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54)
- 2023(4820)
- 2022(3732)
- 2021(3740)
- 2020(3132)
- 2019(7233)
- 2018(7507)
- 2017(13712)
- 2016(8478)
- 2015(10006)
- 2014(10233)
- 2013(9581)
- 2012(9081)
- 2011(8545)
- 2010(9150)
- 2009(8603)
- 2008(8533)
- 2007(7890)
- 2006(7323)
- 2005(7025)
- 学科
- 济(25991)
- 经济(25962)
- 教育(19475)
- 管理(19065)
- 业(17858)
- 中国(17174)
- 企(13278)
- 企业(13278)
- 方法(11321)
- 数学(9806)
- 数学方法(9717)
- 农(8781)
- 财(8334)
- 理论(8245)
- 制(7742)
- 学(7236)
- 教学(6254)
- 银(6174)
- 银行(6172)
- 发(6168)
- 贸(5952)
- 贸易(5947)
- 行(5924)
- 业经(5851)
- 易(5840)
- 农业(5380)
- 发展(5310)
- 展(5188)
- 体(4964)
- 和(4868)
- 机构
- 大学(123293)
- 学院(118626)
- 济(43208)
- 研究(42361)
- 经济(42013)
- 管理(37468)
- 理学(31245)
- 理学院(30796)
- 管理学(30262)
- 管理学院(29997)
- 教育(29021)
- 京(28526)
- 中国(27967)
- 范(26245)
- 师范(26163)
- 财(24242)
- 科学(23019)
- 师范大学(21536)
- 所(20918)
- 北京(19769)
- 江(19256)
- 财经(18599)
- 研究所(18480)
- 中心(17272)
- 经(16668)
- 技术(15331)
- 职业(15310)
- 州(15298)
- 院(14906)
- 经济学(13614)
- 基金
- 项目(63252)
- 研究(57260)
- 科学(50755)
- 基金(41495)
- 教育(34705)
- 家(33677)
- 社会(33628)
- 国家(33224)
- 社会科(31440)
- 社会科学(31434)
- 编号(27538)
- 科学基金(27118)
- 成果(26246)
- 省(25185)
- 划(23369)
- 课题(22016)
- 基金项目(20555)
- 年(19149)
- 资助(16970)
- 项目编号(16689)
- 部(16557)
- 规划(16235)
- 性(15981)
- 重点(15563)
- 教育部(15093)
- 发(15014)
- 度(14124)
- 阶(13860)
- 段(13804)
- 阶段(13779)
共检索到1975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克文
自19世纪后半叶以来,我国的近现代科学教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体系,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科学技术人才,促进了近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科学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从科学的本质来看,我国的近现代科学教育还存在着科学精神、生活、科学方法和人文等一些基本价值的缺失。反思这些价值缺失,对于改革我国的科学教育内容,提高我国科学技术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在我国的传播和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在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中得到最大释放,保持我国经济和社会文化建设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科学教育 价值 价值缺失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我国近现代科学教育从滥觞到形成,历经了长期而曲折的过程。我国近现代科学教育,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产物。这一过程,又是在十分特殊而复杂的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影响的因素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思想、学术和社会心理诸多方面。这一过程可分为导入时期、兴起时期、形成时期和改革时期。这一过程的特点,可以用渐、摄、融、构做出表征。即一方面是西学通过耶稣会传教士传入、渗透,逐步地进入中国,另一方面是我们主动地、有意识、有目的地向西方吸取(当然,这其中也有中学西被)。同时,又需要不断地融合、贯通,需要不断地超越、建构。发展我国的科学教育事业,使其屹立于世界科学教育之林,是历史赋予当代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桂生
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一般不致怀疑自己尽心尽力所做的工作属于"教育工作"。只是最近若干年来,间或也有人循名责实,对于在称作"教育"的部门中是否还存在"教育"产生怀疑,或直指这个部门舍本逐末。面对这种质疑,信耶疑耶,便成为问题,也就少不得斟酌一番。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金洲
本文以批判性反思的眼光审视了世纪末我国教育理论研究,提出目前的教育理论研究存在着5 个方面的缺失。第一,注重从其他学科中借鉴,缺少对各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教育理论研究越来越多地借鉴、吸收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对于整合这些研究成果的方式知之甚少,综合这一教育理论研究中至关重要的方法被有意无意地放弃了。第二,注重教育与外部事物联系的思考,缺少对教育自身问题的研究。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将反映社会、文化等问题的诸多学科迁移、延伸到教育当中来,而未能仔细分析教育自身所存在的相应问题;对教育理论独有的研究领域如课堂、课程、教学、师生交往等知之甚少;不加思索地引入其他领域的认识与见解,缺乏独立意识和批判...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荔
现代教育科学技术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应用在推动教育管理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给新的教育管理活动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而由于对于科学技术的过分依赖和片面应用而导致的人文缺陷无疑是最为值得注意的问题。为此,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管理活动"为了人、管理人、培育人、发展人"的终极目标,我们必须针对性地革新教育管理理念和基本思想,充分发挥人的主体性作用,大力发展和应用有利于人的参与,有利于人性化管理的科学技术,实现管理者主体和被管理者主体对于管理活动的有效参与,用教育活动的根本性目标来规范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教育管理。
