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70)
2023(5084)
2022(4323)
2021(3886)
2020(3443)
2019(7939)
2018(8055)
2017(13633)
2016(7573)
2015(8387)
2014(8478)
2013(8154)
2012(7692)
2011(7081)
2010(7374)
2009(7066)
2008(7037)
2007(6424)
2006(5908)
2005(5643)
作者
(22653)
(18937)
(18578)
(17924)
(11938)
(8936)
(8494)
(7289)
(7284)
(6868)
(6486)
(6305)
(6270)
(6221)
(6054)
(5876)
(5621)
(5561)
(5428)
(5373)
(5028)
(4706)
(4686)
(4475)
(4301)
(4289)
(4283)
(4102)
(3989)
(3820)
学科
(27641)
经济(27589)
管理(20148)
(16062)
(13044)
企业(13044)
中国(10034)
(9008)
(8307)
(7862)
方法(7847)
(7410)
(7123)
地方(6935)
(6518)
银行(6504)
理论(6392)
(6312)
教育(6284)
数学(6212)
数学方法(6037)
业经(6009)
(5948)
金融(5941)
农业(5063)
关系(4883)
体制(4594)
(4479)
制度(4477)
(4410)
机构
大学(104442)
学院(102001)
研究(40029)
(38443)
经济(37362)
管理(34608)
中国(31493)
理学(28086)
理学院(27727)
管理学(27021)
管理学院(26817)
(23938)
科学(23828)
(21021)
(20660)
(20015)
(19138)
中心(18867)
研究所(18447)
农业(15566)
北京(15502)
(15466)
师范(15258)
业大(15217)
财经(15078)
(14771)
(14678)
(14624)
(13513)
技术(13227)
基金
项目(63332)
科学(48663)
研究(47917)
基金(43877)
(38862)
国家(38502)
科学基金(31712)
社会(28757)
社会科(27045)
社会科学(27041)
(25283)
教育(22917)
基金项目(21696)
(21394)
编号(20174)
自然(19388)
自然科(18967)
自然科学(18958)
成果(18812)
自然科学基金(18587)
资助(18364)
课题(15662)
重点(14706)
(13690)
(13452)
(12775)
(12741)
项目编号(12393)
(12327)
(12089)
期刊
(49155)
经济(49155)
研究(35995)
中国(30593)
教育(20429)
学报(19018)
(18866)
(17255)
科学(15470)
管理(14831)
大学(14430)
学学(12939)
(12692)
金融(12692)
农业(11982)
技术(9932)
图书(8432)
经济研究(7932)
业经(7788)
财经(7681)
(6702)
书馆(6456)
图书馆(6456)
问题(6237)
(6203)
(5949)
(5846)
职业(5765)
(5600)
论坛(5600)
共检索到1806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正位  
世贸组织的多边和诸边谈判、中美中欧投资协定、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等,都是当前我国顺应世界大势、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积极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提高国际治理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要从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出发,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盼盼  
2018年11月5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正式开幕。今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在全球范围内首次举办进口博览会,预示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进口博览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致力于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的主旨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正位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是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对外开放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招。在全面深化改革呈胶着状态、难啃的硬骨头很多之际,若能顺势借力打力,将开放的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的内部动力,则我国又将增添新的战略机遇。一、开放与改革是孪生兄弟,"以开放促改革"是40年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经验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晓红  
当前,全球贸易投资环境复杂多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坚持主动开放战略,以新一轮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的正确抉择。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跃升,贸易投资大国地位日益稳固,开放型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新优势正在形成。通过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新动能加速成长,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奠定了有利基础。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戴翔  
过去40年中国推动的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顺应了第三阶段的经济全球化形势并抓住了战略机遇,获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形势、新特点,中国也进入到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新阶段,即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本质上看,制度型开放就是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拓展、延伸和深化,在促进规则变革和优化制度设计中,形成与国际经贸活动中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规则和制度体系,是对新一轮高标准化的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具有引领作用的先进制度安排。据此,加快建立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国内改革机制、加快并以更大力度实施"负面清单"制度、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以及积极为国际经贸规则调整和完善做出应有贡献等,是中国转向制度型开放的必由之路。如此,才能在顺应乃至引领第四轮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实现中国新一轮高水平开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戴翔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抓住了全球要素分工发展带来的战略机遇,实现了开放型经济的高速增长。当前,面临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中国亟待发展新一轮高水平开放。总体来看,在商品和一般性生产要素跨国流动已基本实现自由化后,全球要素分工演进呈现出以"逆向创新""、研发国际化"等为主要表现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全球经济规则正在从以往"边境开放"向"境内开放"的高标准化方向发展。面临上述变化,中国必须尽快实现六个方面的战略转变,即在行为方式上,实现从主动融合向积极推动的战略转变;在要素集聚上,实现从一般要素向创新要素的战略转变;在资源整合上,实现从单向引进向双向循环的战略转变;在产业领域上,实现从制造领域向服务拓展的战略转变;在开放政策上,实现从优惠政策向竞争政策的战略转变;在规则制度上,实现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参与的战略转变。如此,才能抓住新一轮全球要素分工演变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迈向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延保  屈琼斐  李小梅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锐  刘志彪  
企业技术能力升级是企业自身有目的投资和努力的结果,但是企业所嵌入的全球价值链(GVC)、全球创新链(GIC)与国家创新体系(NIS)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企业技术能力升级过程,需要把企业技术能力升级纳入GVC、GIC与NIS的整合框架中去分析。在GVC与GIC框架下,发展中国家企业通过全球的生产联结和创新联结,获取技术能力发展机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加入GVC与GIC的企业都可如愿实现技术能力升级,这需要NIS的匹配和支撑。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和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背景下,我国需要在NIS框架下启动新一轮国家层面大规模技术改造:优化GVC框架下企业"成本-能力比"、重塑GIC框架下产业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志勇  颜洁  
广西在全国新一轮扩大开放中,面临着多重新的发展机遇,面对着多重新的发展战略,肩负着多重新的重要使命。文章以SWOT分析法,对广西在全国新一轮开放中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广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路径、战略选择、战略组合和战略总杠杆(总抓手)等,文章指出,广西应不失时机地实施以开放为主导的跨越式发展战略,走开放主导后发跨越发展新路子,加快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门户新枢纽、中国—东盟合作高地,形成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郝晋珉  段瑞娟  
文章回顾了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情况,总结了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规划新理念,并指出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实施的具体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白彦锋   侯微怡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场关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通过构建中期预算改革与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核心目标的理论联系,分析中期预算框架提高财政能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机理。中期预算框架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是增强财政稳定性、助力财政提质增效、实现最优财力均衡的理想“支点”。目前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中期预算改革的深化面临诸多阻力,难以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不利于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应进一步深化中期预算改革,加大预算统筹力度,推进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加强财政预算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强化规划统筹和可操作性,大力提质增效,让财政更好地支撑国家发展战略。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斌樑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着眼全面深化改革全局、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大任务有力推进。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程看,财税体制改革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制度安排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改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成,王波  
从新时期国土规划的性质及地位出发,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国土规划的理论体系建设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探讨国土规划的编制思路,最后提出未来国土规划应着力解决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