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16)
- 2023(20846)
- 2022(17865)
- 2021(16680)
- 2020(14338)
- 2019(32516)
- 2018(32502)
- 2017(63102)
- 2016(34729)
- 2015(38931)
- 2014(39103)
- 2013(38653)
- 2012(36047)
- 2011(32368)
- 2010(32840)
- 2009(30911)
- 2008(30969)
- 2007(28215)
- 2006(25027)
- 2005(22441)
- 学科
- 济(140077)
- 经济(139901)
- 业(116936)
- 管理(108466)
- 企(96176)
- 企业(96176)
- 方法(63011)
- 数学(52205)
- 数学方法(51594)
- 农(51247)
- 财(42734)
- 业经(37637)
- 中国(37441)
- 农业(33827)
- 制(31532)
- 学(29453)
- 务(27804)
- 财务(27714)
- 财务管理(27657)
- 地方(27145)
- 企业财务(26236)
- 贸(25943)
- 贸易(25934)
- 理论(25227)
- 易(25205)
- 银(24478)
- 银行(24415)
- 技术(23733)
- 行(23260)
- 和(23254)
- 机构
- 学院(500813)
- 大学(498257)
- 济(201396)
- 管理(197086)
- 经济(196914)
- 理学(168868)
- 理学院(167000)
- 研究(166965)
- 管理学(164145)
- 管理学院(163218)
- 中国(130662)
- 京(106333)
- 科学(103796)
- 财(97698)
- 农(95098)
- 所(85830)
- 业大(77874)
- 江(77621)
- 研究所(77530)
- 中心(77390)
- 财经(76366)
- 农业(73918)
- 经(69317)
- 北京(67037)
- 范(63890)
- 师范(63259)
- 州(61749)
- 院(59802)
- 经济学(59618)
- 财经大学(56226)
- 基金
- 项目(329468)
- 科学(258515)
- 研究(240364)
- 基金(238553)
- 家(207736)
- 国家(205878)
- 科学基金(176472)
- 社会(150559)
- 社会科(142309)
- 社会科学(142269)
- 省(129820)
- 基金项目(125878)
- 自然(115399)
- 自然科(112709)
- 自然科学(112677)
- 自然科学基金(110687)
- 教育(110213)
- 划(108353)
- 编号(99077)
- 资助(98695)
- 成果(81120)
- 重点(73426)
- 部(72800)
- 发(70009)
- 创(68760)
- 课题(68059)
- 创新(63875)
- 科研(63042)
- 教育部(61919)
- 国家社会(61081)
- 期刊
- 济(229959)
- 经济(229959)
- 研究(148464)
- 中国(99418)
- 农(90425)
- 学报(81024)
- 财(77827)
- 科学(73889)
- 管理(73308)
- 大学(61249)
- 农业(60700)
- 学学(58078)
- 教育(52622)
- 融(51916)
- 金融(51916)
- 技术(43214)
- 业经(40830)
- 财经(37735)
- 经济研究(34990)
- 经(32278)
- 业(32152)
- 问题(30274)
- 技术经济(25629)
- 版(25283)
- 理论(23498)
- 科技(23164)
- 现代(23052)
- 图书(22937)
- 商业(22601)
- 统计(22378)
共检索到753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新军 朱水连
保险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在市场上的交易及规模都是由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共同决定的,而我国目前的农业保险既缺乏有效需求又缺乏有效供给。通过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农民及政府的行为分析,可知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民的期望财富量,政府补贴可以有效刺激农业保险需求和激励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供给,为有效地解决我国的农业保险中存在的供求不足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农业保险 行为主体 期望财富量 政府作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邹帆 李倩 区翠婵
农业风险的多元化要求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以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行为主体为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本文对各主体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结合数学规划思想设计各方参与主体的约束条件,通过求解数学规划问题,获得无政府参与和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情况下(P,I)的一般形式。由此得出在面临高风险、高损失的情况下,政府对投保人和承包人都予以补贴时方可实现均衡的结论。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政策性 主体 行为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军 孔祥智
采用协同学理论构建SAR模型,量化并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利益的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主体利益协同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各主体利益协同度仍然较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政府财政补贴对提高主体利益协同度有着重要作用,包含农业保险深度和宽度指标的农业保险公司利益协同度是主体利益协同度的"短板"。由此建议政府坚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保险公司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农业保险投保率;提高农户投保热情,积极反馈市场结果。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施红
本文从保费补贴和交易成本两个方面剖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效率的影响因素,认为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保费补贴的激励效果,也决定了实现既定参与率所需的财政补贴规模。同时,各种类型的交易成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作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不同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确定合适的保费补贴政策。通过机制设计降低交易成本成为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效率的关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谭中明 徐勇谋
本文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等主体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利益博弈关系,探讨了政府介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件下风险补偿的博弈行为,分别从政府、商业保险公司和农户三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的具体防范策略。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博弈分析 风险防范策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毛文博 管星
