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66)
- 2023(6719)
- 2022(6099)
- 2021(5678)
- 2020(5209)
- 2019(12174)
- 2018(12427)
- 2017(25716)
- 2016(14092)
- 2015(16181)
- 2014(16595)
- 2013(16830)
- 2012(16062)
- 2011(14631)
- 2010(14923)
- 2009(14367)
- 2008(14439)
- 2007(13366)
- 2006(11732)
- 2005(10723)
- 学科
- 济(65866)
- 经济(65808)
- 管理(37009)
- 业(36817)
- 方法(33420)
- 数学(30677)
- 数学方法(30455)
- 企(26973)
- 企业(26973)
- 中国(18020)
- 农(17894)
- 财(16564)
- 贸(13688)
- 贸易(13682)
- 易(13345)
- 制(12927)
- 学(12780)
- 地方(11817)
- 农业(11715)
- 业经(11291)
- 银(11277)
- 银行(11248)
- 行(10723)
- 融(10022)
- 金融(10020)
- 务(9394)
- 财务(9375)
- 财务管理(9344)
- 税(9270)
- 和(8952)
- 机构
- 大学(215796)
- 学院(213280)
- 济(94996)
- 经济(93096)
- 管理(79362)
- 研究(73258)
- 理学(67766)
- 理学院(67020)
- 管理学(65868)
- 管理学院(65469)
- 中国(57031)
- 京(45804)
- 财(45483)
- 科学(43695)
- 所(38508)
- 农(36851)
- 财经(36111)
- 研究所(34653)
- 中心(33618)
- 经(32534)
- 江(32005)
- 业大(31075)
- 经济学(30949)
- 北京(29514)
- 农业(29343)
- 经济学院(28452)
- 范(26852)
- 财经大学(26595)
- 师范(26594)
- 院(25816)
- 基金
- 项目(132038)
- 科学(102306)
- 研究(95979)
- 基金(95482)
- 家(83061)
- 国家(82432)
- 科学基金(68579)
- 社会(60509)
- 社会科(57376)
- 社会科学(57358)
- 省(50416)
- 基金项目(49894)
- 教育(44310)
- 自然(43283)
- 划(43147)
- 自然科(42167)
- 自然科学(42152)
- 自然科学基金(41388)
- 资助(41155)
- 编号(39294)
- 成果(33014)
- 部(30787)
- 重点(30181)
- 发(29104)
- 课题(26939)
- 创(26367)
- 教育部(26112)
- 科研(25716)
- 国家社会(25112)
- 人文(24993)
共检索到3172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龚刚敏
近十年来国内外机构与学者对我国GDP统计数据不断提出质疑,本文对不同质疑者与该领域众多学者的讨论背景及手段与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试图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国家的经济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单个经济指标对经济总量的解释力十分有限,不能因部分经济指标之间的不一致简单得出我国经济总量统计有误的结论;二是我国目前的统计技术与信息渠道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提高统计质量是影响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
国民经济核算 经济增长率 统计质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礼朋 胡胜威
国际学术界普遍认为1949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存在高估的问题,其中部分是统计数据质量的问题,但更为重要的是统计方法的问题。传统的MPS统计体系本身就会导致增长率的高估。可比价格法低估了通货膨胀,也会造成增长率的高估。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高增长也与经济学常识相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雪玲
建国四十多年来,我国一直采用不变价格总产值计算工、农业生产发展速度。同时,由于对我国国民经济的价格水平变动的估计,即国内生产总值(以前为国民收入)的价格缩减指数,主要是通过部门(行业)来源分类进行换算获得,因而不变价格也是计算整个经济增长速度的主要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华川 白仲林
为了充分利用我国同比数据的优势、准确反映和及时调控宏观经济,本文提出一种估计同比数据混频近似因子模型的EM算法,并得到了我国月度GDP同比增长率的估计,然后利用此指标分析了我国经济波动的周期性。研究发现,月度数据的局部极差大于季度数据,尤其在宏观经济经历严重外部冲击时期,月度和季度GDP增长率数据相差较大,即季度GDP平滑了经济的波动性,低估了外部冲击效应。另外,月度GDP增长率数据能够更加精确、及时确定经济周期的转折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五一 尹俊峰
GDP是人们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一个统计指标 ,但存在对这个指标使用过度的现象。本文首先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在对GDP指标全面分析后认为 :GDP有重大缺陷和偏差 ,GDP不能区别经济增长的数量和质量 ,GDP不能反映知识产出 ,GDP的增加只是一种手段 ,GDP的增加不能区别经济的表面增加和实际增加。必须正确理解、看待和使用以GDP表示的经济增长率 ,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可以不再计算GDP总量及其增长率 ,至少应该逐步淡化 ,盲目追求速度势必会造成宏微观出现反差的不正常现象。
关键词:
GDP 核算 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灿 吴垠
"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是十七大报告中的一个崭新提法,它为我们清晰地描绘了中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达到的基本发展目标。本文在考虑人口自然增长率时间序列数据变化的基础上,采用移动平均数法和增长率的数学分解法,对达到上述发展目标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与实际GDP年平均增长率进行了区间估算,估算的结果表明:必须继续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好各个时期的经济增长速度、保证宏观调控政策落到实处并完成十七大提出的各项配套任务,才能使人均GDP翻两番的发展目标在科学发展观的框架下得到充分实现。
