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9)
2023(6667)
2022(5683)
2021(5263)
2020(4574)
2019(10229)
2018(10296)
2017(20251)
2016(10903)
2015(12523)
2014(12801)
2013(12727)
2012(11915)
2011(10611)
2010(11220)
2009(10979)
2008(10386)
2007(9639)
2006(8858)
2005(8219)
作者
(30424)
(24583)
(24464)
(23668)
(15589)
(11698)
(11544)
(9467)
(9379)
(9282)
(8285)
(8220)
(7814)
(7792)
(7625)
(7519)
(7364)
(7342)
(7059)
(7020)
(6354)
(5986)
(5897)
(5665)
(5622)
(5587)
(5573)
(5570)
(4964)
(4847)
学科
(40814)
经济(40768)
管理(33897)
(33585)
(28104)
企业(28104)
(26262)
金融(26261)
(25028)
银行(25022)
(24220)
中国(21863)
(17897)
方法(16319)
(15304)
数学(14372)
数学方法(14241)
(12842)
财务(12818)
财务管理(12779)
企业财务(12168)
(11838)
中国金融(11196)
业经(9983)
(9315)
贸易(9302)
(9152)
(8939)
地方(8937)
理论(7959)
机构
学院(154187)
大学(151646)
(65144)
经济(63502)
管理(54529)
研究(47639)
中国(47614)
理学(44710)
理学院(44279)
管理学(43642)
管理学院(43366)
(37920)
(32235)
财经(28759)
(25781)
中心(24936)
(24602)
科学(24495)
(23732)
(21626)
北京(21311)
财经大学(21302)
经济学(21245)
(21132)
银行(20868)
(20501)
研究所(20361)
金融(20079)
(19643)
经济学院(19402)
基金
项目(84341)
研究(68130)
科学(64701)
基金(58604)
(48421)
国家(47924)
社会(41578)
科学基金(40703)
社会科(39493)
社会科学(39484)
(33605)
教育(31971)
编号(30427)
基金项目(30401)
(27247)
成果(26750)
资助(25111)
自然(23326)
自然科(22706)
自然科学(22702)
自然科学基金(22274)
课题(20940)
(19303)
(19208)
项目编号(19075)
重点(18951)
(18684)
(17914)
(17776)
(17719)
期刊
(77030)
经济(77030)
研究(53497)
(35771)
金融(35771)
中国(33315)
(31534)
管理(21801)
教育(18961)
(17932)
学报(17749)
科学(15710)
财经(14640)
大学(14385)
技术(13907)
学学(13201)
业经(12791)
经济研究(12687)
(12521)
农业(10891)
问题(10576)
理论(10174)
(10056)
实践(9286)
(9286)
国际(9117)
财会(8960)
会计(8245)
商业(8121)
图书(7904)
共检索到256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许健  
对我国金融调控由直接向间接过渡的探讨许健一、间接调控的基本框架及其要求金融直接调控指的是运用行政计划性手段,货币政策操作目标与中介目标都是信贷规模,以控制全社会信贷规模达到控制货币供应量目的。直接调控最大的弊端是:(1)可能导致社会资源不合理配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兆星  
建立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体系,核心是改变现行的以贷款限额管理为主的行政性直接调控,实现以经济手段为主,通过控制基础货币及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进行间接调控。其前提条件是:中央银行必须具有控制基础货币及其派生能力(即货币乘数)的有效手段。这些方面的现状如何呢?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显平,田威  
〕1996年俄罗斯经济继续滑坡,但是首次自推行市场经济以来出现了有利因素:通货膨胀、卢布贬值、预算赤字均得到控制,改善了宏观经济的发展环境。这种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有效地实行了货币政策,在抑制货币数量的增长速度、稳定汇率、降低利率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分析和了解俄罗斯货币政策有助于全面研究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俄罗斯经济的特点和趋势,为我所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沈思  郑南源  周智立  
论过渡时期金融宏观调控的策略沈思,郑南源,周智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步入了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在这一过渡时期,尽管"计划经济"的体制因素会逐步削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沈思  郑南源  周智立  
论过渡时期金融宏观调控策略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沈思,郑南源,周智立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步入了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经济的“双轨制”特征,决定了金融宏观调控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泊溪  
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若干问题探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部部长李泊溪研究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经济体制的特征而言,它与现代市场经济是一致的。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如何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主要有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侯圆文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应遵循"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突出高职英语教育中的职业特色,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文章以会展英语为例,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进,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过渡的实施方案及方法,对专业调研、课程分析、教材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推进高职公共英语向职场英语的有效过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捍华  单惟婷  
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潮流是实行混业经营,从长期来看我国金融业自不例外。我国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中有其特有的金融效率基础和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共生关系基础,也必须具备包括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市场中介作用的充分发挥,和证券市场的发展及金融监管、金融法规的完善等条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玉峰  
医疗价格的改革已成为卫生事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它已引起众多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但由于医疗价改革涉及面广,牵涉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又必须符合国情,故究竟采取何种医疗价格模式,如何定价,目前只是众说纷纭。尚无定论。总括起来主要有两种方案:其一是医疗价格应“按成本定价”,让医疗卫生单位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红光  
金融控股公司问题是目前我国金融发展研究的主要课题。本文对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困难进行了分析 ,以说明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组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思路 ,并对其监管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京文  
一、当前,中国为什么强调加强宏观调控?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1989—1990年的低谷,1991年的回升之后,1992年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1992年经济增长率高达12.8%,其它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也都比较理想,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1993年上半年的发展势头更为强劲,国民生产总值又比上年同期增长14.1%。根据我们采用宏观经济模型的测算和定性分析,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在下半年虽将有所回落,但今年仍将保持在13.5%左右,明年(1994年)将保持在10%左右。夏粮生产获得丰收,农村经济继续发展;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5.1%,国有企业的亏损额下降了16.5%;市场繁荣,社会商品零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鉴明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机制的逐步建立,银行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宏观调节工具,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近年的金融实践表明,金融宏观调节作用在具体操作中总是效果不够理想,究其原因,金融权威不强,无法对客观经济活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启贵,余宏  
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是由国务院通过计划、财政、银行等部门进行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央政府要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和...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慎修  熊津成  陈宏志  
对金融宏观调控几个问题的探讨张慎修熊津成陈宏志一、关于货币供应量自1993年以来,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幅度逐年降低,M0、M1、M2增幅分别从1992、1993年的30%左右下降到1996年的11.6%、18.9%和25.3%,同期物价涨幅也从199...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光志  周昌发  
金融调控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法律一般赋予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权力,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也明确规定了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行使金融调控权,但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职权,一旦被不当行使,将会对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因此,有必要对金融调控权给予重视。《中国人民银行法》及其相关条例对于规范权力的行使以及体现金融调控这一活动的重要性还存在诸多不足,因此建议:适当吸收商业银行负责人进入决策层;货币政策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并信息公开。金融调控领域要在同一法律中既授权又要控权还要强化责任,特别是从程序规范上强调责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