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1)
- 2023(275)
- 2022(228)
- 2021(226)
- 2020(214)
- 2019(524)
- 2018(515)
- 2017(887)
- 2016(517)
- 2015(601)
- 2014(551)
- 2013(577)
- 2012(503)
- 2011(512)
- 2010(498)
- 2009(507)
- 2008(486)
- 2007(533)
- 2006(518)
- 2005(397)
- 学科
- 济(1728)
- 经济(1728)
- 森(1293)
- 森林(1293)
- 学(1259)
- 林(1240)
- 业(766)
- 管理(737)
- 企(688)
- 企业(688)
- 方法(667)
- 生态(610)
- 数学(519)
- 数学方法(501)
- 生态学(458)
- 银(439)
- 银行(439)
- 融(420)
- 金融(420)
- 行(416)
- 制(407)
- 理论(393)
- 业经(312)
- 农(306)
- 中国(296)
- 财(296)
- 经济学(279)
- 和(260)
- 思想(251)
- 环境(250)
- 机构
- 大学(7970)
- 学院(7466)
- 研究(2867)
- 济(2858)
- 经济(2803)
- 管理(2620)
- 中国(2328)
- 京(2220)
- 理学(2191)
- 林业(2162)
- 理学院(2159)
- 管理学(2094)
- 管理学院(2073)
- 科学(2031)
- 业大(1916)
- 北京(1694)
- 所(1686)
- 研究所(1556)
- 农(1545)
- 院(1313)
- 江(1245)
- 财(1212)
- 中心(1196)
- 林(1102)
- 范(1062)
- 师范(1058)
- 林业大学(1050)
- 省(1047)
- 农业(1011)
- 研究院(970)
共检索到121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江建军
针对斯托尔珀———萨缪尔森的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作者认为其定理包含着若干缺陷和矛盾。并通过分析认为,如果按照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进行产业调整和贸易,不但不能达到要素价格国际均等化,反而会使这种差异不断扩大。本文力图解决这些矛盾,真实地反映各种要素中最具代表性的劳动力价格差异的实际情况和原因,以及如何缩小劳动力价格差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圣 黄先海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三商品、三部门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有"要素价格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目前中国出现背离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现象,其中原因正是因为负的技术进步效应削弱了贸易开放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本文利用1987—2015年29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正负作用互相抵消,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剔除了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比重的负向影响之后,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变为显著为正。除此之外,近年来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其原因是出口结构的改变导致出口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圣 黄先海
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两国、三商品、三部门的理论模型证明了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有"要素价格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目前中国出现背离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的现象,其中原因正是因为负的技术进步效应削弱了贸易开放对中国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拉动作用。本文利用1987—2015年29个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由于正负作用互相抵消,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作用不显著,但是剔除了技术进步对劳动收入比重的负向影响之后,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影响变为显著为正。除此之外,近年来贸易开放对劳动收入比重的正向作用减小了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勇 房洁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斯托伯—萨缪尔森定理主要讲述了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问题。毫无疑问,该理论对人们认识贸易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有益的启示。文章将介绍该理论的三种学习方法,以提高我们对该理论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坤望 赵兴军
关于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争论,历史上从未休止,但自由贸易的精神一直被主流经济学家们所倡导和拥护。2004年夏季,经济学界的一代宗师,89岁的保罗·萨缪尔森在美国经济学会三大经济学期刊之一——《经济学展望杂志》上发表论文,对自由贸易的精神提出了质疑。由此,本文尝试从理论与现实这两个角度对此文进行一些评述,希望能对这一问题上存在的一些疑点做一些澄清。
关键词:
自由贸易 保护贸易 比较优势 技术进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彦
20世纪下半叶,恐怕没人比保罗·塞缪尔森更能代表主流经济学了。作为最成功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的作者,保罗·萨缪尔森被公认为经济学理论"权威"的化身绝非毫无根据,也正因为如此,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薛捷
1997年底,当出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学术精品自选集》的工程刚刚启动时,我与我的同事每天到办公室后的第—件事,就是查看是否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传真件。那些日子,读信成了一种享受,因为每一封信不仅意味着我们离追求的目标又接近了一步,而且还能够在其中品味出获奖者严肃的治学精神,谦和的为人品质。 1998年1月,我收到了萨缪尔森先生的第一封信。他在信中首先对我社拟出版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潘雪阳
本文通过对中国1985-2008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中国是存在的,但与传统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不同的是,伴随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不是实际汇率升值,而是实际汇率贬值。本文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中国经济高增长不仅仅来自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还因为第二、三产业劳动者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促进了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俞萌
本文运用巴拉萨 -萨缪尔森假设的理论 ,结合亚洲各国与中国汇率变动的实际情况 ,阐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汇率变动之间的关系 ,并对中国 90年代汇率并轨以来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显示 ,现阶段的人民币汇率不存在高估现象 ,符合经济发展趋势 ,具有较为典型的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曹伟 周俊仰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重要假设前提之一是本国与外国劳动力市场不存在分割,劳动力可在两部门间自由套利,故长期来看两部门工资趋于相等。这一假设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非常不符,由于存在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不平衡、行业保护、信息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劳动力市场也因此存在分割。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本文修正了经典巴拉萨-萨缪尔森模型的一个假设,认为发展中国家两部门工资未必均等,通过统计学两样本均值的检验,验证了新的假定,本文在新的假设下重新构建了模型,结果表明,本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即劳动生产率比)与相对工资(即工资比)都对实际汇率产生影响,实际汇率与两部门劳动生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一平 赵海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同一期间,人民币汇率在大部分时间内却呈现出贬值趋势。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人民币实际汇率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时应相应地升值。然而现实情况与理论是不一致的。文章使用协整检验考察人民币实际汇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主要结论是:人民币实际汇率不具有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在现阶段与人民币实际汇率没有长期均衡关系。根本原因是中国可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没有导致物价水平的提高,因而不符合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传导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泽填 姚洋
本文旨在研究发展中经济体在结构转型中如何削弱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作用。本研究表明,结构转型抑制了工资水平和不可贸易品价格随可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高而上涨的幅度,从而削弱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我们用184个经济体1974~2004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对此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农村人口比重越大,实际汇率随相对人均收入提高的幅度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农村人口比重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削弱程度越强。我们的稳健性检验(包括对农村人口比重做内生化处理)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结论。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高志红 侯杰
经济增长与实际汇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和基础性的研究领域,而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则是该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假说之一。该命题预言,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通常会出现实际汇率持续升值的现象。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提出以后,出现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有些文献从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补充和修正,更多的文献则是对这一命题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的结果绝大部分支持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存在,但也有一些检验的结果对该命题提出了质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谢朝阳
目前关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的实证检验方法可能存在重要缺陷。由BS理论模型衍化而来的实证检验,侧重于部门相对生产率同内部实际汇率的关系,但忽略了贸易品价格下降情况下的影响,从而倾向于高估BS效应的存在性。工资机制是BS效应成立与否的关键环节,而通行的BS效应分步检验不能充分证明这一点。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个以工资为中间变量的分步检验改进方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柯金川 蒋超楠
在总结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时间序列折线图的初步直观描述,再运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方法,对12个高增长的转型经济体样本期间的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序列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样本期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之间的协整关系成立。这表明,实现经济转型后的高增长转型经济体的实际汇率与相对人均产出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内在关联关系,其实际汇率基本变动趋势可由相对生产率的变动所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