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9)
2023(12433)
2022(10446)
2021(9524)
2020(8371)
2019(19005)
2018(18815)
2017(36812)
2016(20373)
2015(22700)
2014(22844)
2013(23125)
2012(21620)
2011(19405)
2010(19952)
2009(19136)
2008(19486)
2007(18235)
2006(16313)
2005(14927)
作者
(60213)
(50741)
(50623)
(48132)
(32016)
(24362)
(23003)
(19905)
(18909)
(18213)
(17271)
(16975)
(16342)
(15987)
(15770)
(15588)
(15437)
(14933)
(14875)
(14544)
(12786)
(12768)
(12460)
(11695)
(11538)
(11509)
(11414)
(11357)
(10297)
(10244)
学科
(92065)
经济(91950)
(91378)
(73818)
企业(73818)
管理(68369)
(46936)
方法(40325)
数学(31933)
数学方法(31674)
农业(30951)
业经(30512)
(29315)
中国(23245)
(21060)
(20846)
财务(20825)
财务管理(20794)
企业财务(19677)
技术(17648)
(16846)
贸易(16838)
地方(16587)
(16373)
(16218)
(15969)
(15855)
(15515)
理论(14785)
(14619)
机构
学院(304612)
大学(298553)
(131455)
经济(128922)
管理(120429)
理学(103007)
理学院(101981)
管理学(100583)
管理学院(100007)
研究(99482)
中国(80144)
(66079)
(62432)
(60762)
科学(59769)
(51812)
农业(50957)
(49827)
业大(48695)
财经(47831)
中心(47177)
研究所(46473)
(43175)
经济学(39724)
北京(39018)
(38398)
(36843)
师范(36494)
经济学院(36116)
经济管理(35021)
基金
项目(192817)
科学(152658)
研究(142186)
基金(140338)
(121087)
国家(119880)
科学基金(103578)
社会(91966)
社会科(86816)
社会科学(86790)
(77430)
基金项目(74610)
自然(65985)
自然科(64454)
自然科学(64434)
教育(63621)
自然科学基金(63350)
(63037)
编号(58548)
资助(56632)
成果(46425)
(43227)
重点(43040)
(42839)
(42336)
(42255)
课题(39109)
创新(38903)
国家社会(37574)
科研(36862)
期刊
(156776)
经济(156776)
研究(87397)
(66878)
中国(60570)
(50463)
学报(45808)
管理(44958)
农业(44624)
科学(44098)
大学(35173)
学学(33531)
(31666)
金融(31666)
业经(31553)
技术(26966)
教育(25217)
财经(24232)
(23831)
经济研究(22550)
问题(21510)
(20951)
技术经济(18079)
世界(16457)
(16073)
农村(15349)
(15349)
商业(15251)
现代(15134)
(14938)
共检索到4643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茂霞  赵肖燕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弘  黄鹂  
利用1982-2010年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87-2005年三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96和2006年两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以及2014年至2015年安徽省调查资料,描述了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态势和农村妇女农业生产参与状况。数据表明,中国大陆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女性化趋势。调查发现,在男性缺席的情况下,雇佣农群体既弥补了农村妇女生产技术匮乏的不足,也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农业生产并未因为农业劳动力女性化而受到显著影响。然而,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土地难以支撑被高度商品化的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弘  黄鹂  
利用1982-2010年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87-2005年三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96和2006年两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以及2014年至2015年安徽省调查资料,描述了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态势和农村妇女农业生产参与状况。数据表明,中国大陆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女性化趋势。调查发现,在男性缺席的情况下,雇佣农群体既弥补了农村妇女生产技术匮乏的不足,也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农业生产并未因为农业劳动力女性化而受到显著影响。然而,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土地难以支撑被高度商品化的农村生活,农民对于土地的情感逐渐淡漠,农地与农民的关系正在松绑,农地之于农家的重要性日渐式微,农村妇女农业生产意愿不容乐观,生产态度消极化逐步蔓延。伴随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农业劳动力新老更替问题也日益突出,"谁来种地"将成为问题,避免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断层和弱质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底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蔡弘  黄鹂  
利用1982-2010年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和1987-2005年三次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1996和2006年两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以及2014年至2015年安徽省调查资料,描述了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态势和农村妇女农业生产参与状况。数据表明,中国大陆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女性化趋势。调查发现,在男性缺席的情况下,雇佣农群体既弥补了农村妇女生产技术匮乏的不足,也有效解决了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农业生产并未因为农业劳动力女性化而受到显著影响。然而,由于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土地难以支撑被高度商品化的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洪潜  刘宇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思考唐洪潜,刘宇农业劳动力从种植业领域向林、牧、副、渔业领域尤其是从农业领域向非农产业领域转移和流动,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共同性趋势。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劳动力将作为一般商品进入市场的条件下,其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城...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谢乃文  陈文均  
本文分析了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原因,充分肯定了它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积极作用,认为它是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是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加速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这一流动中出现的负面影响,作者认为主要是有关部门认识不统一,管理工作跟不上,城市户籍制度和各种保障制度改革滞后,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不完善等造成的,而不应归根于农村劳动力流动本身。为此,文章提出的促进这一流动与转移的对策措施是: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农业劳动力转移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产业和战略任务来抓;从实际出发,确立农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搞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勇  林柏浪  陈泮  冉瑞平  
