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2)
2023(5854)
2022(5113)
2021(4625)
2020(3850)
2019(8548)
2018(8475)
2017(15677)
2016(8753)
2015(9968)
2014(10354)
2013(9950)
2012(9198)
2011(8348)
2010(8458)
2009(7544)
2008(7633)
2007(7066)
2006(6284)
2005(5542)
作者
(24911)
(20731)
(20572)
(19611)
(13055)
(9928)
(9461)
(7983)
(7764)
(7702)
(7105)
(6969)
(6872)
(6395)
(6370)
(6289)
(6261)
(6082)
(5946)
(5900)
(5201)
(5142)
(5036)
(4883)
(4776)
(4630)
(4628)
(4508)
(4238)
(4166)
学科
(37526)
经济(37503)
管理(21855)
(20266)
(16256)
企业(16256)
地方(13558)
方法(11940)
(11005)
业经(10560)
产业(9107)
中国(8992)
数学(8431)
数学方法(8329)
理论(7961)
农业(7644)
地方经济(7360)
(6951)
技术(6330)
(6245)
(6151)
环境(6099)
(6004)
贸易(5998)
(5725)
(5676)
结构(5225)
教学(5069)
(5056)
(4602)
机构
学院(123988)
大学(116089)
(44468)
管理(44419)
经济(43332)
研究(39579)
理学(36975)
理学院(36490)
管理学(35792)
管理学院(35549)
中国(29732)
科学(25897)
(24712)
(20896)
(20641)
(19726)
(19148)
师范(18987)
中心(18556)
(18305)
(17759)
研究所(17587)
业大(16840)
财经(15931)
技术(15875)
北京(15757)
(14869)
师范大学(14783)
(14094)
农业(14045)
基金
项目(79100)
研究(61547)
科学(61130)
基金(52645)
(45175)
国家(44761)
科学基金(38182)
社会(37153)
社会科(35215)
社会科学(35207)
(35036)
基金项目(28749)
教育(27749)
(27695)
编号(26862)
自然(23073)
自然科(22341)
自然科学(22337)
自然科学基金(21918)
资助(21287)
成果(21022)
(20137)
课题(19710)
重点(18056)
(16909)
发展(16389)
(16289)
(16122)
创新(15692)
项目编号(15542)
期刊
(57640)
经济(57640)
研究(33865)
中国(27751)
(17570)
教育(17508)
科学(16280)
管理(16109)
(16031)
学报(15993)
技术(12244)
业经(12225)
农业(12191)
大学(11836)
学学(11035)
(8610)
金融(8610)
(8035)
经济研究(8006)
问题(7816)
商业(6941)
资源(6803)
(6729)
财经(6726)
图书(6705)
(6612)
旅游(6612)
(6612)
职业(6527)
科技(6297)
共检索到1901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连银  
大西南旅游协作区的构建,就是在大西南跨省区旅游资源密布圈和旅游产业密集带进行跨省区协作,凸现大西南特色旅游资源,以迅速提升大西南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引资、引才、开拓海内外市场的影响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稂艳玲  
世界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壮大,但旅游业在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产生很多文化和社会问题。文章认为,要深化这一问题的研究,不能单独发展旅游业,应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基于文化本身价值,结合当地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多种产业的互补开发,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当地人的文化自觉和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形成良性循环,最终促进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实践经验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构建多种产业发展和文化自觉良性循环的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郑伯红  杨靖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中,区域旅游协作已成为旅游开发的一种基本趋势。区域旅游协作是县城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从华容县与邻近地区进行旅游协作发展的形成基础出发,提出并论述了适合县城旅游协作开发的3种组织模式,分别是捆绑、搭载和对接,并以湖南省华容县为例针对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运用此3种模式做了深入探讨,试图探讨实现县城层面区域旅游协作的最佳途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简王华  叶枝  张金霞  余述琼  
本文在景区旅游竞争力构成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将区域间进行旅游协作相关性密切的要素分为旅游协作决定因素、旅游协作支持因素和旅游协作保障因素3部分,对其作了初步的内涵界定,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各旅游协作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定了桂西民族地区有一定代表性的20多个景区,通过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相结合,采取层次分析法对所选样本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评定。初步得出了各景区的旅游协作总系数以及根据协作要素的不同层次分析而确定的协作类型,从而为各景区明确自身在区域协作中所处的地位和发展方向、相互间在协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林静  
论述了三明市在闽西南经济协作区中的地位 ,分析了三明市经济发展的优势 ,指出了三明市经济发展方向以及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毓利   陈肇星   徐彤   王莉琴  
