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33)
2023(2489)
2022(2007)
2021(1839)
2020(1494)
2019(3174)
2018(3112)
2017(5048)
2016(2992)
2015(3480)
2014(3622)
2013(3533)
2012(3463)
2011(3019)
2010(3252)
2009(3178)
2008(3193)
2007(3016)
2006(2788)
2005(2791)
作者
(8849)
(7265)
(7207)
(6943)
(4693)
(3583)
(3379)
(2812)
(2771)
(2755)
(2606)
(2581)
(2364)
(2314)
(2215)
(2191)
(2155)
(2143)
(2107)
(2050)
(1973)
(1780)
(1769)
(1749)
(1741)
(1662)
(1653)
(1622)
(1516)
(1432)
学科
(10971)
经济(10948)
管理(7100)
(6645)
(5981)
企业(5981)
(5907)
业经(5006)
中国(4481)
农业(4325)
教育(3923)
地方(3864)
文化(3719)
理论(3458)
(3420)
方法(3073)
土地(2744)
(2644)
(2630)
农业经济(2580)
(2578)
(2519)
(2518)
银行(2518)
(2438)
产业(2388)
资源(2343)
工作(2250)
市场(2180)
发展(2171)
机构
大学(42414)
学院(41802)
研究(14244)
管理(14125)
(12935)
经济(12409)
中国(12243)
理学(11032)
理学院(10843)
管理学(10571)
管理学院(10467)
(9734)
(9129)
科学(8396)
(8168)
(8159)
师范(8116)
中心(7708)
(7490)
(7066)
(6984)
(6710)
师范大学(6420)
北京(6301)
研究所(6005)
农业(5630)
财经(5598)
业大(5537)
教育(5427)
(4940)
基金
项目(23345)
研究(19339)
科学(17959)
基金(15485)
(12946)
国家(12747)
社会(11849)
社会科(11089)
社会科学(11088)
科学基金(10728)
(9621)
编号(9283)
教育(9128)
成果(9081)
(7920)
基金项目(7645)
课题(6608)
(6087)
资助(5934)
自然(5866)
自然科(5723)
自然科学(5722)
项目编号(5684)
自然科学基金(5618)
重点(5271)
(5076)
(5043)
规划(4978)
研究成果(4862)
(4822)
期刊
(20702)
经济(20702)
研究(15450)
中国(13789)
教育(10400)
(8081)
图书(7047)
学报(6860)
(6859)
(6086)
金融(6086)
科学(6069)
书馆(5957)
图书馆(5957)
管理(5941)
大学(5495)
农业(5288)
学学(4618)
业经(3979)
技术(3475)
(3113)
论坛(3113)
财经(3033)
(2986)
问题(2771)
(2682)
(2519)
职业(2511)
(2445)
社会(2328)
共检索到793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俊贵  
文章在阐述我国古代耕读文化的产生及其主要特点的基础上,就当前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现状,提出振兴现代耕读文化,深化农村图书馆网建设的意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文刚   李英杰  
乡村振兴为耕读文化建设提供价值指引,耕读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创造支撑条件。当前,耕读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呈现出传承与建设的主体缺位、开发与保护的体制机制不完善、重构与弘扬的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可从顶层设计健全配套设施、交流互鉴激发农民活力、推动耕读文化的适应与自觉等方面探索耕读文化建设的实践进路,促进耕读文化向纵深发展,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良山  柯福艳  徐知渊  龙文军  
实现乡村文化振兴需要改变对乡村发展的认知理念,重塑乡村文化形式、丰富乡土文化内容、提升乡村文化品质、弘扬乡土文化精神。文章分析了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挖掘乡土文化、扶持文化主体、加强文化嫁接等振兴乡村文化的几点建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斌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目前东北基本具备这些条件。要建立一个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真抓实干精神,要建立选用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机制,要有大力发展民营等非国有经济的具体措施,要实现城乡经济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实现东北经济可持续发展,早日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圣娟  
2006年商务部发布了第一批中华老字号名单,引起了人们对老字号的生存和发展新的思考。文章在对中华老字号定义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中华老字号的现状与问题及危机原因,并提出振兴中华老字号的对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陈丹  
乡村文化振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乡村文化振兴,就是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一起抓,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使广大农村焕发文明新气象。文章立足濮阳市文化发展现状,总结成效、分析问题,提出来未来实现文化振兴的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希望对于今后濮阳市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唐利萍  
党的二十大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提出来。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支撑和基础工程,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从一定程度上讲,乡村文化振兴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全局。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下,桂林乡村文化建设富有自身的禀赋优势,但也面临诸多现实困境。要破解困境,需要从加大乡村文化投入、着力培养各类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有机融合等方面下功夫。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东勃  宋锐  
