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3)
2023(4971)
2022(4348)
2021(3989)
2020(3138)
2019(7376)
2018(7369)
2017(14033)
2016(7908)
2015(9148)
2014(9695)
2013(9555)
2012(8990)
2011(8112)
2010(8528)
2009(7708)
2008(7895)
2007(7343)
2006(6714)
2005(6254)
作者
(23247)
(18953)
(18867)
(18411)
(12204)
(9066)
(8821)
(7339)
(7320)
(7288)
(6483)
(6436)
(6211)
(5943)
(5865)
(5865)
(5740)
(5574)
(5492)
(5433)
(4882)
(4719)
(4643)
(4503)
(4410)
(4265)
(4216)
(4102)
(3945)
(3781)
学科
(37149)
经济(37103)
管理(21974)
(20192)
(16213)
企业(16213)
中国(13494)
地方(12306)
(10192)
方法(10073)
业经(9629)
产业(8953)
数学(7736)
(7638)
数学方法(7572)
(7529)
理论(6946)
农业(6643)
城市(6620)
(6197)
地方经济(6130)
技术(5894)
环境(5614)
(5557)
结构(5509)
(5298)
银行(5294)
(5104)
(5072)
贸易(5067)
机构
学院(117064)
大学(112757)
(46681)
经济(45254)
管理(41555)
研究(39290)
理学(33939)
理学院(33482)
管理学(32874)
管理学院(32658)
中国(30572)
(25154)
科学(23322)
(22424)
(20818)
(19798)
中心(18575)
(17523)
师范(17425)
(17269)
研究所(17097)
财经(16803)
北京(16429)
(15343)
(14784)
(14415)
经济学(14058)
业大(14026)
(13805)
师范大学(13652)
基金
项目(68131)
研究(53959)
科学(53108)
基金(45857)
(38249)
国家(37885)
社会(33357)
科学基金(32752)
社会科(31607)
社会科学(31601)
(28707)
基金项目(24673)
教育(24374)
编号(23412)
(22926)
成果(19508)
自然(19268)
自然科(18753)
自然科学(18752)
自然科学基金(18379)
资助(18282)
课题(17408)
(16932)
重点(15335)
发展(14409)
(14359)
(14181)
(14098)
(13803)
(13647)
期刊
(63386)
经济(63386)
研究(40417)
中国(26481)
(18012)
教育(16893)
管理(16502)
(14922)
科学(13470)
学报(12702)
业经(11815)
技术(11715)
(11620)
金融(11620)
问题(10458)
大学(9923)
农业(9643)
学学(8983)
经济研究(8638)
财经(8127)
(7332)
(7271)
城市(7262)
现代(6863)
图书(6622)
商业(6106)
技术经济(5976)
(5933)
论坛(5933)
(5913)
共检索到192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新娥  
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总体运行态势趋好,但是在节约型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节约型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节约型服务业发展专业人才等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本文根据统计数据资料,运用综合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以便为武汉城市圈节约型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作用。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姜霞  
当前,城市圈内部不同城市间的产业联动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对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动的基础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城市圈产业联动的模式。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动具备了一定基础,且存在资金联结型、优势互补型、产业转移型、产业链延伸型和总部经济型产业联动模式。应进一步加强政府合作、产业错位发展、培育企业集团、壮大产业集群、强化总部效应等,推动城市圈产业联动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余斌  冯娟  曾菊新  
经济全球化催生的区域竞争引发地区合作需求,基于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城市群战略备受推崇。产业集群网络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一种空间组合型式,也是一种具有生产效率和创新效应的经济空间组织模式。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其产业发展潜力分析表明:以钢铁、汽车和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为依托,构建区域集群网络,能够充分发挥武汉市的产业组织和创新扩散功能,从而推动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浩  王秋彬  
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实施产业集群治理,进行合理产业空间布局,建立核心和支柱产业等途径,可以促进产业集群的合理演进,以推动"两型社会"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易元红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政府服务需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建议,通过构建制度化的区域合作机制、创新金融体制、提升创新能力、建立服务体系、培育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等途径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程  彭代武  袁声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宝玉  
