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70)
2023(2572)
2022(2281)
2021(2136)
2020(1749)
2019(3681)
2018(3590)
2017(7081)
2016(3654)
2015(3628)
2014(3530)
2013(3352)
2012(2939)
2011(2745)
2010(2771)
2009(2606)
2008(2507)
2007(2225)
2006(2015)
2005(1692)
作者
(9347)
(8105)
(7891)
(7403)
(4903)
(4081)
(3613)
(2914)
(2891)
(2882)
(2822)
(2680)
(2653)
(2514)
(2512)
(2479)
(2390)
(2365)
(2345)
(2253)
(1945)
(1889)
(1863)
(1862)
(1828)
(1798)
(1785)
(1658)
(1643)
(1635)
学科
(13067)
经济(13061)
(9109)
(8741)
管理(8485)
(5788)
贸易(5787)
(5684)
方法(5514)
(5408)
企业(5408)
产品(4783)
农业(4051)
市场(3931)
业经(3909)
农产(3603)
农产品(3603)
数学(3537)
数学方法(3489)
价格(3353)
理论(3333)
产品价格(3297)
地方(3061)
(2734)
(2550)
出口(2549)
出口贸易(2549)
(2370)
中国(2255)
环境(2135)
机构
学院(51773)
大学(46549)
管理(19401)
(17698)
经济(17329)
理学(16646)
理学院(16437)
管理学(16125)
管理学院(16021)
研究(15362)
中国(11603)
科学(10423)
(9983)
(9969)
旅游(9846)
(9663)
(8931)
师范(8852)
(8472)
(7558)
(7538)
(7354)
业大(7275)
中心(7178)
师范大学(7048)
研究所(6732)
农业(6670)
(6422)
财经(6295)
北京(6238)
基金
项目(33769)
科学(26505)
研究(25026)
基金(23805)
(20669)
国家(20485)
科学基金(17642)
社会(15601)
社会科(14858)
社会科学(14854)
(14530)
基金项目(13377)
自然(11729)
自然科(11405)
自然科学(11403)
(11275)
自然科学基金(11202)
教育(11052)
编号(10426)
资助(10173)
(8375)
重点(7401)
课题(7131)
成果(6898)
发展(6686)
(6628)
(6624)
(6548)
科研(6447)
(6266)
期刊
(23017)
经济(23017)
研究(11452)
(9035)
科学(7194)
农业(6983)
业经(6668)
(6578)
(6564)
旅游(6564)
(6564)
学报(6161)
中国(6092)
管理(5550)
学刊(5286)
旅游学(5283)
游学(5283)
大学(4844)
学学(4695)
(4421)
商业(3543)
教育(3469)
经济研究(3426)
(3411)
技术(3360)
问题(3274)
资源(3068)
农业经济(2923)
(2781)
世界(2600)
共检索到703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玉成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虽然对于不同的产品以及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真正具有 生命周期的是旅游产品而不是旅游地产品。创新对旅游风景区的经营十分必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玉成  
旅游产品生命周期虽然对于不同的产品以及在不同的条件下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但它确实是客观存在的。真正具有生命周期的是旅游产品而不是旅游地产品。创新对旅游风景区的经营十分必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浩  冯润  
目前,旅游学界对旅游景区、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等概念经济性质的理解较为混乱,存在以下误区:将旅游景区与旅游产品混淆,将旅游产品与旅游体验混淆,将旅游景区与旅游资源混淆,将旅游资源与旅游吸引物混淆。文章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尝试剖析旅游景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的经济性质,继而延伸到对若干相关概念的经济性质的界定,试图厘清以上误区。研究结果认为:旅游景区是(景区业)旅游产品的生产单位和生产场所;旅游产品是由旅游吸引物、设施(硬件)、人员(软件)的组合所营造出的一种综合性服务,是景观服务、设施服务、人员服务的有机组合;旅游资源是原赋的旅游吸引物,是一种特殊的自然(原赋)资源,是旅游业所特有的一种生产要素;旅游吸引物是指一切具有旅游吸引力并可为旅游业利用的事物,包括旅游资源和人造旅游吸引物,后者本质上是资本和/或劳动,而不是旅游资源。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武传表  
介绍我国旅游景区产权管理现状,分析其弊端,提出景区产权改革初步见解。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成基  胡炜霞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现代化的推进,旅游景区周边涌现出了许多与景区不协调的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旅游者对景区所处背景环境的要求和标准却在逐步提高,旅游者对景区的观赏已不仅仅局限于景区内将景区作为一个孤立点对待,因此将旅游资源圈起来进行封闭式开发而忽视周边环境与景区完整性的做法已不能适应游客越来越挑别的目光。提出了旅游景区周边环境的概念,指出周边环境与旅游景区有密切的关系,是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论述了周边环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周边环境分类,同时基于规划和评价的实际需要,建议在今后旅游规划中应专门对周边环境进行保护整治规划。认为周边环境应有较确切的地理空间范围,据此提出了确定旅游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飞琼  
