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59)
- 2023(12914)
- 2022(11401)
- 2021(10770)
- 2020(9118)
- 2019(21266)
- 2018(21206)
- 2017(42685)
- 2016(22986)
- 2015(26050)
- 2014(26158)
- 2013(25927)
- 2012(24113)
- 2011(21852)
- 2010(21908)
- 2009(20394)
- 2008(20039)
- 2007(17636)
- 2006(15688)
- 2005(13870)
- 学科
- 济(93217)
- 经济(93108)
- 管理(69600)
- 业(66669)
- 企(54660)
- 企业(54660)
- 方法(45910)
- 数学(40722)
- 数学方法(40316)
- 财(26855)
- 中国(25685)
- 农(25547)
- 业经(19664)
- 贸(19435)
- 贸易(19425)
- 易(18902)
- 制(18726)
- 地方(17725)
- 学(17365)
- 务(17120)
- 财务(17054)
- 财务管理(17021)
- 农业(16660)
- 银(16213)
- 企业财务(16204)
- 银行(16181)
- 行(15376)
- 融(14845)
- 金融(14844)
- 策(14554)
- 机构
- 大学(331823)
- 学院(330161)
- 济(137274)
- 管理(134438)
- 经济(134302)
- 理学(116259)
- 理学院(115090)
- 管理学(113388)
- 管理学院(112787)
- 研究(106674)
- 中国(82747)
- 京(70027)
- 财(66919)
- 科学(62451)
- 财经(53427)
- 所(52464)
- 中心(48669)
- 经(48545)
- 江(47335)
- 农(47194)
- 研究所(47139)
- 业大(45531)
- 北京(44805)
- 范(42234)
- 师范(41939)
- 经济学(41439)
- 财经大学(39778)
- 州(38885)
- 院(38617)
- 经济学院(37659)
- 基金
- 项目(218097)
- 科学(171965)
- 研究(163697)
- 基金(158909)
- 家(135815)
- 国家(134679)
- 科学基金(116554)
- 社会(102912)
- 社会科(97647)
- 社会科学(97624)
- 基金项目(84056)
- 省(83548)
- 教育(75473)
- 自然(74914)
- 自然科(73103)
- 自然科学(73088)
- 自然科学基金(71795)
- 划(70265)
- 编号(68092)
- 资助(67126)
- 成果(56199)
- 部(49667)
- 重点(47864)
- 课题(46107)
- 发(45790)
- 创(44782)
- 教育部(43174)
- 人文(42508)
- 项目编号(42276)
- 创新(41659)
- 期刊
- 济(148262)
- 经济(148262)
- 研究(102916)
- 中国(57915)
- 财(49253)
- 管理(48596)
- 学报(45750)
- 科学(42778)
- 农(42053)
- 大学(35456)
- 融(35391)
- 金融(35391)
- 教育(35218)
- 学学(33245)
- 农业(29103)
- 技术(27690)
- 财经(25912)
- 业经(24443)
- 经济研究(24272)
- 经(21970)
- 问题(19793)
- 理论(17871)
- 贸(16993)
- 图书(16648)
- 实践(16321)
- 践(16321)
- 技术经济(16312)
- 商业(15364)
- 现代(15214)
- 科技(14400)
共检索到4850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廖旗平
基于前瞻性货币政策理论,运用VAR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对1998年1月~2009年9月间我国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进行实证研究。在1998年1月~2009年9月间我国货币政策存在一定程度的内部时滞。消费者信心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与前瞻性货币政策存在长期稳定的因果关系。因此,货币当局实行前瞻性货币政策时短期政策应盯住企业家信心指数,中长期政策应盯住消费者信心指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麦元勋 田晔
在分析西方货币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经济产业还是对物价水平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 ,我国货币政策的价格时滞效应长于产业效应时滞 ,不同的货币供应量效应时滞不同等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时滞 VAR 方差分解 实证研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梁立俊 樊文静
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问题是货币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从市场环境因素出发,通过分析货币供应量在银行信贷体系和资本市场中的传导阻滞,解释了我国货币政策效率低的市场原因,并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卞志村
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 ,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进行了具体经验分析。根据 1995年 1月至2 0 0 3年 3月的月度数据测算出的结果是 ,狭义货币供应量、信贷规模和利率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作用时滞分别为 7个月、 4个月和 8个月 ,对物价水平CPI的作用时滞分别为 3个月、 5个月和 6个月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外部时滞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马勇
一、货币政策时滞的定义及规定阶段的划分货币政策时滞,又称货币政策的“时间落后”,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的全部时间过程。它对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我国货币政策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产生效果,各阶段的时滞长度是否合理,是关系到货币政策目标能否实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苗杨 李庆华 蒋毅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和时滞关系着央行货币政策的使用方向与力度等方面。本文以价格错叠机制的动态产出模型为基础,给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并以1992年1月至2014年3月我国GDP和M1月度数据为依据,估出该模型。模型显示:我国M1增加1个百分点以后4个月才对GDP有大约0.2740个百分点的影响,而且M1对GDP影响的平均滞后长度为6个月。并且得出现实经济中货币具有非中性的结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价格错叠机制 货币非中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孔刘柳 谢乔昕
