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424)
2023(13137)
2022(10800)
2021(9800)
2020(7983)
2019(18085)
2018(17598)
2017(33778)
2016(18309)
2015(20420)
2014(20301)
2013(20241)
2012(19059)
2011(17110)
2010(17811)
2009(16625)
2008(16712)
2007(15416)
2006(14105)
2005(13236)
作者
(53249)
(44562)
(44242)
(41792)
(28770)
(21256)
(19905)
(17178)
(17120)
(16454)
(15330)
(14981)
(14617)
(14507)
(14060)
(13541)
(13285)
(13180)
(13064)
(13038)
(11258)
(11153)
(10926)
(10389)
(10152)
(10032)
(10018)
(9960)
(8952)
(8947)
学科
(86359)
经济(86262)
(83353)
(74889)
企业(74889)
管理(68576)
业经(31042)
(30330)
方法(28154)
(26993)
中国(24991)
地方(23738)
农业(21724)
数学(19924)
数学方法(19712)
(19627)
财务(19602)
财务管理(19583)
(18733)
(18621)
企业财务(18523)
技术(18516)
(15662)
(15041)
(14805)
贸易(14790)
理论(14594)
(14297)
(13746)
银行(13728)
机构
学院(267034)
大学(257314)
(115546)
经济(113168)
管理(106619)
研究(91980)
理学(89180)
理学院(88252)
管理学(87222)
管理学院(86695)
中国(74008)
(55890)
(55858)
科学(52238)
(49276)
(46610)
(46233)
中心(42787)
财经(42060)
研究所(41220)
(37874)
业大(36337)
(35890)
农业(35639)
北京(35119)
(33980)
师范(33667)
(33225)
经济学(33139)
(32099)
基金
项目(164746)
科学(131717)
研究(126979)
基金(117475)
(100258)
国家(99184)
科学基金(86719)
社会(81361)
社会科(77089)
社会科学(77071)
(68102)
基金项目(61224)
教育(56983)
(54653)
自然(53809)
编号(52615)
自然科(52523)
自然科学(52507)
自然科学基金(51620)
资助(47604)
成果(42576)
(41536)
课题(37503)
(37369)
(37209)
重点(37137)
(36056)
发展(34284)
创新(34022)
(33671)
期刊
(147006)
经济(147006)
研究(84786)
中国(62362)
管理(46381)
(46301)
(44541)
科学(33985)
学报(32423)
(31999)
金融(31999)
教育(30985)
农业(30234)
业经(27256)
技术(26530)
大学(25553)
学学(24096)
经济研究(21719)
财经(21064)
问题(18310)
(18269)
(17942)
技术经济(15744)
(14768)
现代(14513)
世界(14163)
商业(13581)
经济管理(13286)
国际(13214)
财会(12427)
共检索到436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孙亚华  范久红  林晓岚  蔡秋萍  王文燕  
本文为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对部分主管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情况的调查报告。通过对2008年以来被调查样本企业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情况的归纳、分析,建议我国研发费税收政策应取消研发项目领域限制,实行普惠制,并以税收抵免法代替加计扣除法,以确实增强税收对企业研发创新的激励效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珍  王金新  王健伟  
实行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是我国激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减轻企业税负的一项重要举措。本文结合最新调查情况与数据,深入分析宜昌市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税收政策的执行现状与实施效果,并针对部分企业未能用好、用足该政策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冀为当前深入推进宜昌市进一步落实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借鉴。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闻一  吴海波  崔果  李栗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国家鼓励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利器。文章以2013—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倾向得分—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扩大的政策总体上对企业的研发投入具有促进作用。民营企业、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的企业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敏感度更高,企业的研发投入增长更明显。该结论对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提高企业政策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赵彤  范金  周应恒  
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是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保障。总体上看,长三角地区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情况并不太好,政策自身设计不完善、政策执行效率低下、政策服务主动性不强、政策环境亟需优化等方面因素影响了政策实施的效果。为充分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我们认为:第一,扩大可加计扣除研发费用的范围,实行普惠制优惠;第二,限定享受政策优惠研发活动的地域范围,增加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特别优惠条款;第三,建立政策协调机制,规范政策执行工作程序,提高执行效率;第四,建立政策宣传、辅导和咨询服务体系,增强政策服务的主动性;第五,建立政策落实考核机制,加强人才培训,优化政策执行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蒋枫  刘景荣  孔祥军  
研究开发(以下简称"研发")税收优惠对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有效作用已经取得共识。面对世界范围内的激烈竞争,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更加紧迫,更加需要一个对企业研发能够真正有效激励的税收优惠政策。本文结合中国现行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体系及广西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改进的政策建议。一、现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文莉  陈夏  
本文对我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二十年的演进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划分出政策演进的三大阶段,分析挖掘各阶段的变化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政策调整优化的具体方向。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朱文莉  陈夏  
本文对我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二十年的演进历程进行系统梳理,划分出政策演进的三大阶段,分析挖掘各阶段的变化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下一步政策调整优化的具体方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益雄  罗庆  
