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02)
2023(7718)
2022(6386)
2021(5975)
2020(4986)
2019(10527)
2018(10447)
2017(18449)
2016(10414)
2015(11653)
2014(11176)
2013(10093)
2012(8961)
2011(8182)
2010(8698)
2009(8264)
2008(7810)
2007(7283)
2006(6576)
2005(6029)
作者
(26270)
(21621)
(21433)
(20546)
(13598)
(10383)
(9790)
(8181)
(8080)
(7836)
(7234)
(7227)
(6823)
(6737)
(6615)
(6505)
(6436)
(6389)
(6379)
(6241)
(5498)
(5250)
(5127)
(5031)
(4948)
(4934)
(4824)
(4720)
(4335)
(4222)
学科
管理(31998)
(31240)
经济(31196)
(29284)
(25308)
企业(25308)
中国(14921)
技术(12159)
(10704)
教育(10306)
方法(9636)
业经(9379)
技术管理(9224)
理论(8745)
(8725)
(8407)
(7478)
银行(7470)
数学(7299)
(7220)
地方(7160)
教学(7089)
数学方法(7080)
(7024)
贸易(7014)
农业(6984)
(6793)
(6415)
金融(6414)
(6309)
机构
大学(132447)
学院(130891)
(50179)
经济(48932)
管理(47460)
研究(44837)
理学(39770)
理学院(39274)
管理学(38398)
管理学院(38117)
中国(33359)
(28274)
科学(24886)
(24603)
(22657)
(21470)
师范(21336)
(21303)
中心(21297)
研究所(18832)
财经(18461)
(18333)
北京(18209)
(17203)
教育(16915)
师范大学(16772)
(16636)
(16496)
技术(15985)
业大(15875)
基金
项目(82018)
研究(67587)
科学(65767)
基金(56256)
(47139)
国家(46628)
社会(42122)
科学基金(40825)
社会科(39744)
社会科学(39736)
(34721)
教育(34065)
编号(29430)
基金项目(28682)
(28561)
成果(26012)
自然(23540)
自然科(23079)
自然科学(23073)
自然科学基金(22632)
课题(22155)
资助(21628)
(20842)
(19319)
创新(19240)
重点(18882)
项目编号(18369)
(18285)
大学(17986)
(17616)
期刊
(61573)
经济(61573)
研究(47504)
中国(36743)
教育(34807)
管理(21018)
(19519)
(17144)
学报(16383)
科学(15692)
大学(14290)
(14176)
金融(14176)
技术(13283)
业经(11440)
农业(11433)
学学(11377)
图书(10305)
经济研究(10173)
财经(9118)
职业(9078)
(8100)
书馆(7891)
图书馆(7891)
(7775)
论坛(7775)
科技(7628)
问题(7146)
(6883)
高等(6378)
共检索到219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苏红  
文章从供、求、政策、挑战四方面分析了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并指出,在供的方面,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进入高峰期;在求的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社会人才需求在结构、人才素质上有新变化;在政策方面,大学生就业制度化进程加快,创业优惠政策多,但新常态下,各种矛盾盘根错节、交织并存,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通过分析,提出"双轮驱动""内外合力"推进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工作。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荆德刚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教育领域的重要民生工程,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进行形势研判;从顶层设计入手,确立制度安排和路径选择;从综合施策角度,保目标、抓重点、促机制。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适应新常态、打造升级版、完成三个转变,通过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着力推进创新创业、强化就业指导和服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等措施,实现就业工作目标,保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汪立夏  苏红  赵敏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总的体量压力巨大,但就业空间依然较大;就业创业政策优惠多样,但就业创业主体内在动力不足;实体经济发展乏力和"互联网+"产业渐成旺盛势头形成鲜明对照;就业的现实状况与多元的就业期待导致就业本身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针对这些新情况,文章提出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走市场主导之路、把就业创业自主权交予学生、培育成熟理性的就业市场等建议,以推进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工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静  
从金融危机开始至今,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受这种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本文从经济形势出发,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和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现状,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海群  
高等院校能否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占在校生总规模已近半数的女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已成为社会评价高等院校办学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充分认识女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积极探索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对于贯彻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显得尤为紧迫与重要。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欣  
随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愈来愈突出,就业竞争愈来愈激烈,就业与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本文从分布结构的不平衡、毕业流向的多元化、人才需求的复合化、就业岗位的大众化四个方面,探求了大学生就业走势,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方丰  
立足于学生主体地位,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主要应做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级人才;以学生就业资本为导向,加强课程改革和课程设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具有重要的指导性功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毓洲  
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急剧增加,加之近年来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下岗工人需要再就业,以及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就业教育滞后、大学生就业观不正确等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一部分大学生走出校门就失业。文章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政府要出台引导政策,高校要加强教育,学生要提高自身素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长缨  
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异也反映出高校的竞争力水平的不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不仅需要走出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误区,也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努力,寻求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建新  
在当前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就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相比男大学生而言,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更为突出,不仅职业范围比较狭窄,而且就业过程中受到明显的性别歧视。文章立足于女大学生的就业现状,从社会性别视角分析了其就业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广泛提高社会性别意识、在教育中设计社会性别视角、从国家层面制定女性就业政策、完善相关就业法律等解决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磊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从众心理和矛盾心理。并对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以及大学自身因素进行挖掘,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新平  
文章通过对当前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就业能力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是打开就业之门的钥匙,并进一步探讨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和就业能力的途径,以促使更多的学生树立创业意识,走上自主创业之路,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侯捷  
就业机制在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导向性、调节性作用,现行就业机制存在市场机制不够完善、培训引导机制不够健全,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切实际、企业寻租等问题。改变大学生就业困境,要在大学生就业市场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开辟就业新途径等方面进行大学生就业体制机制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奕琳  
文章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在于高校教育培养模式、社会意识领域、市场经济变革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并从国家、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国家应该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制定相关政策;高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制订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大学生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主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