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893)
2023(16929)
2022(13946)
2021(13102)
2020(11205)
2019(25299)
2018(25352)
2017(48591)
2016(25905)
2015(28903)
2014(28573)
2013(27854)
2012(25336)
2011(22454)
2010(22833)
2009(21732)
2008(20889)
2007(18606)
2006(16625)
2005(15206)
作者
(70730)
(58802)
(58668)
(55782)
(37362)
(27719)
(26727)
(22699)
(22453)
(21055)
(19854)
(19848)
(18774)
(18674)
(18234)
(18151)
(17268)
(17095)
(16959)
(16852)
(14720)
(14357)
(14116)
(13663)
(13269)
(13108)
(13103)
(12952)
(11770)
(11732)
学科
(104698)
经济(104562)
(95288)
管理(85693)
(84271)
企业(84271)
方法(46015)
数学(37405)
数学方法(36938)
(35414)
(34345)
中国(33852)
业经(33046)
(30132)
(29509)
银行(29485)
(29427)
金融(29420)
(28481)
(23951)
财务(23884)
财务管理(23836)
农业(23653)
企业财务(22596)
(21767)
理论(20255)
技术(19764)
地方(19732)
(19096)
贸易(19077)
机构
学院(357792)
大学(352567)
(151811)
经济(148721)
管理(142818)
理学(121107)
理学院(119997)
管理学(118255)
管理学院(117570)
研究(112982)
中国(97229)
(77513)
(73709)
科学(63474)
财经(59915)
(56687)
(56417)
中心(55301)
(54846)
(54286)
业大(48777)
研究所(48736)
北京(46351)
经济学(46161)
(44744)
财经大学(44224)
农业(43968)
(42766)
师范(42320)
经济学院(41763)
基金
项目(228664)
科学(181702)
研究(173019)
基金(166313)
(142308)
国家(140983)
科学基金(123317)
社会(111012)
社会科(105305)
社会科学(105282)
(90615)
基金项目(87298)
教育(80121)
自然(77536)
自然科(75817)
自然科学(75794)
自然科学基金(74467)
(74450)
编号(70987)
资助(67816)
成果(57377)
(51195)
重点(50867)
(50357)
(49506)
课题(48765)
创新(46450)
国家社会(45858)
(45097)
教育部(44769)
期刊
(173227)
经济(173227)
研究(110454)
中国(73130)
(63655)
管理(58900)
(53011)
(50800)
金融(50800)
学报(47381)
科学(45610)
教育(38473)
大学(38325)
学学(36128)
农业(35132)
技术(34351)
业经(31088)
财经(30464)
经济研究(26857)
(26248)
问题(22912)
(19752)
技术经济(18860)
(18271)
理论(18211)
财会(17353)
商业(17307)
现代(17291)
统计(16566)
实践(16215)
共检索到5572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罗广  
一、我国金融业监管体系现状我国的金融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为主体,投资、资产管理、财务咨询、担保、租赁等各专业领域门类齐全的发展态势。目前,我国实行的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宜庆  王浣尘  王芸  
我国金融业即将融入全球竞争之中 ,现行分业经营、分业管理模式下我国金融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威胁与挑战。因此 ,我国金融业的现实选择是“混业经营、统一监管”模式。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缪新芳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放松金融管制.支持金融机构的跨业经营。在国际混业经营的大潮流中,我国金融业出于对效率和利润的本能追求.和应对国际金融集团竞争的挑战.也必将出现金融混业经营。基于金融控股公司“集团混业,法人分业”的模式能避免金融风险在机构内部传递.也有利于政府按业务分类进行管理.可以预知金融控股公司应该是我国适合的混业经营发展模式。在我国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模式下.如何对采取混业经营的金融控股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是现实而紧迫的问题。在我国金融业发展不甚成熟的今天.我们不妨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针对金融控股公司这个特殊实体设计一套折衷的方案.既不触动原有...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雅珍  楼昳江  
本文考察全球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监管模式变革,比较其在监管构架、监管目标、监管方式与措施等方面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金融混业经营趋势,并就我国监管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伟  范宇  杨晏忠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涵  
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典型的多边分业监管体制,但是结构化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混业经营以及载体——金融控股公司已大量存在。金融实践已经对传统的金融监管体制与金融法律安排提出了挑战。积极顺应金融混业监管的全球趋势,并恪守我国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和创新实践,应当尽快吸收发达国家的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立法经验,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法律安排框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成学真  张德梅  
金融业混业经营是全球趋势,我国已经形成事实上的混业经营,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已经暴露出缺陷,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研究次贷危机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给予的启示,提出在我国建立金融业统一监管机构的设想。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米文通  
当前我国担保机构违规经营情况严重,对此问题的分析应放在金融深化背景下进行。通过分析国内金融深化不足与担保机构违规关系,以及国外担保机构监管经验借鉴,本文认为我国在金融深化不足情况下,对担保机构应该严格监管、积极引导。并根据国内融资性担保和非融资性担保两种担保机构运行现状,从行业自律、市场监管和信息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夏  蒲勇健  陈斌  
金融控股公司代表了混业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如何构建适应当前金融混业趋势的有效的金融监管组织体系是理论界和实践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分析得出分业监管模式对金融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而混业监管模式既能引导金融控股公司制商业银行进行自我约束,又能促进金融创新。我国应该建立以维护金融体系整体稳定和效率为目标导向的混业监管模式,这样有利于各个监管主体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加强合作和增进行动的一致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赵雪  
在金融一体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断高涨的情况下,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了金融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建立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监管体系将会更好的促进金融体系安全和宏观经济的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渝萍  
在金融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将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随着我国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我国也开始出现了混业经营模式,国内金融业走向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可先推广风险较小的纯粹金融控股公司,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经营性金融控股公司的实践,最后再逐渐过渡到全能银行。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双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大量金融创新的出现,金融业各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其业务也在一定程度上交叉、融合在一起。因此,金融业的发展为其走向混业经营提供了现实的生长点。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我国金融业应从自身实际和我国国情出发,确定适当的经营模式,而不能一味地追随潮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书群  
实行混业经营是世界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国内金融机构自身的发展也呼唤混业经营。目前我国金融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业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既体现在金融制度、金融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尤其是银行和证券市场制度以及国有上市公司的转制不完善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监管水平上,使得我国金融实行混业经营将面临巨大风险,由此决定了金融改革必须有序推进,政策配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任碧云  许高庆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建立和完善行为监管体系,实行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并重的"双峰"监管模式成为许多国家金融市场改革的共识和方向。在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集中显现后,金融监管部门愈加重视行为监管。现阶段,对于行为监管还存在理论误区,我国行为监管采取由"一行两会"分业监管的"内双峰"监管模式,尚未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监管功能。进一步强化行为监管,在借鉴和总结发达国家行为监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议采取立法先行、完善顶层设计,搭建以维护中小金融消费者权益为目标的安全网,建立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多层次金融安全防控体系,倡导以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为核心的金融创新理念等措施。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魏祖元  易清华  
本文首先根据我国政府对金融开放时间的承诺 ,比较客观地分析加入WTO后我国金融监管面临的挑战 ;然后 ,综合我国金融监管实际和国外成功经验 ,重点从组织体系、法律体系、方法体系和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四个方面尝试性地提出了完善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