关键词:
人均GDP 翻两番 区间估算 科学发展观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标 齐子豪 丁任重
本文基于纳入制度变革、产业人力资本结构和能源投入绿色化的AK模型,计算1978—2049年中国的潜在GDP增长率,解答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跻身中等发达国家问题。在发现这三个因素对产出均存在积极作用后,计算的潜在GDP增长率结果表明,潜在增长率与实际增长率走势不对称。这有三方面表现:一是潜在GDP增长率下滑先于实际增长率。样本期内潜在GDP增长率于1985年首次显著下跌,实际GDP增长率的显著下滑滞后4年;最近一次潜在GDP增长率的持续下跌始于2005年,早于实际GDP增长率下跌6年。二是1993—2007年的实际GDP增长率出现"U型"特征时潜在增长率却缓慢爬升。三是实际GDP增长率的降幅大于潜在GDP增长率。2010—2016年GDP实际增速降低约3.9个百分点,潜在增速仅减少约0.8个百分点,尤其是近几年潜在GDP增长率趋于零的降幅表明"L型"经济近乎触底。未来的潜在GDP增长率显示:第一,在2043年前后中国经济趋于成熟稳定,潜在GDP增长率约4%。第二,不同情景与状态组合下,中国迈入高收入国家的时间不同,但均在2045年之前。第三,以韩国为参照,2050年前中国有较大概率跻身中等发达国家行列。模型中实现这两个目标以平稳释放制度与结构红利为前提,暗示中国需要有序稳步地推进改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桂生 梅云
税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是我国现阶段的一个特殊现象。文章首先梳理目前研究该现象的代表性观点,然后以政府职能为核心构建其与税收、公共支出和GDP的"四角关系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税收和GDP的变化趋势;接着分析社会转型期,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基本职能以及运行职能不断扩张与膨胀导致公共支出大幅度增加,由于公共支出主要来源于税收,因而必然内在地要求和推动税收快速增长;最后得出结论,认为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扩张所引致的公共支出大幅度增长,是税收增长率高于GDP增长率的最直接因素。
关键词:
税收 GDP 公共支出 政府职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春
文章使用改进型的变弹性随机前沿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各要素产出弹性和我国各要素潜在增长率进行了计算和预测。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仍然是投资驱动型和工业增长型;以需求侧为核心的扩张性政策难以更为持久的维持经济高位运行;尽管全国层面各类要素潜在增长率出现变化,但不同区域仍存较大差异。现阶段经济政策调整仍需根据各地实际差异进行。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要素 潜在增长率 区域分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为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拐点预测问题,考虑体制变革、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等因素,本文构建一个状态空间形式的多参数动态系统,应用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变量并用VAR模型进行检验,结合对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的经验判断形成预测思路:当经济运行超过可接受产出缺口区间阈值时,根据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新特征,判断拐点的大致位置,若此时监测到潜在经济增长率趋势变动,则可对拐点做出预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崔红宇 刘东坡
均衡汇率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基于汇率决定的货币分析法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理论,通过构建人民币名义均衡汇率决定的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与日元的名义均衡汇率及其适应波动区间,发现在2006年之前,人民币相对美元和日元的名义汇率存在一定程度的低估,相对于欧元的名义汇率存在高估;在2007年至2010年间,人民币相对于三种货币的名义汇率均处于较为均衡的水平;而在2010年以后,人民币相对于三种货币的名义汇率均存在较为明显的高估。同时,人民币名义汇率的适宜波动区间应在4%~8%之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L.R.Klein S.Ozmucur 李朝霞
对一国GDP及其增长率的估计常常存在不确定性。这主要缘于对某些概念理解上的偏差、数据的缺失、基层报告的不准确、抽样误差、“镜”统计的非一致性以及其他若干不可避免的因素。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对中国GDP年增长率进行估计,并就近来对中国统计数据提出质疑和批评的种种意见做出回应。首先考虑统计问题。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对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秋生
1992年以来,随着中央一系列加速经济发展政策措施的出台和社会主义市场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建设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初步测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34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但在经济高速增长中也伴随着一些不稳定因素。有的同志据此认为经济已经出现过热。由于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尽一致,因此结论也就迥然不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