在分析湖北地区及A公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情况的基础上,发现:湖北地区部分企业存在研发经费投入相对偏少、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弱、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享受覆盖比例低和优惠政策落实的区域化现象比较突出等问题;A公司近年来研发费用投入增长低于营业收入增长,原因之一可能是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利用不充分,深入考察发现,该公司管理层了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意识不强,并且财务部门未能合理归集研发费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华夏  余跃洋  洪荭  郭春飞  
为了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不断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后,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导到实体经济,实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原因在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存在传导的时滞效应。本文分析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胡华夏  余跃洋  洪荭  郭春飞  
为了充分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效应,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不断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后,必须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传导到实体经济,实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原因在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存在传导的时滞效应。本文分析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坤  陈海声  
以2010—2014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1 586个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执行效果和区域创新环境对该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进行检验。已有研究大都是从单一地区着手,着眼于加计扣除政策在某一个地区的执行效果,很少考虑到政策效果的区域性差异。文章研究发现,加计扣除政策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实施效果具有显著性,但具体到不同区域,该政策的实践效果存在着区域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财政政策对加计扣除政策的执行效果具有显著性调节作用,区域市场结构以及区域经济总量对此并无显著性调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梁璐   刘晔   苏才立  
本文以2016年开始实施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适用范围拓宽作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8~2019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取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加计扣除政策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降低了企业有息债务水平,特别是显著降低了企业长期债务水平。该结论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通过增加企业研发支出和研发强度、降低企业购建资产和有形资产比率,来降低企业的总债务水平和长期债务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税收耗损企业和现金流紧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税收耗损严重企业的长期债务水平的降低作用更显著,对现金流充裕企业的总债务水平和长期债务水平的降低作用均更显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再进  徐治立  刘辉  田德录  
基于公共政策执行过程视角,将史密斯模型作为理论分析工具,从"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等四个影响政策执行的要素入手,对科技界高度关注的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进行剖析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了深入落实和完善该政策,需要在政策普惠性、便捷性上多下功夫,以扩大企业享受面和受益度为落脚点,并注意解决不同规模企业落实差异和地域失衡这"两个不平衡"问题等政策建议。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梁双陆   白云翠  
随着扣除范围的不断扩大和扣除比例的不断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成为学术界的重要议题。以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对象,考察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与企业异质性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对突破式创新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对渐进式创新的促进作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异质性创新的激励效果因行业性质、人力资本结构和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技术吸收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二者正向调节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但是调节作用会因企业创新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创新激励政策的效果会因作用时点的不同而产生异质性。因此,拓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和提高加计扣除比例,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技术性创新激励政策,提升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完善财政科技支出体系,以及多种技术创新激励政策搭配使用,是激励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宜航  许英杰  郭晓  董鑫鑫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创新、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实证研究发现,2021年出台的两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对A股上市公司研发投入具有积极影响。两项政策对于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均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对不同地理区位、不同性质企业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为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政府应考虑将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优惠从制造业扩大至全行业,并且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放宽至企业所得税季度预缴时可享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