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64)
2023(3939)
2022(2992)
2021(3198)
2020(2353)
2019(5745)
2018(6002)
2017(8744)
2016(6253)
2015(6865)
2014(7041)
2013(5894)
2012(5296)
2011(4845)
2010(5205)
2009(4460)
2008(4436)
2007(3844)
2006(3786)
2005(3518)
作者
(14053)
(11671)
(11647)
(11472)
(7389)
(5581)
(5518)
(4711)
(4350)
(4238)
(3922)
(3889)
(3872)
(3836)
(3833)
(3799)
(3726)
(3459)
(3437)
(3368)
(3164)
(3086)
(2796)
(2767)
(2708)
(2702)
(2613)
(2557)
(2467)
(2409)
学科
教育(18993)
中国(10910)
(9744)
经济(9719)
管理(8078)
教学(7047)
理论(6828)
(6293)
(5821)
(5375)
(5105)
(4987)
企业(4987)
(4460)
体制(4418)
(4018)
(3959)
发展(3850)
(3789)
(3728)
研究(3604)
改革(3596)
学法(3517)
教学法(3517)
思想(3354)
政治(3272)
业经(3239)
高等(3182)
思想政治(3004)
政治教育(3004)
机构
大学(72316)
学院(67320)
研究(31346)
教育(28283)
(21083)
师范(20954)
科学(18369)
(17614)
(17595)
师范大学(17533)
中国(17171)
经济(16898)
(16024)
管理(15156)
研究所(14442)
技术(12891)
(12743)
职业(12504)
北京(12368)
理学(12218)
中心(12114)
理学院(11907)
(11792)
管理学(11446)
(11362)
管理学院(11282)
(10888)
教育学(10851)
(9451)
研究院(8947)
基金
项目(39207)
研究(36826)
科学(32020)
教育(26136)
基金(24111)
(20742)
国家(20362)
社会(19351)
成果(18443)
编号(17876)
社会科(17856)
社会科学(17854)
(16819)
(16765)
课题(16652)
科学基金(16042)
(14495)
规划(11523)
基金项目(11188)
重点(10946)
(10910)
(10908)
项目编号(10603)
(10227)
研究成果(9953)
(9820)
(9614)
(9569)
阶段(9546)
教育部(9411)
期刊
教育(48352)
研究(34810)
中国(29009)
(23172)
经济(23172)
职业(11833)
学报(11029)
(10159)
(9878)
技术(9517)
大学(9353)
科学(9032)
技术教育(7720)
职业技术(7720)
职业技术教育(7720)
学学(6896)
农业(6382)
管理(5928)
(5785)
金融(5785)
高等(5748)
(5240)
论坛(5240)
高等教育(5055)
成人(5001)
成人教育(5001)
(4708)
财经(4207)
发展(4139)
(4139)
共检索到1251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阎亚军  
人们在教育改革中常会以"列表逻辑"来思考问题,这种逻辑易导致改革的片面化、单向化等。分析教育改革的"列表逻辑",揭示其产生的根源和实质,有助于我们理解其弊端和局限性,为打破、改造这种逻辑提供一种可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唐汉卫  
教育改革作为社会改革与发展的组成部分,具有各种偶然性、不确定性和主观性,但总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或逻辑不能违背。基于我国教育改革的历史和现实,当前和未来的教育改革应当注意把握教育的独立性和超越性、教育的时代性和历史性、教育的文化性和民族性、教育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的逻辑路径。从宏观、长远和形上的角度来看,这四个方面分别展示了逻辑与历史、内容与形式的张力。教育改革应参照各种历史机缘保持动态的平衡。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婧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的文化建设方向就是培养更多高素养的人才、实现文化认同的重塑以及实现有文化政治的本性回归,同时,教育改革的文化前景展望便是文化传统的复兴、教育内涵的回归和教育"根基"的实质归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容中逵  
教育改革的文化逻辑是指支配教育改革运行的文化因素及其内在机理。其中,教育改革形成的文化逻辑表现在改革无不在文化转型时期出现并具有变迁变革性与主流主导性。教育改革实施的文化逻辑表现在改革无不以价值文化输入为先导并具有思想启蒙性和观念更新性;无不以物质和制度文化建立为匹配并具有协同一致性和建基规约性;无不以行为文化建立与践行为鹄的并具有行为变更性与渐进生成性。教育改革力度与限度博弈的文化逻辑表现在总体趋向是限度大于力度并具有执拗性与顽固抑制性,力度制约限度但具有超前性与不易播散性;力度的基础性条件是遵循文化自然发展的路向,支撑性条件是避免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处理与对文化创新的简单套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兵波  
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是指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机理及其方法论,主要包括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路线、社会决策模式和社会行动策略。现代教育改革的已有社会认识路线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而"上下结合"的认识路线是未来教育改革认识路线的逻辑发展;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决策模式主要有"草根式"与"精英式"两种基本模式,未来教育改革决策的发展方向是从"利益分割"走向"利益多赢";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行动策略包含微观与宏观两个基本维度,在实现微观的"静悄悄的教室革命"和宏观的"轰轰烈烈的行动建构"过程中,必将走向"个人行动"与"国家意志"的有机统一。因此,遵循现代教育改革的社会认识逻辑,未来教育改革需...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维娜  
中国教育改革释绎的时空逻辑,是进入中国教育改革分析现场的方法论铺垫。在历史的"时间之流"中,无论"社会时间"还是"哲学的历史",都是对历史的整体的或全面的拿捏,也是对历史演进中变与不变因素的把捉。在解释的"空间格局"中,无论教育还是教育改革,都是社会的日常生活,并对社会主体、社会生活产生深刻而巨大的意义;日常生活决不意味着必须仅在一定时空中,而是包括教育改革在内的日常生活,只有在空间与时间中才会具体而现实。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作宇  
在基于平行时间的视角对中美俄三个大国教育改革的历史做了梳理之后,可以总结出"情境、主体、意图、行动、结果、评价和资源"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要素,"价值与信念、治理与制度、资源与机会、教学与课程、评价与督导"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观察点。随着主体层次变化,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也在相应变化。教育改革是改革惯习与场域文化的集体行动。一切教育改革都需从个体惯习找到突破口,并上升到场域文化的变化。在整个过程中,与意图相关的认知因素发挥着作用,同时,集体行动中因微观政治和社会互动的存在,教育改革也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特征。要保证教育改革的效果,需要加强对教育改革的管理和评价。在行动科学的指导下改变学习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社会,是教育改革的行动逻辑。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世奎  吴彬  
