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29)
2023(6888)
2022(5751)
2021(5173)
2020(4264)
2019(9234)
2018(9054)
2017(17196)
2016(9498)
2015(10586)
2014(10701)
2013(10381)
2012(9533)
2011(8665)
2010(8843)
2009(8394)
2008(8300)
2007(7758)
2006(6862)
2005(6404)
作者
(27103)
(22883)
(22721)
(21617)
(14414)
(10894)
(10346)
(8756)
(8605)
(8108)
(7884)
(7830)
(7473)
(7284)
(7184)
(7041)
(6777)
(6663)
(6655)
(6532)
(5754)
(5598)
(5438)
(5162)
(5157)
(5075)
(5040)
(5007)
(4572)
(4441)
学科
(39080)
经济(39008)
管理(34088)
(26557)
(22778)
企业(22778)
方法(12674)
(12610)
(12240)
地方(11221)
数学(10698)
数学方法(10597)
中国(10332)
(9832)
业经(9339)
(8645)
环境(8606)
(7683)
体制(7331)
(7217)
金融(7213)
(7161)
财务(7144)
(7131)
财务管理(7123)
(7122)
银行(7116)
地方经济(7082)
(6823)
企业财务(6760)
机构
学院(137997)
大学(136803)
(56268)
经济(54981)
管理(51495)
研究(46824)
理学(43647)
理学院(43119)
管理学(42517)
管理学院(42252)
中国(36130)
(29608)
(28559)
科学(27600)
(23243)
财经(22525)
(22101)
中心(21588)
研究所(20726)
(20383)
(20183)
业大(18634)
(18075)
师范(17936)
北京(17637)
经济学(17624)
(17399)
(17292)
财经大学(16525)
经济学院(15795)
基金
项目(92643)
科学(74193)
研究(70149)
基金(67295)
(58072)
国家(57615)
科学基金(49973)
社会(46163)
社会科(43804)
社会科学(43795)
(36968)
基金项目(35509)
教育(32050)
(30657)
自然(30453)
自然科(29589)
自然科学(29579)
自然科学基金(29029)
编号(28755)
资助(26014)
成果(23937)
(23331)
重点(21421)
(20735)
课题(20414)
(20369)
国家社会(19590)
(19524)
创新(18430)
(17971)
期刊
(66303)
经济(66303)
研究(41343)
中国(31497)
(24332)
管理(19505)
学报(19448)
(18904)
科学(18815)
教育(15331)
大学(15049)
学学(14255)
(13458)
金融(13458)
农业(12452)
技术(11569)
财经(11512)
业经(10676)
(9882)
经济研究(9796)
问题(8687)
资源(7219)
科技(6545)
(6474)
(6285)
理论(6260)
(6244)
财会(6220)
现代(6035)
(5856)
共检索到2114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李景刚  刘志坚  
持续了2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时也面临着耕地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圈地运动的屡禁不止和我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变味走形以及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欠发达地区指标用不完的严峻现实,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存在。耕地面积的过速减少将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建设用地指标的严重不足将影响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解决“吃饭”与“建设”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对现行土地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建立耕地保护的区域补偿机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本文从我国耕地保护主要问题的辨析入手,认为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和地方政府的制度扭曲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两个理论命题:一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其主要表现在耕地保护产权不清、耕地价值不完全、制度没有对耕地保护产权界定和耕地保护制度扭曲;另一是耕地保护机制创新——构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并对这一机制构建提出了基本的思路。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效军  欧名豪  高艳梅  
以耕地保护产权不清为特征的基本制度缺陷是耕地保护制度失灵的主要原因。为保护耕地,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需要建立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耕地价值标准的确定因而也就成为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环节之一。依照资源经济学观点,耕地资源价值包括耕地的商品价值、环境价值和折补价值。由于耕地资源在我国的特殊地位,使得我国耕地资源具有不同于其它自然资源的特殊价值——社会价值。本文在对土地价值理论分析和耕地价值核算的基础上,对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中价值标准确定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我国耕地的价值为112.68万元/hm2;由于耕地的某些功能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给予补偿,在进行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时不需要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臧俊梅  张文方  李景刚  
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以农地发展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载体,构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图以农地发展权的产权手段来解决"异地指标调剂"的跨区域耕地保护问题,为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纪昌品  欧名豪  
区域协调与利益补偿是实现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应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带来的耕地面积减少、区域间耕地保护压力与机会成本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责任与义务不对等等方面阐述了耕地保护区域协调的客观性与必要性,提出了耕地保护利益补偿区域协调的基本思路,并从补偿/受偿区域确定、补偿途径选择、补偿标准测算、补偿资金使用管理等方面对区域间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的具体运作做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构建区域耕地保护利益补偿机制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各区域的实际情况也具备了进行协作的基础,同时需要在制度层面为耕地保护利益补偿的区域协调提供必要的保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廖和平  王玄德  沈燕  邓健  
研究目的:应用资源环境经济学理论,研究设计耕地资源价值体系及其测算方法,定量测算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研究方法:定量评估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研究结果:2007年重庆市耕地资源价值为94.45元/m~2,其中经济产出价值5.33元/m~2,社会保障价值7.35元/m~2,发展权价值34.01元/m~2,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35.63元/m~2,生态环境价值12.13元/m~2。重庆市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应为3.92元/m~2·a。研究结论:耕地资源价值涉及个人与社会2个权利主体,包括经济产出价值、社会保障价值、发展权价值、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价值和生态安全价值5个方面。制定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标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尊梅  韩学平  