作为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线,乡村振兴战略有着浓厚的现代性意蕴。而现代化进程的内在悖论召唤着传统农耕文化的返场,并在这一过程中进一步发育现代性、融入现代性、扬弃现代性。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是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的精华,汇聚着中华民族关于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相处的伦理智慧,集中体现为"道法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法则,"父慈子孝、耕读传家"的家庭美德,"同甘共苦、守望互助"的乡邻关系以及"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充分发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契合乡村振兴伦理之间的逻辑关联及其内在张力,探寻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之道,对于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存山  
中华民族的先民在伏羲和神农之世,就已从渔猎生产逐渐进化到了农业文明。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了崇尚人伦道德的价值取向;至迟在夏、商、周三代,中国就已经有了以"明人伦"为宗旨的学校教育。简言之,农业文明加上以"明人伦"为主的学校教育,就是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的耕读传统。孝悌为本、崇尚道德、克勤克俭、人与天调、自强不息、协和万邦等等,是中华民族在耕读传统中形成的文化"常道",这些在当今时代也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晴  
新型公共阅读空间是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载体。当前我国乡村新型公共阅读空间采取的是“N+阅读空间”的构建模式,并衍生出“阅读+”新业态,由文化消费、行业革新、政策设计等因素驱动发展。新型公共阅读空间与乡村文化振兴在场域、目标和价值维度上形成互动逻辑,文章通过逻辑推演并结合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新型公共阅读空间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1344”推进机制及实践路径。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童俊  
本文立足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图书馆的发展与改革实践,阐述"耕读文化园"设计理念,即将图书馆未来发展规划、读者对图书馆的新需求和图书馆空间设计与改造,以及学院发展规划目标与耕读特色等4个方面结合起来,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的"华丽转身",满足读者需求,引领文化发展,绽放阅读生命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瑞琴  朱启臻  
乡村是传统文化积聚和流传的场所,也是"文化自信"的渊源和根基。村落文化体现为三种视象:农耕生产中的本体文化、农业技艺中的衍生文化以及乡村生活中的节庆与仪式文化。乡村文化体现尊重自然、保护土地、塑造综合人性的理念,并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振兴乡村文化的路径理应包含乡村文化与乡村经济融合,促进乡村经济振兴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繁荣;文化振兴延续的是乡村文化的内里智慧,而非固守其形壳,唯有与时俱进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文化振兴才有可能;振兴乡村文化应是"培土",而非"移栽",任何脱离乡村特点的文化项目,都会因"水土不服"而失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谢珈  马晋文  朱莉  
乡村文化旅游作为农业产业新模式,能够有效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帮助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带动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较快,但也暴露出建设模式单一、产品定位不准、文化内涵不足等问题,面临高质量发展困境。本文在总结我国乡村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提炼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应具备的价值特征,并从加强传统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注重乡村文化元素的挖掘、创新乡村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和发挥政府组织决策职能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把行之有效的乡村振兴政策法定化,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主要发达国家先后制定了促进乡村发展的系列支持政策,并通过立法手段将这些政策法制化、规范化、长期化。借鉴国际经验,中国应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立法进程,并确保法律满足与制度供给相统一、与政策体系相衔接、与战略规划相呼应、与党内规章相协调等四点要求。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还需要合理选择立法时机与模式,科学设定法律调整内容,健全完善其他涉农法律,推进法律政策规划统筹整合,以法律形式压实主体责任,为乡村振兴提供持久支撑。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袁利廷  
困境县、乡、村三级医疗网是我国农村卫生工作的主渠道,卫生院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如今,“枢纽”运转不灵,“主渠道”梗阻,急待治理、疏浚。福建省龙岩地区是个经济比较贫困的山区,全区117所乡镇卫生院,均诞生于50年代,每年承担着数万人次的诊疗和预防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