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37)
- 2023(4883)
- 2022(4066)
- 2021(3814)
- 2020(3282)
- 2019(7165)
- 2018(7376)
- 2017(12959)
- 2016(7738)
- 2015(9008)
- 2014(9254)
- 2013(8803)
- 2012(8362)
- 2011(7619)
- 2010(7941)
- 2009(7452)
- 2008(7397)
- 2007(6938)
- 2006(6435)
- 2005(5968)
- 学科
- 济(24470)
- 经济(24421)
- 管理(21678)
- 业(17154)
- 企(13150)
- 企业(13150)
- 农(10832)
- 中国(8993)
- 制(8748)
- 学(8509)
- 方法(7205)
- 财(7177)
- 地方(7032)
- 体(6886)
- 农业(6652)
- 理论(6422)
- 银(6229)
- 业经(6216)
- 银行(6210)
- 行(6011)
- 教育(5826)
- 融(5429)
- 数学(5428)
- 金融(5422)
- 数学方法(5281)
- 和(4656)
- 环境(4535)
- 度(4464)
- 制度(4462)
- 体制(4344)
- 机构
- 学院(106498)
- 大学(105195)
- 研究(41434)
- 济(36989)
- 管理(36283)
- 经济(35799)
- 中国(32844)
- 理学(29357)
- 理学院(29006)
- 管理学(28305)
- 管理学院(28115)
- 科学(26889)
- 农(26102)
- 京(24185)
- 所(22540)
- 农业(20580)
- 研究所(20236)
- 江(20073)
- 财(19930)
- 中心(19776)
- 业大(18651)
- 省(16941)
- 州(15652)
- 范(15573)
- 北京(15415)
- 师范(15328)
- 院(15051)
- 技术(14729)
- 财经(14247)
- 经(12778)
- 基金
- 项目(67363)
- 科学(50769)
- 研究(50164)
- 基金(45111)
- 家(40839)
- 国家(40440)
- 科学基金(32516)
- 社会(28625)
- 省(28350)
- 社会科(26883)
- 社会科学(26875)
- 教育(23493)
- 划(23461)
- 基金项目(22920)
- 编号(22166)
- 自然(20765)
- 自然科(20231)
- 自然科学(20218)
- 成果(19955)
- 自然科学基金(19825)
- 资助(18834)
- 课题(16536)
- 重点(15705)
- 发(14600)
- 部(13878)
- 年(13468)
- 创(13306)
- 性(12923)
- 项目编号(12871)
- 计划(12804)
共检索到1832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成玉
四川已基本实现粮食安全,但四川的粮食安全水平较低,粮食安全体系尚比较脆弱,粮食安全的可持续性不强,有必要继续加强粮食安全体系建设。四川具有实现可持续粮食安全的自然潜力,但也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在分析粮食安全现状和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面向21世纪的四川粮食安全体系的思路与方略。
关键词:
四川 可持续 粮食安全 农业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黄勇 张国云 王国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志澄
积极推进我国粮食安全体系的建立中国农业科学院刘志澄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它是关系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所以,世界上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视粮食问题,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所谓粮食安全,1996年11月世界粮食首脑会议通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志雄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全面总结了十八大以来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对未来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做了全面部署。报告对于开启未来中国发展新征程具有纲领性指导意义。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国家安全体系 农业强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颜景虎 姜明文
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连年减产,出现了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与人均占有量的"四个下降",缺口逐年增大,2003年缺口0.5亿吨,如按人均400公斤计算,到2030年缺口将达两亿吨之巨,粮食安全已成为必须直面的重大问题。一系列因素决定了仅靠"土里抠食"的常规农业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必须将之置于大农业的理论背景下,多方着手、多业并兴,从而加快粮食替代品的开发步伐,确保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贵林
完善储备调节制度强化粮食安全体系国家粮食储备局王贵林粮食流通体制要适应整个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通过不断的改革和调整,最终实现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化,即主要依靠市场形成粮食价格,调节供需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为了实现这个转变,中...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马晓
加强农业法制,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的稳定性、强制性等特征,使其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把粮食安全中带有根本性、普遍性、长期性的问题,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相关法律,从更深层次着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鲁靖 许成安