关键词:
现代科学技术 教育管理 人性化 人文精神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毛克盾
人类的发展史其实就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历史,而提高生产力依靠的就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可以说人类的文明进程就依赖于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中西方科技的演进轨迹也是复合与错位并存,近代以来西方摆脱"黑暗中世纪"的阴影,快速发力,西方重理论研究的内蕴优势被发扬出来,领世界科技风骚,中国科技则因种种原因而后续乏力,直到第三次科技革命才又重新迈步。纵观中外科技发展历史,理论研究为先、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和坚持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是促进科技飞跃的原因所在。
关键词:
技术发展 阶段 特征 原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康林
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成人高校纷纷扩大办学规模,使越来越多的成人有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促进教育公平提供了机遇。但城乡、地区、阶层差别仍然是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教育公平缺失的主要问题,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我国的成人高等教育公平是当前我们尤其是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成人教育 教育公平 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树功 雷海波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信用教育缺失严重,需要通过信用教育来弥补高职学生所缺失的学生信用和职业信用。信用教育是一个内化过程,要依靠层次化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来完成信用教育的内化。高职院校的信用教育可以分成信用意识形成教育、信用能力强化教育、信用行为实践教育三个层次。高职院校的信用教育内化过程应增强外在力量,以多主体协作形成合力,同时要以畅通化的渠道作为外在保障。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 信用缺失 信用教育 内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仙菊 韦长元
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素质是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分析当今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认为要在医学教育中重建与提升人文教育,必须修正理念、强化意识、提高人文学科教育质量、密切人文与医学的结合。
关键词:
人文教育 医学 缺失 重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檀传宝
中国教育,到底缺什么?这恐怕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其他关心中国发展的有识之士常常追问的问题之一。猛一想,也许中国教育最缺的是德育。因为在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国民一星期之内可以在飞机上打两次架之类的负面新闻屡见报端,足见国民所受德育的重大缺陷。个中原因之一,当然是我们"缺"某些"德"育——我们在德育虚胖(即占用大量课时强调形形色色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内容)的同时,基础道德教育却往往被有意无意地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全华
语言中介性、主体性、目标导向性、情感精神性、生活世界的整体性等是教育交往的本质规定。我们言说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和阻隔 ,一则意为教育交往的匮乏、空白 ,二则意为教育交往的本质性改变或异变。其典型症候是 :直接交往的减少 ,间接交往的增加 ;个人与个人交往的减少 ,个人与集体交往的增加 ;体制外交往的减少 ,体制内交往的增加 ;交往的情感性成份的减少 ,非情感性成份的增加 ;自主性交往的弱化 ,非自主性交往的强化 ;交往的非历史性。导致现代教育交往缺失与阻隔的内在缘由是 :教育价值的偏颇、教师权威的极端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非交往性、教育管理的理性化倾向等。改善、增进教育交往应进行教育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伟
文章首先指出了加强当代大学生现代国防意识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国防教育的五种对策:营造培养国防意识教育的文化氛围,成立专门的高校国防教育管理机构,建立高素质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依托校园文化强化学生国防意识,主动拓展国防意识教育空间。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国防意识教育 重要性 紧迫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云涛
从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内外学者有关信任问题的研究成果看,美国心理学家丹尼斯·罗素(Denise M.Rousseau)提出的广义信任定义具有很高的认可度,即"信任是建立在对另一方意图和行为的正向估计基础上的不设防的心理状态",它与人的某种行为(如合作)或某种选择(如冒险)具有一定的因果性。从古至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公安
相对于正式制度而言,作为群体选择结果、源于心理契约的非正式制度是决定行为选择的支撑和依据。我国校企合作传统文化、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及校企合作信誉等非正式制度的缺失是导致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动力不足的内在根源。强化引导宣传,营造校企合作良好文化氛围;增强责任意识,形成校企合作良好职业信仰;塑造道德自律,提高校企合作良好信誉和风尚,促进现代学徒制非正式制度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