农业劳动力转移是社会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的过程。在经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如何思考和对待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理论课题。该文立足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概况、绩效以及深层制约因素等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有序推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在政府政策制定、保障农民权益、农村劳动力就业等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希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对日本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腾飞,农业所占GDP的比例越来越小,尽管如此,作为农业政策之一的农业劳动力政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本文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劳动力政策演变过程的梳理,分3个阶段对日本农业劳动力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归纳总结出了3个阶段农业劳动力政策分别具有扩张性、减缩性、反复性的特点,同时借鉴日本农业劳动力政策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农业劳动力政策的制定提出了保持农业劳动力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有序引导农业劳动力人口平稳流动以及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国富  李静  
文章运用生产函数分解法,基于两部门劳动产出弹性的估计值,对中国1981-2010年农业劳动力的配置效应进行了估算,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变动过程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农业劳动力的重新配置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农业劳动力配置效应呈周期性波动,其波动走势与宏观经济走势基本一致。当经济繁荣时,农业劳动力再配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相反,则贡献较小,甚至为负;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仍会创造出较多的非农就业机会,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仍会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经勇  
农业有机构成与劳动力需求变化规律,决定着我国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在于国民经济的非农业化。尽管存在着严重的弱点,以乡镇企业为载体仍然是目前剩余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主题渠道。从长远看,我们应当把建设农村小城镇和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作为吸收、消化剩余农业劳动力的两条不可缺少的渠道。与此相联系,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城乡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檀竹平  洪炜杰  罗必良  
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农户种植结构调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问题。结合全国9省(区)2323个样本农户数据,从距离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三个维度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户种植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空间距离越远,家庭收入中务工收入占比提高,以及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的出现,均能够强化农户种粮的行为倾向。农户种植结构"趋粮化"是劳动力非农转移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趋势,并将因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市场的发育而进一步强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学功  郑敬刚  
对比分析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演变对就业结构变动的影响,显示了城市群中产业结构演变与就业结构变动之间未能协调互动以及城市群中九个城市协调互动程度的差异,揭示了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等因素造成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困难。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服务业发展,创新构建制度体系,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是加速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冯卓  
产业结构优化过程通常是在非均衡的条件下发生的,即不同产业部门的要素边际生产率并不相等。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使劳动资源向高生产率水平或高生产率增长的部门流动,会促进生产率的提升,从而加速经济的增长。在此背景下实证分析辽宁省农业劳动力资源配置效应,对以往改革政策进行经验总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星池  朱满德  刘超  
劳动力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农业劳动力成本上升是当前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针对2003-2019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空间Durbin模型分析农业劳动力价格波动对种植结构的影响效应。通过研究表明:从总效用来看,农业劳动力价格上涨促进了粮食种植而抑制了经济作物种植;不同农作物结构和区域对劳动力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呈现出区域间农业种植结构互补发展态势;除西部地区以外,农业机械推广运用会削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粮食生产的负向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农业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推动农业机械等现代科技对劳动的高效替代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勇  
农业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我国下一步稳定发展和深化改革的前提,它主要受国家的制度、政策以及教育水平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目前,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最大障碍仍然是地区保护和户籍限制,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和教育资源分配的先天不平等。通过实证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不仅不是城市收入下降和失业的原因,而是城市经济增长和就业率增加的一个重要源泉和我国改革30年繁荣的一个基础。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是中国很多地区贫困的一个根源,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