文章在对相关研究继续回顾的基础上,运用交通运输、人力资源、技能和技术存量、经济结构、经济发展、市场规模及外资参与等指标评价了武汉城市圈的投资环境。并从调整产业结构、编制武汉城市圈发展规划和健全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改善武汉城市圈投资环境的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莉敏  
产业集群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流,学科集群的创新能力是支撑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与模式,其协同机理遵循系统论的有序原理、整体原理和反馈原理,系统内要素要进行充分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文章指出,武汉城市圈学科集群与产业集群系统内部各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不力,削减了协同创新能力,当前应重视协同创新内在机理,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系统要素的自组织、对接与融合。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承良  田颖  
运用区位熵方法分析武汉城市圈"1+8"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阶段,结合偏离份额分析法揭示出:城市圈已经形成以主导产业为龙头的经济一体化态势,但产业经济基础城际差异明显,形成一定圈层分异,内圈层鄂—黄—孝城市群产业经济发展较快,基本处于工业化初中期的较高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相对外圈层(其它5个城市)更有竞争力,核心城市武汉表现最为明显,处于"一极集聚"的产业格局,空间极化明显;产业结构以二产为主体,工业化构成城市圈整体的产业经济基础,一产局部占重要战略地位,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二、三产向"质量型"发展,具备较强劲产业升级拉动力。针对城际主导产业关联性不强、产业链群未能充分发育、区域产业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传宝  
产业集聚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产业集聚有利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有利于武汉城市圈圈域经济协调发展,为此,要加强基于产业集聚的"两型社会"建设支撑体系构建。最后,文章前瞻性地提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促进产业集聚的对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斌  李星明  曾菊新  
武汉城市圈是指以武汉市为中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和天门等周边8市共同组成的城市密集区。该区域具有悠久的产业发展传统,其历史轨迹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1949)为产业发展起步时期,第二阶段(1949~1994)为产业结构强化时期,第三阶段(1994~)为产业体系调整时期;与此相适应,区域产业的部门结构和空间结构均呈现典型的集中特征,以2003年区域制造业的增加值为指标,武汉市的空间集中度为50.5%,前10类制造业的产业集中度为60.6%。据此,目前的武汉城市圈是一个松散的"经济联邦",但存在区域整合的产业、空间和创新基础。以2001~2004年武汉城市圈...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承良  田颖  梁滨  
构建产业经济的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偏离份额方程、产业动态度和偏离度指标对产业结构性和产业演进性这两个维度进行核算,定量揭示武汉城市圈的产业经济发育特征:近20年来,武汉城市圈整体产业结构波动明显,不同城市不同产业在各时段的效益差异明显,呈现一定的圈层结构分异,中心城市武汉增长速度最快,圈域经济发展处于一定的"一极集聚"态势,武汉—鄂州—黄石—孝感城市群产业升级明显,经济发展较快,其余5个城市发展较慢,导致城际产业链群发育不完全,区间产业经济联系较弱;产业结构演进总体上呈现倒"U"型曲线变化规律,中心城市产业结构变动程度差异明显,明显形成3种产业结构演进类型:低偏离度—高结构效益型、中偏离度...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威  周石  
本文认为武汉城市圈产业合作中一直存在各城市产业分工水平较低、产业一体化进程缺乏统一协调等问题,而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能有效打破行政区域规划限制,实现武汉与周边卫星城市的互动与"双赢"。因此,武汉城市圈应通过以武汉市为核心企业总部引入区,逐步将企业生产基地转移到圈内其他城市,加快武汉城市圈的区域产业合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武汉城市圈排污权交易工作起步于2006年,在省环保厅的主抓下,由于其制度完善、操作规范、稳健持续的特点,受到国家环保部和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和认可,2009年,湖北省被环保部列为全国五个排污权交易试点省份之一。随着武汉城市圈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逐步推进以及国内排污权交易发展趋势的转变,武汉城市圈排污权交易工作也突显出一些问题与矛盾,制约了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在武汉城市圈的实施,阻碍了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的持续推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