传统分类法依据"受助人是否必须偿还受助资金",以"二分法"把学生资助方式分为非赠与性、赠与性资助。这种分法太过粗略,限制了资助方式功能的合理利用。重新分类是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受助人是否必须履行某种特定义务",把资助方式分为非赠与、附义务赠与、无义务赠与性资助。重新分类后,凸显了附义务赠与性资助功能的实质,据此设计各项目的资助条件,匹配恰当的资助范围、额度,引导申请人向资助条件要求的多个维度努力,即实现资助方式功能的拓展。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任啸  
文章以世界遗产景区九寨沟为例,分析了世界遗产旅游产品的性质,即:由公共资源和一系列服务耦合而成的复合性产品,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部门和私人部门结合提供世界遗产旅游产品,能兼顾社会福利与经济效率。而在我国,作为国家公共资源的世界遗产的属地管理体制,导致了世界遗产景区旅游产品定价的利润最大化倾向。文章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世界遗产旅游产品定价应采取平均成本加一定比例发展基金的定价方法和政府指导下市场供给定价相结合的方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奇  文子竹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服务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合理定价是影响服务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使众多景区所提供的服务产品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又能可持续发展,本文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就影响服务产品价格制定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论证,给出动态反馈的定价策略,以供旅游景区价格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苟自钧  
旅游景区(点)产品营销组合由景区吸引物、景区活动项目、景区管理与服务以及景区可进入性四个因素组成。旅游景区(点)目标市场以地域划分,重点在中心城市,可采用攀附定位、心理逆向定位、狭缝市场定位和变换市场定位策略,通过内涵型发展模式和外延型发展模式壮大企业经营规模。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贾东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简称“一法一例”)的颁行有力地促进了民办教育的发展。但“一法一例”对民办教育的界定在某些方面不很明晰,与有关规定相抵触,导致了实施过程中的失误和分歧,影响了“一法一例”的正面促进作用。建议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界定民办教育,明确民办教育的定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唐鸣镝  
如何更好地协调保护资源、教育并服务大众是旅游景区的主要职责,旅游解说系统是一种有效而关键的管理手段。目前我国对解说系统还缺乏全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概念应用混乱、缺少理论研究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国家公园等领域做了大量有关解说教育方面的研究,并有成功的运用。如何结合中国国情,将其吸收运用到旅游景区的规划理论中,建立一套完善的景区解说体系是本文尝试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勾勒旅游解说体系的大致轮廓,期望通过对其整体把握,更好地认识、规划、建设旅游景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少湃  
城市旅游景区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复杂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只有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协同进化,才能使城市旅游景区系统走向有序发展。在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现状,认为城市化、旅游需求变化和旅游发展模式是其空间演变的驱动因子,同时提出了城市旅游景区空间优化对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范保宁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规划工作的基础。在旅游资源的评价过程中,只有对旅游资源的显性吸引力和旅游资源的隐性吸引力进行双向评价,才能全面地衡量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明晰资源开发意识,规范旅游资源开发者行为。开发旅游业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准确地进行旅游市场定位。积极稳妥地寻找旅游业的“增长点”,谋求独特的持续发展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