以我国博士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为主要指引,系统梳理总结了近40年我国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历程,对博士生教育改革的逻辑、路径和面临的张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基础、落脚点和主线,对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学位授权审核机制改革、招生选拔机制改革进行了论述,也探讨了"学科中心"和"实践导向"、"效率优先"和"均衡发展"、"计划依赖"和"资源驱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张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秦琳  
当前世界范围内,各国博士生教育正在经历系统性变革,面临规模、目标、质量和评价方式等一系列挑战。现代博士生教育的本质是科研训练,知识生产的转型对于博士生教育的内涵和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回顾知识生产转型相关理论可以看到,当代知识生产作为一个复杂的创新生态系统,呈现出多模式、多主体、多价值取向和多动力机制的特征。从这个视角出发,能够对当前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多重逻辑进行梳理,理解博士生教育承载的多维目标,进而构建博士生教育的多元评价体系,创新博士生培养的组织形式,提升博士生教育质量,加强对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支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教育政策价值观是关于教育政策活动价值取向模式的总的规范性引导和调节,是教育政策价值主体对教育政策活动关系、政策活动方式及其结果的认识与选择。在教育政策活动中,政策价值观的确立是首要和必需的条件。就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而言,政策导向性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特征,在新时代背景下,系统分析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价值逻辑,明确未来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职业教育自身发展来看,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把职业教育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初步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层次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同时,职业教育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数以亿万计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正如有研究者所提出的,中国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不是盲目的而是自觉的,不是自发的而是有目的的,不是无序的而是有规划的。纵观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从199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到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直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取向。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其与当下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互动作用呈现出来的:一是助推经济增长,二是提高就业水平,三是完善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阎光才  
高等教育改革顶层设计首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政府与高校间的关系,在注重强化政府作为战略统筹者的地位、依法合理运用如规划和评估等各种有效政策工具的同时,弱化其对高校过多的行政干预的角色,为高校释放出最大的自主空间,鼓励高校依照章程开展"摸着石头过河"的多样化探索与创新。概言之,当下中国高等教育宏观改革的基本取向为:宏观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与微观层面高校"摸着石头过河"的相结合。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伟  
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必须考虑文明的整体性问题并回到文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中国教育改革需要保持清醒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这一问题意识表现为文化认同危机、全球性与在地性矛盾、人格系统与价值系统的变异三个层面。中国教育的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有教养的人、重建文化认同和回归有文化的政治。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文化改革的前景是复兴文化传统、回归教育自主与创造新的共同价值。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小栋  覃云云  尤铮  
博士生培养联合体是英国跨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也是博士生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博士生培养联合体的设立是为了提高博士生的教育质量,规范"产学研"合作方式,回应英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诉求。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为视角,关注英国博士生培养组织场域(联合体)运行的合法性,并分析维持其松散联结的行动举措。从组织合法性的"强意义"和"弱意义"两个层面,分析了博士生培养联合体建设在制度保障、经费发放和区域协作中的合法性基础,并阐述了构建博士生培养联合体的具体行动方式。分析了联合体博士生招生、培养与准出制度,发现其联合体与ESRC和研究组织之间存在的三种行动举措,即规范治理下的权力让渡、"费边主义"理念下的"产学研"协同发展、高校高度自治下的政府干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令斌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和指引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国家工程,应按照国家政策要求,遵循一定的内在逻辑推进改革。创新创业教育在改革逻辑上以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人才为改革旨趣,以完善人才培养规格为改革内涵,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改革核心;在改革路径取向上要坚持党的领导,主动融入高等教育战略发展,协同"政府主导、高校主推、社会助力",结合"双一流"建设、高校内涵发展、高校类型与特色系统地推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倩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继续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依然存在着地位边缘化、定位不明确等问题。因此,在新时代,我国继续教育改革的核心主题是提升继续教育发展质量。以此为基础,将继续教育定位为"单独一类教育",明确继续教育的内涵、范畴与边界。进而,在新定位的基础上,做好继续教育改革的制度顶层设计及普通高校继续教育改革这个重点领域的突破,全面推进继续教育改革的路径实施。为此,要从改革经费保证、组织领导、项目建设以及时间表、路线图等方面来保障继续教育改革方略的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