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73)
2023(4885)
2022(3982)
2021(3557)
2020(3026)
2019(6633)
2018(6849)
2017(12230)
2016(7169)
2015(8902)
2014(9368)
2013(8737)
2012(7637)
2011(6787)
2010(7103)
2009(6705)
2008(6568)
2007(6333)
2006(5747)
2005(5349)
作者
(22053)
(18328)
(18190)
(17566)
(11463)
(8701)
(8376)
(7126)
(6955)
(6720)
(6206)
(6195)
(6025)
(5966)
(5913)
(5575)
(5448)
(5419)
(5383)
(5248)
(4863)
(4597)
(4494)
(4269)
(4264)
(4221)
(4054)
(3949)
(3867)
(3866)
学科
(23789)
经济(23743)
管理(20318)
(15065)
(12993)
企业(12993)
中国(10776)
(8212)
(8182)
(7424)
地方(7086)
(6895)
业经(6751)
(6597)
方法(6353)
理论(6008)
(5977)
银行(5957)
(5779)
教育(5623)
(5474)
金融(5466)
数学(4923)
数学方法(4783)
农业(4576)
教学(4207)
体制(4144)
(4104)
(4079)
制度(4078)
机构
学院(99221)
大学(96532)
研究(36638)
(32946)
管理(32887)
经济(31894)
中国(28141)
理学(26462)
理学院(26130)
管理学(25507)
管理学院(25333)
科学(23196)
(21746)
(19881)
(19543)
(18589)
(18220)
研究所(17559)
中心(17328)
农业(15616)
业大(15286)
技术(14984)
(14711)
(14668)
师范(14501)
(14378)
北京(14056)
(13700)
财经(12987)
职业(11672)
基金
项目(61412)
研究(46471)
科学(46084)
基金(40185)
(35516)
国家(35142)
科学基金(28605)
社会(26487)
(26360)
社会科(24880)
社会科学(24872)
教育(22395)
(21817)
基金项目(20275)
编号(20196)
成果(18426)
自然(17749)
自然科(17303)
自然科学(17292)
自然科学基金(16926)
资助(16702)
课题(15977)
重点(13971)
(13440)
(13386)
项目编号(12307)
(12292)
(12283)
(11949)
计划(11644)
期刊
(44835)
经济(44835)
研究(31522)
中国(27086)
(19061)
教育(18643)
学报(18481)
(14834)
科学(14686)
技术(13512)
大学(13464)
管理(12957)
农业(12344)
学学(12317)
(11061)
金融(11061)
业经(8364)
图书(7662)
经济研究(6812)
(6257)
财经(6175)
职业(6019)
(5990)
论坛(5990)
(5802)
书馆(5794)
图书馆(5794)
物流(5515)
问题(5416)
(5411)
共检索到169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福华  周敏  
本文认为,东北亚共同物流体系可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又由更多的小子系统构成。一是共同物流政策与标准系统,主要包括自由运输市场子系统、扩大国际联合运输配额子系统、泛东北亚运输市场缓和竞争子系统、共同的通关数据标准子系统。二是共同物流运行系统,包括港口运输子系统、铁路运输子系统、管道运输子系统、保税仓储子系统。三是共同物流企业系统,包括物流信息平台子系统、物流业务平台子系统、物流技术交流子系统。文章提出,构建共同物流体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东北亚各国共同努力,逐步推进,在共同的框架和政策条件下,建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物流服务需求目标模型和供应链物流绩效动态评价模型,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确保共...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晗斌  徐冰  
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对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及经济发展意义重大。目前,包含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主要运输网络的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已基本建成。但是,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仍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物流设施发展不平衡、交通物流布局不合理、交通物流通道瓶颈限制、非经济因素障碍等问题。因此,应加强东北亚交通物流合作,以经济一体化为动力,从"分建共用"到"共建分有"、"共建共有",最终实现交通物流政策一体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宋魁  
在目前状态下,如何打破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僵局,寻找一个有利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机制、新途径,成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我们认为,抓住中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俄罗斯东部大开发等机遇,协调区域经济政策,以次区域开发为先导,以物流合作为突破口,以自由贸易区建设为机制将有力推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及构建和谐东北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志恒,金京淑  
尽管近年来东北亚各国签署了多项能源合作意向或者协定,有的甚至是政府间协定,但总的看来,执行情况并不尽人意,还没有建立起一个为区内各方所接受的合作框架。为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东北亚能源合作的现实基础,构建包含组织协调体系、信息咨询体系、投资融资体系、生产储运体系以及共同市场体系的能源共同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熙年  金承男  
一、东北亚地区运输体系的现状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正在发展。但由于东北亚地区内的苏联远东与中国东北交通设施不完备,经常出现滞港、压船,货流不畅的情况。(一)陆路运输情况1986年中国铁路总延长线为52500公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朴英爱  
