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54)
- 2023(8515)
- 2022(7087)
- 2021(6453)
- 2020(5038)
- 2019(11528)
- 2018(11172)
- 2017(21239)
- 2016(11583)
- 2015(12476)
- 2014(12627)
- 2013(12545)
- 2012(12235)
- 2011(11284)
- 2010(11603)
- 2009(10596)
- 2008(10517)
- 2007(9468)
- 2006(8808)
- 2005(8292)
- 学科
- 济(54756)
- 经济(54706)
- 业(28818)
- 管理(27174)
- 企(20501)
- 企业(20501)
- 地方(18670)
- 中国(17943)
- 方法(16589)
- 农(16298)
- 业经(13202)
- 数学(13013)
- 数学方法(12858)
- 学(12456)
- 农业(11712)
- 融(10405)
- 金融(10405)
- 银(10363)
- 银行(10347)
- 发(10342)
- 地方经济(10244)
- 行(10145)
- 财(9965)
- 制(9700)
- 贸(8782)
- 贸易(8772)
- 环境(8739)
- 易(8388)
- 技术(8294)
- 理论(8038)
- 机构
- 学院(170026)
- 大学(166263)
- 济(67086)
- 研究(66931)
- 经济(65511)
- 管理(59193)
- 中国(50909)
- 理学(49185)
- 理学院(48453)
- 管理学(47540)
- 管理学院(47206)
- 科学(42979)
- 京(37678)
- 所(35624)
- 农(34232)
- 研究所(32163)
- 财(32109)
- 中心(29482)
- 江(27988)
- 农业(26646)
- 范(26454)
- 师范(26159)
- 业大(26001)
- 北京(24525)
- 财经(24424)
- 院(24350)
- 州(22989)
- 省(22985)
- 经(22011)
- 师范大学(21074)
- 基金
- 项目(108866)
- 科学(85457)
- 研究(78184)
- 基金(77405)
- 家(69237)
- 国家(68613)
- 科学基金(57417)
- 社会(49402)
- 社会科(46861)
- 社会科学(46849)
- 省(44146)
- 基金项目(41073)
- 自然(37060)
- 划(37045)
- 自然科(36140)
- 自然科学(36131)
- 自然科学基金(35472)
- 教育(34567)
- 资助(31849)
- 编号(30470)
- 发(30139)
- 重点(25226)
- 成果(24551)
- 发展(23899)
- 展(23503)
- 部(22944)
- 课题(22864)
- 创(22272)
- 创新(20899)
- 性(20737)
共检索到275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谢礼珊 杨莹
进行有效的目的地营销,是增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本文解释了旅游目的地的涵义,并对旅游目的地营销的基础以及旅游自的地营销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营销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董引引 曲颖
为回应感官刺激如何激发目的地依恋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以海南省为案例地,采用连续性追踪调查方法,探索不同阶段(在场和游后)多感官旅游体验的内部结构对目的地依恋不同状态的持续性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感官旅游体验主要通过感官权力、联觉效应和感官主题等记忆结构正向影响目的地依恋,但在不同旅游阶段“,感官-情感”的作用机制存在差异性。主要表现在:(1)感官权力方面,在场旅游阶段,以海洋景观为主导的视觉元素对激发目的地依恋的外显状态发挥核心作用;在游后回忆阶段,核心元素突破了视觉局限,椰风海韵、海鲜、新鲜空气和亲水触感等多感官元素的稳定性凸显,并积极正向影响着目的地依恋的内隐状态。(2)联觉效应方面,在场旅游阶段,以海洋景观为主导的核心视觉元素联合成为激发目的地依恋外显状态的中枢区;在游后回忆阶段,视觉范畴下的海洋景观和味觉范畴下的海鲜成为引领多感官联觉的双核心,共同影响目的地依恋的内隐状态。(3)感官主题方面,在场旅游阶段,存在6个主题鲜明的多感官社团,其中“海洋观光之旅”和“亲水之旅”社团是塑造目的地依恋外显状态的关键;在游后回忆阶段,多感官主题社团的数量减少为4个,其中“海洋观光之旅”和“美食之旅”社团对目的地依恋内隐状态的塑造力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多感官旅游体验激发目的地依恋内在机制的理解。
关键词:
多感官体验 目的地依恋 记忆 网络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柏文 毛志睿
"定居社会""旅居社会"和"网络虚拟社会"是当今社会的三大具体社会形态,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保持中国社会稳定的三大支撑点。随着现代商务活动的常态化,置业旅游的潮流化,休闲旅游的主流化,气候旅游规模化,现代人重新开始由"定居生活"走向"旅居生活",旅居社会成为当代的一种主流的社会形态。旅居社会本质上是对"旅游业发展全部"的完美表达,是对旅游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判断,也是对旅游业发展归宿的一个预言。
关键词:
旅游业 旅居社会 定居社会 网络社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晔 贾骏骐
一、数字经济下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新机遇当前,智慧旅游、数字创意、数字娱乐、数字艺术展示、沉浸式体验等旅游新模式和新业态在我国的发展方兴未艾,个性化、定制化和品质化的数字旅游产品层出不穷,给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河南文旅的“出圈”,杭州推出“数字经济旅游十景”,西安、长沙、重庆等“网红”城市的出现,均大量应用了VR、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静
旅游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限制了旅游市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的普及,“网络旅游”必将以自身完善的信息系统弥补现有旅游市场信息系统之缺憾。木文试图由旅游市场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入手,双管齐下,一方面结合“网络旅游”的优势,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另一方面展开对目前“网络旅游”中的劣势的分析。
关键词:
旅游信息不对称 网络旅游 旅游网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甄翌
文章结合张家界实际,借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IUCN)的"可持续发展晴雨表"评价方法,构建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分析的一套方法,并对张家界地区2005、2006、2007年旅游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和分析。
关键词:
旅游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 指标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生 张亚州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广义认知,梳理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进展,依据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模型,建立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项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构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处于初等发展水平向中等水平过渡阶段,今后应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加大公益性投入、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强化旅游配套以及关注社区发展来进一步提升其作为天津标志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与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庆生 张亚州
基于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广义认知,梳理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的相关进展,依据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模型,建立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各项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构建了文化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标准,并以天津"五大道"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处于初等发展水平向中等水平过渡阶段,今后应通过创新管理体制、加大公益性投入、塑造文化旅游品牌、强化旅游配套以及关注社区发展来进一步提升其作为天津标志性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地位与影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彭泽军
近年来,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云南藏区的支柱产业,但也随之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影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也违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香格里拉人文精神。本文试把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相联系进行考察,探讨了实现发展观念、发展目标、发展方式向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转变是香格里拉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香格里拉 旅游业 可持续发展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魏敏
一、引言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但在认识上还缺乏大旅游、大产业的观念,硬件上,基础设施薄弱,交通建设落后;软件上,地区合作不够,缺乏统一的旅游发展规划,服务质量也有待提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向宏桥
文章在对可持续性财政政策作出界定的基础上,提出了恩施州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财政政策的抉择的原则以及具体项目,并分析和构建了对其评价的标准、方法、指标和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