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8)
2023(9111)
2022(7739)
2021(7148)
2020(6168)
2019(14078)
2018(13553)
2017(26538)
2016(14601)
2015(16581)
2014(16331)
2013(16377)
2012(15228)
2011(13506)
2010(13708)
2009(12993)
2008(13396)
2007(12072)
2006(10153)
2005(8877)
作者
(41655)
(35265)
(35070)
(33478)
(22114)
(16868)
(15942)
(13654)
(12950)
(12491)
(11843)
(11693)
(11201)
(11115)
(11102)
(10880)
(10841)
(10300)
(10223)
(10028)
(8678)
(8546)
(8364)
(8045)
(7916)
(7780)
(7761)
(7722)
(7112)
(7066)
学科
(61862)
经济(61809)
管理(48745)
(46144)
(38590)
企业(38590)
方法(29573)
(28723)
数学(26375)
数学方法(26120)
(16937)
中国(16616)
技术(14113)
(13972)
财务(13956)
(13913)
财务管理(13904)
(13460)
财政(13242)
企业财务(13208)
地方(12753)
业经(12355)
(11126)
贸易(11123)
(10835)
(10790)
农业(10743)
(10161)
银行(10135)
技术管理(10118)
机构
大学(207731)
学院(207194)
(88569)
经济(86863)
管理(80668)
理学(69592)
理学院(68850)
研究(68378)
管理学(67742)
管理学院(67342)
中国(53035)
(48743)
(42938)
科学(42175)
(36153)
财经(35304)
(35111)
中心(32257)
(32153)
(31916)
研究所(31586)
业大(31278)
农业(28569)
经济学(28419)
北京(26555)
经济学院(26034)
财经大学(25884)
(25314)
师范(25083)
(24689)
基金
项目(136801)
科学(107566)
基金(99426)
研究(99152)
(86625)
国家(85931)
科学基金(73586)
社会(63969)
社会科(60736)
社会科学(60717)
(54154)
基金项目(52915)
自然(46890)
自然科(45821)
自然科学(45805)
教育(45163)
自然科学基金(44971)
(44893)
资助(40108)
编号(39439)
成果(31877)
(30981)
重点(30768)
(30740)
创新(29256)
(29174)
课题(27145)
国家社会(26924)
科研(26703)
教育部(26242)
期刊
(94208)
经济(94208)
研究(61684)
中国(43209)
(43040)
学报(32293)
(31613)
科学(30134)
管理(27735)
大学(24192)
学学(22961)
农业(20800)
(18142)
金融(18142)
教育(17978)
财经(17956)
技术(17422)
经济研究(16458)
(15440)
业经(15243)
问题(12750)
技术经济(11752)
(11678)
财会(10817)
会计(10481)
统计(10437)
科技(10336)
(10288)
(10185)
(10088)
共检索到307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辛波  刘浩  
土地财政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获得了充足的建设资金,有效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提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放缓以及居民住房拥有量的不断提高导致土地财政不可避免的走入下行通道。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土地财政衰减的必然性。然后,在分析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以及房地产投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借鉴Romer(2001)经济增长"尾效"模型,将土地财政视作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衰减对于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后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辛波  刘浩  
土地财政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获得了充足的建设资金,有效的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提高。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放缓以及居民住房拥有量的不断提高导致土地财政不可避免的走入下行通道。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常态背景下土地财政衰减的必然性。然后,在分析土地财政与经济增长、城镇化以及房地产投资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借鉴Romer(2001)经济增长"尾效"模型,将土地财政视作一种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衰减对于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最后进一步讨论了后土地财政时代的中国经济与城镇化发展,并给出了一系列财政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协奎  乔冠宇  徐筱越  
我国经济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转入了中高速、调结构、全面改革的新常态。存在于"常态"经济下地方政府"以地生财、以财养地"相对均衡的土地财政模式将面临新态势。文章通过分析在"新常态"下土地财政的新问题和其对地方政府的持续意义,从适应新趋势和信息技术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加快地方政府思路转变、培育多元经济增长动力、努力激发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运用新型手段加强对土地的管理等四点建议,以使土地财政模式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理恒  
着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土地财政是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文章主要从激励机制、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三个层面剖析了土地财政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模式下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激励机制不足、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都相对缺乏。结合这一结论,最后给出了新常态下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司安  
某公司招聘一名负责采购物品的临时工,经过一番测试后,三名优胜者获得面试。面试题目是:假定公司派你到某工厂采购2000支铅笔,你需要从公司带去多少钱?第一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20美元。他说:"采购2000支铅笔可能要100美元,其他杂用就算20美元吧。"主考官未置可否。第二名应聘者的答案是110美元。他解释:"2000支铅笔需要100美元左右,另外杂用可能需要1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星  包雅钧  
