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8)
- 2023(9760)
- 2022(8634)
- 2021(7814)
- 2020(7019)
- 2019(16252)
- 2018(15946)
- 2017(31788)
- 2016(17549)
- 2015(19951)
- 2014(20437)
- 2013(20504)
- 2012(19475)
- 2011(17818)
- 2010(18447)
- 2009(17580)
- 2008(17453)
- 2007(16150)
- 2006(14490)
- 2005(13334)
- 学科
- 济(96075)
- 经济(95996)
- 管理(51200)
- 业(44968)
- 方法(39245)
- 企(36373)
- 企业(36373)
- 数学(35424)
- 数学方法(34916)
- 财(24567)
- 税(21977)
- 地方(21635)
- 中国(20777)
- 农(20511)
- 税收(20505)
- 收(20326)
- 学(17833)
- 业经(16250)
- 制(15167)
- 地方经济(13876)
- 贸(13570)
- 贸易(13564)
- 农业(13517)
- 易(13055)
- 和(12707)
- 务(12125)
- 财务(12083)
- 环境(12071)
- 财务管理(12044)
- 银(11725)
- 机构
- 大学(264105)
- 学院(263688)
- 济(119660)
- 经济(117269)
- 管理(98623)
- 研究(92021)
- 理学(83976)
- 理学院(83038)
- 管理学(81431)
- 管理学院(80924)
- 中国(70483)
- 财(60243)
- 京(55086)
- 科学(54873)
- 所(48529)
- 财经(45716)
- 研究所(43160)
- 农(42569)
- 中心(41533)
- 江(41348)
- 经(41085)
- 经济学(38143)
- 业大(36609)
- 北京(35585)
- 经济学院(34199)
- 财经大学(33326)
- 农业(33101)
- 范(32513)
- 州(32440)
- 师范(32244)
- 基金
- 项目(161988)
- 科学(126548)
- 研究(117603)
- 基金(117269)
- 家(101288)
- 国家(100514)
- 科学基金(85345)
- 社会(75447)
- 社会科(71596)
- 社会科学(71572)
- 省(63075)
- 基金项目(60851)
- 自然(53767)
- 教育(53554)
- 划(52813)
- 自然科(52526)
- 自然科学(52511)
- 自然科学基金(51525)
- 资助(50430)
- 编号(47769)
- 成果(40496)
- 重点(36520)
- 部(36192)
- 发(35585)
- 课题(33042)
- 创(32677)
- 国家社会(31231)
- 教育部(31111)
- 科研(31046)
- 创新(30729)
共检索到4110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曹鸿飞 曹莉
纳税人会造成税收流失,政府同样也会。他们的动机都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他们的行为都会导致税收收入的减少,并产生其他负面影响。相对而言,政府型税收流失问题所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更大。这种税收流失问题的形成涉及到一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以及财政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建议:(1)加快政治体制的改革与创新;(2)进行彻底的公共预算改革;(3)完善分税制以及规范政府对市场的管理。
关键词:
税收流失 地方政府 治理结构 委托代理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邵莹
一种经济现象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有正、负之分。正的经济效应是指那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的经济效应;负的经济效应是指那些对国民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慧琴
一、政府职能缺失与税收流失 现代经济学发展中有一个特别引人注目的特点,那就是公共选择理论在公共经济(公共物品)决策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从而成为普遍运用的工具,政府职能缺失同样可以用公共选择理论加以分析。 公共选择理论对政府行为的考察,是建立在“经济人”理论与特定公共选择机制基础上的。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经济政策的产生取决于经济人动机和公共选择机制,在公共选择机制的框架下,人们遵循着经济人动机规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拴友
从财政交易制度框架内看 ,税收流失其实是一种交易成本。纳税人与税务当局的非合作博弈 ,不存在纯战略纳什均衡 ,但存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 ,即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分别以一定的概率随机选择稽查和逃税。同时 ,税收流失也表现为征税中存在的纳税人与政府、政府与纳税人以及政府、税务机关与税务人员三种委托代理问题。因此 ,依法治税的激励结构设计至少应包括四个方面 :保证财政交易制度中的支出面与税收收入基本对称 ;优化税制 ;税务机关激励纳税人讲实话的制度安排 ;对税务人员的激励
关键词:
逃税 搭便车 非合作博弈 代理问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郝春虹
博弈论是一种关于行为主体策略相互作用的理论,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税收就是征税主体与纳税主体在一定的税收法规和税收管理制度下所进行的博弈,税收流失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税收领域的博弈结果。将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应用于税收征纳行为分析中,从博弈局中人、博弈局面、博弈规则等方面对征税的委托人国家、征税人、纳税人的税收征管关系进行系统分析,目的在于更加全面地对征税人和纳税人的征纳税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并规范其征纳税行为,提高依法治税水平和纳税服从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健