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对其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对货币政策时滞测算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本文采用向量自回归的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技术对2001年1月至2009年8月间我国货币政策的物价效应时滞进行估计,研究发现:狭义货币供应量M1对CPI的作用时滞为2个月,短期贷款规模SLOAN对CPI的作用时滞为4个月,中长期贷款规模LLOAN对CPI的作用时滞为5个月。在此基础上,对样本区间内我国货币政策的出台时机进行分析。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外部时滞 物价稳定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金全 张小宇
本文将传统"泰勒规则"模型扩展为时变参数"泰勒规则"模型,并利用基于贝叶斯技术的Gibbs抽样方法估计该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与传统"泰勒规则"相比,时变参数"泰勒规则"能够更好地识别我国名义利率的调整机制。随着我国资本劳动比率的逐步提高,我国名义均衡利率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时变参数"泰勒规则"模型成功捕捉到名义利率对实际产出的调整特征。另外,我们还发现利用时变参数"泰勒规则"模型估计的利率平滑参数比传统"泰勒规则"模型估计的参数值要小,并且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表明我国利率调整机制正逐渐由"相机抉择型"向"规则型"过渡。尽管传统"泰勒规则"模型和时变参数"泰勒规则"模型都识别出我国名义利率针对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肖卫国 刘杰
本文利用SVAR模型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分解成为可预期和不可预期成分,并对各货币政策工具的产出时滞与通货膨胀时滞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成分中,不可预期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更短;相比较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利率,当银行信贷增长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时,其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时滞最短。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应继续实施相机抉择型货币政策,且在应对产出和通货膨胀波动时,应选择控制银行信贷总量和保持均衡的信贷增长率。
关键词:
货币政策分解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时滞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郝雁
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是影响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本文运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析法,利用1998年至2003年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效应时滞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无论是对国内总产出还是价格水平的影响均存在一定的效应时滞,以此试图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以及把握货币政策的实施时机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应时滞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旺春 李光明
文章基于2005年7月21日我国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和离散数据,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的两个变量—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显著的影响,其中人民币货币供应量增加会引起人民币汇率贬值,银行间信用隔夜拆借利率上升可以引起人民币汇率升值。因此,中国在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同时,应有效监控我国货币供应量对汇率的影响,密切关注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内外平衡和外汇市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人民币汇率 货币需求 金融经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张次兰
近年来我国由于货币政策传导出现阻滞,导致了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不佳。本文先简要介绍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基本原理及分类,然后通过建立相关分析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目前信用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占主导地位的结论。最后对如何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传导 货币渠道 信用渠道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曹捍东 高嵩嵩
本文通过对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分析,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向量自回归模型,以中美经济关系为例,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在国际间传导的传导机制: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抑制本国经济的货币政策,将不能抑制或较少抑制本国经济,但却会抑制贸易国的经济;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促使本国经济扩张的货币政策,将不能或较少扩张本国经济,但却会扩张贸易国经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魏永芬 王志强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息息相关 ,灵敏有效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成功实施的基础。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通常有利率渠道、信贷渠道、汇率渠道和资产价格渠道四种。本文首先阐述关于货币政策资产价格传导机制的一般原理 ,然后对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是否通过资产价格得到有效传导进行实证分析 ,最后剖析了我国目前资产价格不能有效传导货币政策的原因。
关键词:
股票价格 财富效应 q效应 消费 投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德伟 徐琼 孙崎岖
本文运用预测方差分解法对我国1993年~2001年货币政策作用的非对称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货币冲击的紧缩效应大于扩张效应,紧缩性货币政策能够有效地抑制经济的过热增长,而扩张性货币政策却无法显著摆脱经济的恶性衰退。因此从对称性角度看,在扩张时期和紧缩时期,货币冲击效果在我国具有微弱的非对称性。
关键词:
货币政策效果 非对称性 预测方差分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