东北亚地区已与欧盟、北美一起成为三大国际贸易圈之一,而我国又是东北亚经济增长的中心。东北亚地区的物流体系与各国的经济规模和进出口规模密切相关,并随着跨国公司物流体系的变化而急剧变化。为了应对进出口货物量的增长和竞争东北亚地区物流中心的地位,各国纷纷制定物流发展的战略规划。从市场和成本要素来看,我国具有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的优势,加上跨国集团已把我国视为“世界加工厂”,纷纷建立国际采购和加工中心,这些非常有利于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东北亚物流体系;但还有很多制约我国成为东北亚物流中心的因素,需要尽快克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祝滨滨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以提升产业功能为动力,以产业升级、技术转移为主要手段,推动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日韩将成为区域内的研发中心,以其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与各国合作并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中国在承接产品和技术转移的同时,加速以国产化为目标的全面创新过程,将成为加工制造业基地;俄罗斯则以其"能源大国"的天然优势面向东北亚市场,以"能源安全"为目标,加强能源基地建设。东北亚各国的核心竞争优势日益凸显,由以垂直分工为主转向水平分工为主的新的分工体系将逐渐形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世和  
目前,关于东北亚经济圈和东北亚区域各国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与发展问题的研究正在向纵深发展,而且取得了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为了实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关于图们江流域开发的宏伟计划,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东北亚区域政治研究作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还没有形成相对系统的、独立的研究体系。适应东北亚区域历史与现实的复杂状况 ,有必要加强综合性的区域研究 ,探讨如何运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全面地、历史地分析研究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问题 ,提出有战略意义的方案和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玉潭,河泰庆  
如果能够在东北亚地区建立IT产业的共同体,将很有可能带动其他产业的联合,最终走向全面地联合,从而提升东北亚地区合作的层次。东北亚国家已经开始在IT领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合作,但是在东北亚地区建立IT共同体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东北亚IT共同体的最终形成。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爱珍  
生态型物流体系就是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 ,以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质量提高为目标 ,使物流业真正成为支撑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第三利润源 ,并以此为架构的创新体系。本文阐述了生态型物流体系的设计思路与主要特征、构建程序、框架和实施要求 ,并对目前我国推行生态型物流体系所引发的几点思考作了适当论述。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宗勋  
从远古走来的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凸显以"和"为本的"天人合一"理念。其特点是:在天下一家观念下,践行朝贡体系、"和亲"政策,以中国中原为中心,周边围绕中心转,在以"丝绸之路"为路径,呈现"万邦来朝"的命运共同体的盛况。东北亚命运共同体"返本开新","本"为"和","开新"为"与时偕行",继往"丝绸之路"开拓"一带一路",在结伴不结盟,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开放道路上,开辟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新局面,实现中国梦与世界之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戚文海  
建立科技共同体对于21世纪初的东北亚区域合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东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潜力日益转移到依靠新科技进步上来,全球网络通讯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全球化,为东北亚区域共同体的建立提供了可能性,未来构建完善、开放的创新体系是东北亚科技共同体发展的定位与目标。启动东北亚科技共同体并使其高效运转,还要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陈宏  
本文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北亚各国相互间贸易和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向纵深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物流服务贸易的发展,特别是中、日、韩三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迅速发展成全球制造业中心,成为世界物流合作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文章提出,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合作已经具备了基本条件,应基于海运、空运的区位优势和物流的货物优势,建立东北亚地区海运物流体系、东北亚地区空运物流中心和类别相对集中的物流通道;东北亚地区的物流合作,要从整体上、战略上进行研究规划,制定出合作框架,确定合作的目标、原则、内容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在互利互赢的基础上,提高东北亚地区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儒煜  冯建超  
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东北亚各国和地区间的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东北亚交通物流体系的完善成为区域内各国和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东北亚各国和地区积极展开了交通物流领域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东北亚区域铁路、公路、海运、航空、管道等交通物流体系方面已初步形成一个基本框架,以此框架为基础,建立一体化交通物流网络,将在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