本文以我国1979—2004年数据为基础,运用协整分析、向量自回归、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理论的分析框架,研究了我国税收和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与长期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税收、政府支出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在长期,政府支出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而税收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在短期,滞后两期的政府支出是经济增长的原因。
关键词:
税收 政府支出 GDP 协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秀梅
当前我国税收流失现象非常普遍,给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税收流失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存在不足。而从税法的法律机理分析是因为我国税法立法过程中的行政立法突出、税法监督缺位、税收执法扩张导致税法运行不匹配,从而产生税收流失。在税收执法过程中,税收机关的国地税机构设置体系、执法效率不高;而纳税人纳税意识的淡薄、税收监督体系的不足也是税收流失的原因。因此应采取建立以纳税人权利为核心,税收立法权、执法权、司法权三权制约、配合的税收法律体系;加强税收立法工作和税法宣传及公民纳税意识教育等手段防范税收流失。
关键词:
税收流失 税法 原因 对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傅道鹏
由于税收政策,包括税制体系不规范、税种自身不完善、税收立法滞后、税法体系不科学等因素导致的税收流失,即政策型税收流失。与征管型税收流失相比,政策型税收流失更具隐蔽性,也更具危害性。一、我国政策型税收流失的特点缺乏一套规范、科学、高效的税制,或者说税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孙飞
税收流失的存在困扰着各国政府,也威胁着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治理税收流失已成为世界性的难题。在国内外的理论文献中,研究税收流失的根源多从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的角度出发,却少有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来探究税收流失根源的。而人性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基本决定因素,从人性的视角出发能发掘税收制度与税收管理因素所导致税收流失成因背后的成因,这对于税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征
税收流失这一现象古今中外都无法彻底解决,它将与税收同生共灭,所以税务部门的目标应是税收收入最大化而非税收零流失。从这一目标出发,引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模型来确定治理税收流失的最佳规模是治理税收流失的边际生产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相交点。长期来看,随着税收成本的减少,税收流失规模也在变小,因此应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来缩小税收流失规模。
关键词:
税收流失 税收成本 最佳规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谢少华 张林
国内外的税收征管实践证明,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水平、税收征管水平和特定税制条件下,由于税收成本的制约,发生一定的税收征管损失(又称税收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笔者认为,存在并不代表合理,而且其“不合理性”还会因为经济体制、税收制度和社会管理水平的缺陷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俊培 陈思霞
本文对分税制财政体制中两个最重要的因素(地方自有收入和转移支付收入)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分税制财政体制并没有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但这一矛盾被大量的专项转移支付缓解了。专项转移支付属于相机抉择范畴,使地方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中央。因此,本文认为:在分税制财政体制中安排自动稳定机制应该是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
分税制财政体制 税收收入 转移支付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乔 汪柱旺
利用1994-2007年间的相关数据,通过对我国政府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实证分析,其结果表明:GDP总量与政府非税收入互为因果,即经济增长能促进政府非税收入的增长,非税收入的增长也会反作用于经济增长;若分项考察中央与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力,则地方非税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更为密切,两者之间的互动性更强。然而,地方经济发展更多地依赖于非税收入的增长,在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我国目前财政体制还有不完善之处。因此,为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应保持政府非税收入的合理规模,调整中央与地方政府的非税收入范围,并进一步健全我国财政分权体制及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