生态旅游作为连接“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重要路径,其一体化发展契合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区域一体化战略要求,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建设“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视为区域推动生态旅游一体化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年—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等探究生态旅游一体化能否以及如何助推省域经济发展“弯道超车”问题。研究发现:“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可显著提升省域经济发展水平,表明生态旅游一体化能有效推动省域经济增长,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弯道超车”;生态旅游一体化促进了“协作区”各省经济增长,有效助推了福建、安徽和江西经济发展“弯道超车”;生态旅游一体化可以通过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科技创新效应和环境改善效应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厘清了生态旅游一体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影响机制,丰富了旅游一体化研究,为生态旅游和旅游一体化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枫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有关国家的学者先后提出了各种各自侧重东北亚某一局部地区的设想和方案,但是,随着近几年来形势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有必要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一些,考虑建立“东北亚大经济协作区”。大协作区应是自然形成的一种协调与合作的机制,通过其协作与合作功能,充分发挥地理上的接近性、生产要素上的互补性和经济上的互利性,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进展。东北亚大协作区的形成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环渤海、黄海地区将是其中的一个突破口。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施修霖  李鸿阶  
中华经济协作系统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形式的设想,是建立包括大陆东南部的广东、福建、海南、广西和台湾、香港、澳门在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但它不同于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而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暂时分裂而尚未统一的同一国家、同一民族内部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组织。当然,由于长期的历史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谭方宁  
长江流域包括13个省市,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近1/5;人口3亿多,占全国总人口约1/3。建国30多年来,长江流域已初步形成社会、经济、文化不同发达程度的三大区,即华东、中南、西南区。三区的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40%,其中江苏、上海、浙江、四川、湖北的工业总产值1986年分别排在全国的1,2,6,7,8位。流域内拥有大中城市90多座,年工业产值超过100亿元的有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苏州、无锡、杭州和常州共9个,占全国17个同类城市的半数以上。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复明,仪庆林,徐保根,安祥生  
本文提出黄河经济协作区,应以黄河和欧亚大陆桥为纽带,通过联合与协作,有效增强区域经济实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修颖  
流域经济协作区是一个生态系统与经济生产系统、社会文化紧密耦合的生态经济系统。以其作为经济发展的地域单元,能够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的互联,充分发挥资源秉赋优势、克服地区产业结构雷同,获得域际分工效益。本文讨论了设立流域经济协作区的理论基础、流域经济区的功能特性及其实施的现实意义和相关的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储小平  
发展战略研究是我国近十多年来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有些发展战略的见解对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发展趋势,着眼于21世纪的新的时代要求,有必要结合实际对发展战略作出新的思考。本章在对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鹏飞  
在对集群概念的讨论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报道和政策中的"旅游产业集群"的概念,发现现实层面的"旅游产业集群"基本上违背了集群的本意。在理论上,旅游产业集群是可能存在的。首先,游客需求精致化,中小企业作用日益显著,但中小企业彼此孤立,所以集群可能将旅游目的地的中小企业联系起来。其次,自然资源型旅游地需要环境保护,而环境保护是公共产品,所以需要地方企业、政府、协会等行为主体的合作。集群提供了这样的可能。再次,技术在旅游业中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不重要。基于旅游业中技术扩散和创新而对合作的要求可能使旅游业形成集群。最后,旅游业的强关联性也可能成为相关企业集聚,甚至成为集群的基础。旅游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来自于对旅游业特征的理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敏  冯卫红  
划分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有助于辨识不同发展特点、发展条件和发展道路的集群,为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目前国内外专门研究旅游产业集群类型的成果较少。根据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分类方法和旅游产业集群研究成果与实践,从推动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主导因素、集群内部企业联系和组织结构以及集群所依托环境等不同角度划分了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