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24)
- 2023(6464)
- 2022(5675)
- 2021(5438)
- 2020(4517)
- 2019(10548)
- 2018(10483)
- 2017(19375)
- 2016(11813)
- 2015(14114)
- 2014(15005)
- 2013(14336)
- 2012(13433)
- 2011(12110)
- 2010(12707)
- 2009(11517)
- 2008(11637)
- 2007(10885)
- 2006(9942)
- 2005(9255)
- 学科
- 济(40084)
- 经济(40034)
- 管理(33116)
- 业(28672)
- 企(22491)
- 企业(22491)
- 中国(16458)
- 方法(16384)
- 数学(14170)
- 数学方法(13866)
- 农(13753)
- 财(12869)
- 制(11730)
- 理论(10684)
- 教育(10387)
- 教学(10027)
- 业经(9266)
- 银(9257)
- 银行(9242)
- 行(8790)
- 贸(8754)
- 贸易(8742)
- 易(8547)
- 农业(8540)
- 地方(8009)
- 务(7787)
- 财务(7756)
- 财务管理(7720)
- 学(7355)
- 企业财务(7209)
- 机构
- 学院(170538)
- 大学(161589)
- 济(61177)
- 经济(59321)
- 管理(57655)
- 研究(53560)
- 理学(46789)
- 理学院(46265)
- 管理学(45344)
- 管理学院(45058)
- 中国(43020)
- 京(36139)
- 财(34254)
- 科学(31538)
- 江(29820)
- 所(28237)
- 技术(26174)
- 财经(25512)
- 职业(25406)
- 中心(25002)
- 州(24682)
- 范(24589)
- 农(24401)
- 研究所(24400)
- 师范(24397)
- 北京(24158)
- 经(22579)
- 业大(21331)
- 院(19498)
- 师范大学(18793)
- 基金
- 项目(93202)
- 研究(77767)
- 科学(69985)
- 基金(58192)
- 家(48296)
- 国家(47762)
- 社会(42418)
- 省(41494)
- 教育(40787)
- 社会科(39838)
- 社会科学(39823)
- 科学基金(39296)
- 编号(37636)
- 划(33377)
- 成果(32360)
- 基金项目(29979)
- 课题(28721)
- 资助(25698)
- 年(24736)
- 自然(22678)
- 自然科(22006)
- 自然科学(21998)
- 重点(21778)
- 项目编号(21546)
- 自然科学基金(21497)
- 发(20847)
- 性(20809)
- 部(20279)
- 规划(20163)
- 创(19003)
- 期刊
- 济(78702)
- 经济(78702)
- 研究(56377)
- 中国(43181)
- 教育(38865)
- 财(27444)
- 农(22461)
- 管理(22321)
- 技术(21453)
- 学报(20907)
- 融(18510)
- 金融(18510)
- 科学(18241)
- 大学(16175)
- 职业(15445)
- 农业(15184)
- 学学(14333)
- 业经(14112)
- 财经(12387)
- 经济研究(11413)
- 问题(10973)
- 经(10709)
- 图书(10429)
- 坛(10337)
- 论坛(10337)
- 技术教育(9992)
- 职业技术(9992)
- 职业技术教育(9992)
- 贸(9357)
- 理论(8860)
共检索到279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郝建锋 吕文静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刻内涵,明确高校自身的准确定位,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无论是评价体系、评价过程管理等都与要求有一定差距。鉴此,以人本理念考察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存在的问题,找出其与要求的差距,最后提出从根本上改进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质量 评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倪成伟
近十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培养了数以千万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应用型人才。但在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规格上存在一定误区,且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不能太"功利"化,要兼顾"人文"性,同时兼顾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规格 高技能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万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兰明 焦敏 雷文婷
高职院校加强早教专业人才培养有着强烈的现实需求。当前高职院校早教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状况是专业人才匮乏、专业标准缺失、专业评估缺位。高职院校应通过进一步落实早教专业设置自主权,完善早教专业培养目标与规格及形成早教专业育人合力,适时加大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模,采取培养与培训相结合、竞赛与研究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相结合的途径,统筹提升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早教专业 人才培养 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提文 梁林 侯维芝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基于团队胜任力探索其培养方案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运用团队胜任力理论分析了高技能人才团队胜任力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归纳了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团队胜任力出发,提出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策略。
关键词:
高技能人才 团队胜任力 人才培养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许荣花
学习者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需要经过技术能力发展阶梯,每上一个台阶都是个体技术能力的一次跃进。基于这样的技术认识论,构建了高职院校"分层递进,理实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即"分层递进"式人才培养体系、"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做"三位一体"理实交替"的教学模式。同时,提出了实施该模式,应该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晓茗
随着高职教育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们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职毕业生的质量评价还没有科学完善的评价标准,各评价指标之间的关系及如何来量化还没有科学有效的依据。明确建设高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的价值,探析高职人才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应对策略,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 人才质量 评价体系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起宏 雷涯邻
该文分析了国内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和变化,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的资助管理模式和其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所资助活动中的典型事例进行了分析。文章最后提出:根据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建立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发挥部门优势作好科技后备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科学和教育的结合,共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青少年科技竞赛类项目;根据学科特点,分别地域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注重学科交叉,发挥政府部门引导作用;关注国家重大问题和前沿科学进展,有重点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顺应人才成长的内在客观规律,作好人才培养各环节的衔接。
关键词:
科技 创新型 后备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傅建源
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探讨了当今银行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并提出构建以银行业职业素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银行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素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韦杰 李昊
文章从分析导师制的含义入手,阐述了高职高专院校推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就目前国内高职高专院校试行导师制的现状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高职高专 导师制 人才培养 探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红梅 罗生芳
我国物流教育起步较晚,尤其是高职高专物流教育起步更晚,现代物流教育的培养模式研究滞后与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存在较大的差距,使高职高专对物流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为此,本文从物流人才需求角度,对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物流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浩 魏成惠
新时期,高职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人才培养模式决定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文章从分析人才培养模式特点入手,深入探讨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各项具体措施。
关键词:
高职 专业人才 模式 构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光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教学管理的实践,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构建、教学手段与方式、课程考核方法、校企合作、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投资与理财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紫婷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生产实际脱节,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中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要积极主动地更新观念、创造条件、推进工学结合体制机制创新,搭建学生、企业、院校的桥梁,实现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学生 企业 实验实训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裴晓敏 张增常
以完备心理品质评价体系为指导,对"行商"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从行商视角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构建了集智商、情商、行商于一体的创新型人才评价和集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技术素质为一体的完备素质教育结构,对高职创新人才培养具有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行商 行为 技术素养 创新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