌则自我归因更大;品牌结果为负面时,选择最偏好品牌的自我归因更大,选择次偏好品牌则品牌归因更大。
关键词:
品牌偏好 品牌结果 自我归因 品牌归因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徐虹 杨红艳
本文在需求-威胁理论和补偿性消费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排斥对消费者拟人化品牌选择倾向的双路径影响机制,并检验了个体特质的调节作用。首先,参照前人研究将拟人化品牌划分为热情型和能力型;其次,采用两个实验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社会排斥能同时提高消费者对热情型拟人化品牌和能力型拟人化品牌的购买意愿。并且,在社会排斥情境下,互依自我更倾向于购买热情型拟人化品牌,而独立自我则更偏爱能力型拟人化品牌。归属感需求威胁和控制感需求威胁分别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在不考虑拟人化元素的情况下,社会排斥对非拟人化品牌是否同样存在双路径影响机制的情况。研究丰富了社会排斥与拟人化关系的研究视角,为企业拟人化形象的设计和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关辉 董大海
本文认为,品牌形象影响并决定着人们的购买和消费行为,独特的品牌形象可以帮助企业确立品牌定位,阻止品牌竞争,改善品牌的市场表现。品牌形象由品牌表现、品牌个性、公司形象三个维度构成,三者不存在层级关系。其中,品牌表现是影响消费者行为倾向的主要因素;品牌个性影响消费者行为倾向,但影响程度较弱;公司形象通过品牌表现和品牌个性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倾向,对消费者行为倾向无显著影响。文章提出,企业可以通过三种品牌形象进行品牌定位,即品牌功能属性定位、品牌个性定位、公司形象定位,品牌形象管理即企业进行品牌定位的过程。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品牌个性和公司形象的定位更值得关注。开发独特的品牌形象,建立吸引人的差异化的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谭敏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阐述了品牌原产地困惑对消费者购买倾向的影响机制,即品牌原产地困惑通过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感知来影响其购买倾向,品牌知名度对品牌原产地困惑与消费者对品牌形象的感知之间的关系起着负向调节的作用。文章最后还提出了研究该课题的实证方法,并且根据理论研究结果为企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卢东 Samart Powpaka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相关研究忽略了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满意的探讨。本文基于期望理论和归因理论,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事件的问卷调查,对企业社会责任满意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感知绩效和期望以及对企业社会责任归因显著影响企业社会责任满意。最后对企业开展社会责任的实践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一翁 孙国辉
本文旨在研究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倾向的作用机制,评估了国家品牌形象、公司品牌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以此三者为自变量,以消费者态度和购买倾向为因变量的模型。通过在线调研,以来自于美、德、日、意、中的运动品牌为测试对象,面向中国消费者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通过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公司品牌形象和产品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态度和购买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国家品牌形象对消费者态度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国家品牌形象和公司品牌形象对产品品牌形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通过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发现,五个品牌形象的优劣排序依次为:阿迪达斯、耐克、李宁、卡帕、美津浓。这些结论为品牌形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爱国 毛冰洁 赵胜男
本文基于归因偏差与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品牌代言人负面消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消费者对代言人负面消息进行内部归因还是外部归因,最终都将原因归结为企业"用人失察"或"管理不善",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负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消费者原有的品牌信任对品牌代言人负面消息具有免疫作用,能够削弱负面消息引发的感知风险,维护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企业应该慎重甄选品牌代言人,对代言人实施契约化管理,建立代言人负面事件应急制度。同时,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尤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爱国 毛冰洁 赵胜男