耕地保护作为一种具有外部性的经济活动,不仅能带来经济收益,更重要的是为全社会的稳定及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是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核心,而生态补偿引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是实现耕地保护外部性内部化的重要策略。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瑞芬 张安录  
耕地保护区地方政府很难获取土地财政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积累.损害了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打击了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因此.基于地方政府经济福利视角.构建耕地保护跨区域财政转移机制迫在眉睫。本文采用中国1999-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动态面板GMM估计方法.考察了土地财政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定量关系.从地方政府经济福利视角测算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财政不利于耕地保护.土地财政每增加1亿元.耕地面积相应减少约91.5 hm^2;进一步由转换关系可知.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约为109万元//hm^2。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粮食安全法下各省份的耕地赤字/盈余量.探讨耕地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雍新琴  舒帮荣  陈龙高  渠立权  梅艳  
基于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与政策、行政与财政体制,以江苏省13个省辖市、27个县级市和25个县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县级政府多重角色选择与责任规避的机理,揭示了县级政府规避耕地保护的责任,导致耕地过度损失的原因,以及实施耕地保护县域补偿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构建补偿模式,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县级政府具有独立经济人的特性,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之间存在巨大收益差距,且地方财政收入高度依赖建设用地出让收入,是其热衷于推动耕地非农化的主要原因;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补偿地方政府因保护耕地所导致的财政损失,缩小耕地保护与耕地非农化之间的边际收益差值;在省与县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中设立耕地保护补...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良友  张蚌蚌  孔祥斌  党昱譞  王轩  
为构建国家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创建国家层面的耕地保护补偿框架,测算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本研究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和发展权理论,通过构建耕地保护补偿分析框架,采用国家统计数据,运用生态补偿测算方法和发展权测算方法,从国家层面对耕地保护补偿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从全国层面看,耕地面积存在盈余,盈余面积为1 267.89万hm~2;耕地赤字省份和盈余省份各13个,其他为耕地平衡省份;2)耕地生态补偿总支付额为474.52亿元,总受偿金额为355.15亿元;耕地生态补偿的受偿省份和支付省份均为13个;3)全国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为84.85万元/hm~2,高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8个,低于全国平均的现实耕地发展权价值的省份有23个;4)耕地保护补偿价值是耕地生态补偿价值、未来占用耕地数量与单位面积耕地发展权价值的乘积之和,最终确定耕地保护补偿每年的给付标准。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苑全治  郝晋珉  张玲俐  王博祺  龙鑫  
论文通过研究认为耕地保护收益区域分配不平衡是我国耕地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构建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利于提高地方耕地保护积极性,抑制耕地减少趋势。论文以经济外部性理论为依据,建立了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理论模型重点模拟区域耕地保护外部性的影响及对策,而经验模型则探讨了补偿的主体、补偿标准的计算、补偿方式、制度保障和机构设置;最后以潍坊市为例,计算了2005年潍坊市各区市县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标准,将潍坊市12个县级行政单元划分为7个保护区和5个补偿区,模拟构建了潍坊市2005年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在耕地保护外部效益得到补偿后,保护区的土地利用效益得到提升,其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吴泽斌  刘卫东  
论文依据耕地保护的机会成本损失和基于区域粮食安全所折算的耕地赢余或赤字量,测算出耕地保护区域间的经济补偿标准,以矫正耕地保护的外部经济损失。在不同情景模式下的测算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为主要的补偿对象,黑龙江省所应补偿的金额最高,可获得543.24×108元/年,而东部地区大多为耕地保护外部效益补偿金的主要支付者,上海市需要支付的补偿金最多,最低也应支付421.79×108元/年。为了保障区域内粮食自给,一些地区维护粮食安全的成本会较高。在耕地保护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农业自给自足的封闭循环,遵循耕地保护机会成本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使耕地保护成为实现农业区域专门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毋晓蕾  梁流涛  陈常优  
耕地是土地的精华,它具有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然而,现行的耕地保护制度的绩效并不理想:一是地方政府作为中央政府耕地保护的代理,理应在耕地保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往往具有较强的占用耕地的冲动,反而成为耕地过度非农化的主要推动力。二是在当前的制度环境下农户不仅没有耕地保护的内在动力,反而产生了耕地撂荒、消极耕作等行为。造成这两方面的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小平  宋丽洁  柴铎  刘颖梅  
由于我国各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区域间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必然不同。依据外部性理论,采用人均耕地阈值方法,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为耕地赤字区、耕地平衡区以及耕地盈余区,确定了省级层面耕地保护补偿关系。分区结果显示:全国耕地赤字区12个省份,耕地平衡区8个省份,耕地盈余区11个省份,并将补偿分区与我国传统粮食分区进行比较,显示出了我国耕地资源的恶化趋势及补偿的迫切性。分区结果为耕地保护区域横向补偿额度及其流向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格  盛业旭  
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是一种激励机制,是对长期以来耕地保护制度侧重约束机制的弥补。健全的制度环境是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但中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期,以市场机制为核心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运行的制度环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为保障耕地补偿机制有效运行,应从界定明晰的农地产权边界、建立科学的耕地价值体系以及耕地保护补偿立法等营造其运行的内部制度环境;从树立正确的耕地保护责任观、改革财税体系、完善政绩考核以及改革征地制度等营造其运行的外部环境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