近几年我国粮食出现了相对过剩的局面 ,但这种供大于求的背后隐藏着诸多不稳定因素。由于粮食安全涉及经济的各个环节 ,不能仅以生产能力和供求平衡作为评价的标准 ,所以 ,即使是在目前粮食供略大于求的情况下 ,我国的粮食安全程度仍然很低。中国粮食形势严峻的重要原因在于粮食资源的流失 ,资源的流失是由于该产业缺乏使其获得合理收益的机制。在粮食比较利益低下这一事实难以改变的条件下 ,政府应该通过构建粮食生产要素的保障体系来保护粮食的生产能力 ,提升粮食安全系数。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生产能力 安全保障体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雅丽 张常新
在明确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世界人口发展态势、人均粮食消费情况相关统计数据,参考了美国、印度等国的实际情况得知,贫困问题的解决、人口迅速增长、膳食结构改变、生物能源开发等引起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威胁粮食安全,而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下降、耕地增长潜力不足、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减少、耕地退化等耕地供给减少的发展趋势挑战粮食安全。针对粮食供需矛盾的现实,笔者从维护土地生态平衡、优化土地利用结构、遏制建设用地盲目扩张、控制人口增长以及改变消费方式等方面论述了推进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思路。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世界 耕地资源 可持续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林正雨 何鹏 李晓 唐莎
文章利用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最小人均耕地面积(Smin)和耕地压力指数(K),分析了四川省耕地面积和粮食数量安全变化态势,并采用Gm(1,1)模型对未来6年的粮食数量安全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78~2012年,四川省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但依赖于粮食单产增加,复种指数提高,以及耕地供给小幅增加,使得耕地压力指数K并未呈现出明显上升趋势,粮食数量处于可控的安全态势,实现了"总量平衡,基本自给"的政策要求。2015~2020年,无论按低方案(252.64 KG/人)、中方案(322.07 KG/人)和高方案(386.6 KG/人)粮食消费水平计算,城镇化、工业化和粮食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世琦
【目的】明确我国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态势,提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与综合防治体系。【方法】从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人均粮食占有量、单位面积化肥施肥量、化肥生产效率的国家比较,氮肥施用量的环境风险与产量风险判定,省域尺度下的化肥施用量及面源污染风险分析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粮食生产和化肥施用情况;从两次全国污染普查比较分析了国家面源污染减排成效,从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及其占比、农业面源污染减排空间(养殖业、种植业、氮肥减量和节约粮食)分析了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粮食安全下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结果】(1)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2008年超过400.0 kg、2012年超过450.0 kg和2019年达到475.0 kg,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提高很大,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保障。(2)国家尺度上的农田氮肥施用量近年来逐渐降低,2019年降低为161.1 kg·hm~(-2),处于合理区间的下沿,但局部施肥超量与不足应予以重视。(3)全国尺度下的氮肥施用量160.0—170.0 kg·hm~(-2)能够保障人均粮食占有量450.0—500.0 kg的较高水平。(4)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减排方案,首先是畜禽粪便全部还田利用,养殖污染排放量基本趋零,基本消除农业面源Ⅴ类水体;其次种植业总氮(TN)排放量降低至4.0×10~5—4.5×10~5 t,总磷(TP)排放量降低至4.0×10~4—5.0×10~4 t;三是节约粮食和减少农产品浪费能为农田减肥、减排、去压、休养和粮食安全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体系的核心是适宜施肥、土壤保育和作物生产,提高要素质量和协调关系,形成适合地域的农作制度,并开展推广应用。【结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体系是由科学家、农业生产者和政府构成的三位一体和协同合作整体,调动科学家能动性,激发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以及发挥政府的职能,实现国家粮食和环境双安全发展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宝利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需品,也是人类发展的物质基础。粮食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粮食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世界的和谐与稳定。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既是粮食生产大国也是粮食消费大国,必须正视全球粮食危机,明确当前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立足自身解决粮食问题。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形势 影响因素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振伟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是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了保证粮食安全,我国建立了健全的粮食储备制度。这一制度体现了应急管理思维,是保障国家安全和民生安全的重要制度之一。当前,粮食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成为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为更好应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对粮食安全若干问题进行审视和思考,并提出有效的路径安排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