本文基于归因偏差与公正世界信念理论,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品牌代言人负面消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内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消费者对代言人负面消息进行内部归因还是外部归因,最终都将原因归结为企业"用人失察"或"管理不善",从而增加了消费者的感知风险,负向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而消费者原有的品牌信任对品牌代言人负面消息具有免疫作用,能够削弱负面消息引发的感知风险,维护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企业应该慎重甄选品牌代言人,对代言人实施契约化管理,建立代言人负面事件应急制度。同时,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尤其要增进消费者累积的品牌信任。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田虹 袁海霞
本文运用Bootstrap法,基于归因理论与启发—系统式模型(HSM)对企业社会责任匹配性、社会事业亲和力、利他性归因与消费者品牌态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社会事业亲和力调节了功能匹配与形象匹配对利他性归因的影响,社会事业亲和力与形象匹配的强强联合更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质疑,而功能匹配则相反;社会事业亲和力调节了社会责任匹配性通过利他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品牌态度产生的影响,社会事业亲和力较高时,功能匹配条件下的中介作用更显著,而形象匹配则相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尊礼 余明阳 郝鸿
基于Marcoux等的研究对消费者炫耀倾向进行区分,结合品牌熟悉度分析二者对消费者炫耀性产品购买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低品牌熟悉度及炫耀性消费倾向高的消费者,炫耀性产品购买意向更高。品牌熟悉度与炫耀性消费倾向存在交互作用,低炫耀性消费者低品牌熟悉度下炫耀性产品购买意向更高,而高炫耀性消费者不同品牌熟悉度下炫耀性产品购买意向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
品牌熟悉度 炫耀性消费 购买意愿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文清
基于消费者满意度理论和归因理论,构建了消费者满意度模型,采用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郑州和西安6个城市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对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商品价值对消费者满意度具有正向直接影响,商品成本对消费者满意度具有负向直接影响,商品价值和商品成本又通过中间变量商品满意度和服务质量的正向中介作用进而使其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得以放大和强化;分析表明,消费者不仅需要中意的商品,更希望得到满意的服务,企业要想赢得消费者满意,应把商品和服务同时做好。
关键词:
消费者满意度 归因理论 路径分析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明贵
怀旧情感是老字号品牌的独特资产,是老字号品牌再生的重要基础。本文将老字号品牌的形象性、信誉性、历史性和文化性四个方面作为老品牌怀旧情感认知的四个维度。量表调查发现,历史期限、文化内涵对怀旧认知影响显著,而功能质量、外在形象略低。对青年消费群体而言,老字号的外在形象测量结果最低。因此,简单打"怀旧牌"不能完全支撑老字号品牌的市场回归,老字号品牌怀旧营销需要更多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老字号 品牌认知 怀旧倾向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孙蔓莉 王化成 凌哲佳
“如实反映”是对上市公司对外报告的最基本质量要求。然而,西方学者认为,上市公司在解释业绩成因过程中可能偏离公允和中立的立场,存在“自利性倾向”。本文以2003年发生的“非典”疫情为研究背景,考察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外报告中的业绩归因行为。统计数据显示,“非典”时期,相关行业公司的自利性归因行为异常突出,违背了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原则”。
关键词:
对外报告 自利性归因 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圣亮 吕俊
本文采用情景模拟法和以美发服务失误为例,测评了服务失误归因对消费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当服务失误归因于服务供应商时,消费者外在负面情绪、抱怨行为和转换行为最高;当归因于顾客时,消费者内在负面情绪最高;当归因于第三方时,消费者内在负面情绪、外在负面情绪、抱怨行为和转换行为皆处于以上两类归因之间。这一结论填补了理论界在此领域的研究不足,并能有效指导服务企业制定补救策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叶泽川 李燕燕
本文采用情景法,以饭店服务失误为例,测评了服务补救方式对消费者服务失误归因和行为意向的影响,结果发现,服务补救方式对消费者服务失误归因和行为意向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别,与主动补救相比,在被动补救情景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将服务失误归因于服务提供商因素、稳定的因素和可控的因素;主动补救比被动补救更能促使消费者口碑传播和重购意向;消费者将服务失误归因于服务提供商因素的程度越高,口碑传播与重购意向越低,且稳定性归因和控制性归因与口碑传播、重购意向呈负相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