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补偿机制符合我国国情。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拥有经营机构的选择权和监督权,保险企业拥有经营权,两者既统一,又辩证。实践中,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的过死",扭曲了保险企业行为,抑制了保险功能发挥。理顺政府和保险企业的关系对今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政府和企业 主体定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 倪闻阳 刘从敏 杨朝博
运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以黑龙江省453个种粮大户这一新型经营主体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经营者的受教育水平、种粮积极性、险种能否满足需求、保险保障水平、补贴政策满意程度、相关法规完善程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需求影响因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汉才
本文从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入手,探究农业保险与农村金融间的互动关系,并通过农民与农业保险、农村金融博弈分析,指出要以改善农村经济投资环境,恢复、增强农村金融、保险机构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动力角度为出发点,着力改善政策环境,加大培育信用力度,提高农民创业能力几点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业保险 博弈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志国 李泊祎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中国发展三农事业的重要措施,因其独特的风险属性和潜在的利益冲突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基于主体博弈模型,引入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如何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引入农产品价格波动变量使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博弈均衡象限发生了变化;政府补贴为农户和保险公司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2007—201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省级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实证判别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存在促进作用,对农户增收短期内有负向冲击,而未来3—6期则将产生正向效应;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户收入与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存在动态交互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防范农产品价格风险和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农产品价格波动 政策性农业保险 主体博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军 宋岭 王树声
本文将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的现行保险条款作为假定条件,采用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对农民与保险公司的行为做出模拟,得出了"保费将越来越高、投保农民越来越少"的结论。为防止这种局面的出现,政府可考虑出台《农业保险法》对大宗农产品实行强制性保险并制订与之相配套的小额信贷、病虫害防治、灾害救济政策;加大科研投入,绘制各县域的风险损失图和频率图;同时为下一步乡镇、村一级的费率分区做必要的准备。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农民 保险公司 博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来存
在农民风险倾向随收入变化的假定下,政府保费补贴额的下限(或上限)取决于:效用函数的具体形式,效用曲线拐点处的农民收入水平(或农民理想的效用水平),农民自身收入水平,农民、政府的保费支付比例。文章以湖南为例,其分析表明,湖南农民2011年的人均纯收入超过了补贴下限对应的3204元的收入水平,农民属于中等收入层次,收入每增加1%,效用水平提高0.22%,(理想效用值为97时的)补贴上限为年人均238元。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跃华 庹国柱 符厚胜
本研究通过对传统农业保险理论的分析,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理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传统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以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准公共产品性质作为基础从逻辑上并不严密,指出以农业保险需求不足理论引发的市场失灵理论也不严谨。提出政策性农业保险实质上是一种支农政策,与其他支农工具一样可以在不同程度上提高农户福利,但其重要性并不在于农业保险本身的性质,而在于农业保险与其他支农工具相比所具有的特性。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邢鹂 黄昆
本文利用1978—2000年全国分省农业生产和价格数据,采用历史模拟方法,模拟了6种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和补贴方案对农民收入和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并对投保前后农民收入差异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随着保障水平的提高,农民务农收入会趋于上升和稳定,同时,补贴率的高低也对农民收入有明显影响。笔者建议,各地区在实际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时,应当根据实际的财政状况,并结合本地区种植业生产比较优势、生产风险分区、农民务农收入比重等指标,选择重点优势农产品予以补贴和支持。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越秀
根据我国的农业生产特点和保险业发展水平,选择适合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道路,需要对现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进行完善。建立差异化的半强制性保险制度,增加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积,最大程度的分散风险。建立"农业保险相互会社"参股的农商合作股份公司创新模式,增加风险评估能力和理赔准确度,减少道德风险的影响。建立多层次的农业再保险体系,应对可能发生的巨灾风险。另外,农商合作股份公司应当注重加强防灾防损和农户的防灾减灾教育工作,发挥风险管理功能,减少逆向选择。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燕 林乐芬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挥着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受损农民经济损失的风险保障功能。本文基于200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动态静态面板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等,基于农民视角实证考察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显著增进了农民福利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具有一定的福利改善作用,这主要通过灾前保费支出效应实现——人均保费支出的农民福利改进效应显著,虽然在短期内增强了农民福利波动,但长期看改善了农民福利水平;随着农民福利水平的上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改善效应逐渐减弱;灾后保险赔付的福利效应尚未体现,这是由农业保险赔付效率不高造成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