当前在我国的经济新常态下,PPP模式对于缓解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的财政压力、放大经济转型升级中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大量PPP项目推进的进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规范性的政策操作指南及系统的风控体系,政策变迁、投资过剩、地方债务等因素都可能对PPP项目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加大财政风险。为充分发挥PPP模式的杠杆作用,降低PPP模式在运行中的财政风险,应当运用PPP的理念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与方法,同时完善PPP项目的监管体系,统一管理机构,加强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星  包雅钧  
当前在我国的经济新常态下,PPP模式对于缓解新型城镇化战略中的财政压力、放大经济转型升级中的财政政策乘数效应、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及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大量PPP项目推进的进程中,由于缺乏统一的监管机构、规范性的政策操作指南及系统的风控体系,政策变迁、投资过剩、地方债务等因素都可能对PPP项目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加大财政风险。为充分发挥PPP模式的杠杆作用,降低PPP模式在运行中的财政风险,应当运用PPP的理念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方式与方法,同时完善PPP项目的监管体系,统一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控制投资规模,合理设计PPP模式的风险收益分担与共享机制,运用大数据思维提升项目管控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博  冯旭芳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建立三方博弈模型,分析土地财政出现的深层次原因,为土地财政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研究方法是博弈分析。研究结果是:土地财政现象的出现是中央政府面临两难处境,默认地方政府行为的体现,是当前土地管理体制缺陷的必然结果。本文的研究结论是:中央政府应从改革土地管理体制,设计合理的征地程序,完善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机制入手,全面解决土地财政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国玲  胡贤辉  杨钢桥  
由于分税制改革,导致地方政府财权缩小而事权范围扩大,因此地方政府想到了以地生财,产生了"土地财政"。"土地财政"虽然实现了地方政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业绩,但是"土地财政"也产生了负外部效应,使一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地方政府"届际"之间的不公平等问题,影响经济的持久健康发展。因此要消除"土地财政"负外部效应,使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对等,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的收支范围;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允许集体土地所有权流转;土地出让金逐年征收;逐年制定征用农地和批租的指标等几方面入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慎可  
为了解释政府支出增加对消费的挤入效应和消费-就业的同向变化,更好的分析财政支出政策的动态效果及其乘数效应,文章在标准的新凯恩斯模型中引入消费和劳动的不可分性。基于脉冲反应图分析了政府支出对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动态效应,并通过计算相关的财政乘数总结了不完全竞争因素和消费-劳动的互补性对财政乘数效应的影响。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杨晓华  
经典的IS-LM模型所表示的经济关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的消费行为、投资行为和货币需求行为基础之上的。通过对中国的实际经济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可认识中国的消费、投资等行为,并进而探讨中国的IS-LM模型,为测算中国的财政政策乘数提供基础。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高铁梅  李晓芳  赵昕东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方法建立了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含有税收影响的消费的季度可变参数模型和 IS- LM季度可变参数模型 ,分别估计并计算得到动态的边际消费倾向、简单的政府支出乘数和包含挤出效应的财政政策乘数。通过比较分析 ,本文得出结论 :我国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政府支出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 ,挤出部分占收入应增加部分的 3 .1 %~ 1 7.6% ,总的来说并不显著 ,近三年来扩大国债发行规模没有使挤出效应增加。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萌  
财政就业专项资金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再就业资金,主要是用于支付临时性的企业下岗职工生活补贴。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完善,下岗职工生活补贴支出已逐步并入各类社会保险,就业资金也逐步转型为促进就业工作的专项资金。目前的就业资金包括: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含劳动预备制培训生活费补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邱兆林  马磊  
新常态下,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趋弱,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财政支出对就业具有重要影响。笔者采用2007—2013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财政支出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滞后一期财政支出规模对就业具有正向影响。不同类型财政支出的就业效应差别较大,其中,经济建设支出对就业的影响不显著,技术支出只在当期内对就业有正向影响,教育和社会保障支出对就业的长期正向影响显著。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支出规模和结构来实现"稳就业、调结构"的目标,加强对第三产业的支持,提高教育、技术和社会保障方面的财政支出比重,改善教育支出结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和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