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
2023(820)
2022(592)
2021(616)
2020(493)
2019(1097)
2018(1023)
2017(2123)
2016(1140)
2015(1235)
2014(1202)
2013(1191)
2012(968)
2011(834)
2010(839)
2009(796)
2008(874)
2007(835)
2006(679)
2005(655)
作者
(3247)
(2691)
(2587)
(2553)
(1754)
(1404)
(1298)
(1049)
(1041)
(991)
(922)
(920)
(903)
(896)
(873)
(843)
(787)
(731)
(730)
(726)
(675)
(668)
(661)
(628)
(599)
(583)
(568)
(559)
(545)
(538)
学科
人口(4856)
(4022)
经济(4009)
中国(3704)
(2604)
管理(2032)
国人(2014)
中国人(1960)
(1832)
方法(1675)
农业(1525)
数学(1478)
数学方法(1463)
(1319)
企业(1319)
问题(1229)
(1174)
劳动(1173)
(1112)
(1101)
研究(1048)
动力(1011)
劳动力(1001)
农业劳动(972)
农业人口(968)
(907)
金融(907)
(895)
(834)
银行(834)
机构
大学(17212)
学院(15739)
研究(7625)
(7529)
经济(7370)
管理(5500)
中国(5317)
理学(4644)
理学院(4551)
管理学(4473)
管理学院(4428)
(4375)
(3926)
研究所(3872)
科学(3825)
(3546)
中心(3208)
财经(2879)
经济学(2691)
北京(2669)
(2631)
(2623)
师范(2592)
经济学院(2429)
社会(2411)
(2330)
研究中心(2257)
(2245)
(2240)
师范大学(2211)
基金
项目(10466)
科学(8526)
基金(8260)
研究(7604)
(7245)
国家(7163)
科学基金(6123)
社会(5692)
社会科(5325)
社会科学(5325)
基金项目(4157)
自然(3524)
自然科(3464)
自然科学(3464)
自然科学基金(3407)
资助(3400)
教育(3394)
(3346)
(3199)
编号(2827)
国家社会(2652)
成果(2581)
(2488)
重点(2315)
教育部(2268)
(2158)
(2127)
中国(2086)
人文(2077)
(2043)
期刊
(7759)
经济(7759)
研究(7305)
中国(4404)
科学(3340)
人口(3145)
学报(2401)
(2346)
(2249)
(2061)
金融(2061)
管理(1926)
大学(1871)
人口研究(1867)
学学(1725)
教育(1716)
财经(1556)
农业(1429)
中国人(1424)
国人(1424)
(1352)
经济研究(1247)
问题(1086)
统计(1015)
世界(934)
业经(930)
技术(917)
(863)
(806)
(751)
共检索到26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妮娜  张汝飞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0年数据,将新生代流动人口"一分为二",对新生代乡-城流动人口、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的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并引入流入地同辈户籍群体作为参照群体,以进一步明确我国消费潜能所在。实证结果显示新生代城-城流动人口消费能力最强,消费潜能最大,但新生代流动人口整体基本消费占实际消费支出比重较高,需求刚性明显,主要表现为城市"捆绑"消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消费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宏  
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中新生代流动人口数据,基于家庭资源代际积累与传承的理论视角,分析父母外出务工经历对新生代流动人口从业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经历的代际传承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从业状态具有重要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中,父母双方的外出务工经历可通过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流动经历改变他们在业的可能性,改善他们因流动生活时间或经历积累不足而产生的就业劣势;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经历的代际传承能直接、有效地促进他们实现非受雇的从业身份;同时,在相同的个人、家庭及流动特征与相同的从业特征、社会保障条件下,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经历的代际传承直接提高他们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可能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和红  智欣  
了解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状况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为构建社会支持的健康促进模式提供基础信息。利用"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意识调查"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最终获得符合条件的新生代流动人口2271人,以及与新生代流动人口同龄本地人口997人。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33.81±5.09)分。在3个维度中,客观支持平均分为(5.71±1.50)分;主观支持平均分为(21.28±3.88)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分为(6.82±1.80)分。其中,新生代流动人口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数及社会支持利用度上都显著低于当地同龄人口。婚姻状况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状况有关,表现为在婚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不在婚者。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在获得社会支持状况上在婚者较不在婚者具有一定的优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海霞  石洪波  
文章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进行研究。首先,使用Heckman模型修正样本自选择问题,使收入决定模型估计结果更加可靠;其次,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研究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就业概率及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在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现象也较为明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效应显著,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回报变大;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微小的增大趋势。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静  武舜臣  
本文基于2010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将新生代农民工从事的职业分为5大类,使用明瑟方程估算了各类职业的教育回报率,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职业流动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间教育回报率存在差异,更多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于低教育回报率职业是导致该群体教育回报率不高的重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受教育水平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向高教育回报率职业流动的重要条件。因此,要打破低教育水平农民工只能从事低端职业,进而教育收益更低这一恶性循环,应建立一个职业流动无障碍的劳动力市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回报率,最终通过提升其教育水平来促进该群体的市民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亚军  郑晓冬  方向明  陈典  
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影响已被广泛讨论,但少有研究从生命周期视角探讨留守经历与儿童长期发展的关系。本文利用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构建4个维度6个指标的多维测量框架,系统考察了儿童期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多维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1)新生代农民工收入贫困率很低,但多维贫困率较高,健康和社会保障维度贫困是其陷入多维贫困的主要原因。(2)留守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多维贫困状态和多维贫困指数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该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3)留守经历对女性、“90后”、短期流入、省内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多维贫困影响更大,父母双方均外出型比父母单方外出型留守经历的作用更明显。(4)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留守经历产生多维贫困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显著负面作用。因此,有必要制定针对性政策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与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减轻“拆分型”家庭模式对农村儿童长期发展的不利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祝仲坤  
住房是农民工进入城市、融入城市的安身立命之所,而建设保障性住房(简称"保障房")是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关键举措之一。在此背景下,结合最新的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居住在保障房的新生代农民工比例仍然偏低,意味着针对农民工的保障房建设依然任重道远。第二,相比于租房,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在加入其他解释变量后,结论保持一致。考虑到模型中潜在的选择性偏误,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建反事实框架加以纠正,并通过逆向概率加权法、逆向概率加权回归调整法、调整变量衡量方式等进行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第三,保障房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居留意愿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相比于90后农民工,保障房对80后农民工的影响更明显。由此,提出要发挥保障房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作用,应当突出保障房建设的多样性与差异化、优先考虑就业居住超五年和80后农民工等方面实施更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制度改革举措。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德山  俞煌  张磊  
随着户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生代农民工的流动迁移呈现出新的特征,他们在迁移决策的过程中会受到父辈流迁经历的影响。本文根据2016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数据(四川卷),首先运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户口迁移意愿的代际影响的三种作用机制,然后采用PSM模型构建"反事实"实验进一步验证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户口迁移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父代流迁经历对子代户口迁移意愿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2)家庭禀赋中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与父代流迁经历的交互作用也会间接影响子代的户口迁移意愿,但影响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因此,应不断完善流动人口的就业、子女教育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制度体系,促进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感。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祝仲坤  
本文结合2014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了住房公积金的缴存对新生代农民工留城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缴存住房公积金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显著提升5.3%,这一结果在加入控制变量、地区虚拟变量后依然成立。进一步,本文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性偏误,利用Bioprobit模型和CMP方法控制潜在的内生性问题,所得结论依然稳健。分样本的研究结果表明,缴存住房公积金对"80后"和在当地居留满5年新生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影响更为明显。此外,住房公积金呈现出"嫌贫爱富"特征,其对高收入新生代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荣时  
流动人口是处于一定方向下持续移动的人口。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把离开常住地出外谋生就业的人口视为流动人口。从人口学方面分析,流动人口分布较广,年龄构成轻,文化程度较低,在外停留时间长。人口流动中存在着影响农村农业发展、增加城市管理难度、侵犯合法权益等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各级政府部门要提高对这一战略问题的认识,加强调控和疏导,达到有序、有度,使流动人口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朱宝树  崔传义  陈友华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宁欣  
唐代长安流动人口中的举选人群体——唐代长安流动人口试析之一宁欣一、问题的提出长安作为唐朝的都城以及当时世界的最大都市之一,以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优越地位,恢宏而井然的城坊,容纳和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士民、商贾、僧道、使节,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张力  
流动人口的统计口径左右着流动人口总量的结果。我国流动人口的统计已经形成定期人口普查、常规行政统计、年度调查、抽样调查等多元的数据采集体系。文章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文件、历史资料文献和深度访谈,通过对各部门流动人口定义的详细解读和比较分析,明晰各种统计口径在界定流动的时间和空间单元、登记统计方式等方面存在历史差别、部门差别和地区差别,澄清不同版本流动人口总量不一致的原因。文章认为,各种统计口径在流动的时间、空间单元和登记方式等方面的尺度标准并不统一,且随着社会经济变化多次调整而造成的这种"乱象",既与不同职能部门的行政分工和数据采集目的不同有关,也与各地户籍改革、城乡一体化综合试验进程不同步有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王宇  石琦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1978年间,虽然有过几次大规模的人口乡城和城乡迁移流动,如"大跃进"时期、三线建设时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但目前概念上的流动人口的出现和大规模扩张,却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流动人口规模从最初的几百万迅速持续增加到2. 4个亿,经历了剧烈的规模与结构的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