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07)
2023(6394)
2022(5827)
2021(5464)
2020(5016)
2019(11861)
2018(12028)
2017(24931)
2016(13828)
2015(15795)
2014(16116)
2013(16380)
2012(15738)
2011(14480)
2010(14919)
2009(14177)
2008(14379)
2007(13186)
2006(11621)
2005(10695)
作者
(42443)
(35548)
(35141)
(34011)
(22385)
(17127)
(16338)
(13927)
(13084)
(12742)
(11991)
(11778)
(11313)
(11272)
(11263)
(11178)
(11093)
(10499)
(10336)
(10226)
(9040)
(8909)
(8764)
(8163)
(7998)
(7996)
(7924)
(7891)
(7199)
(7120)
学科
(61127)
经济(61068)
(36842)
管理(36336)
方法(30312)
(27896)
企业(27896)
数学(27490)
数学方法(27302)
中国(19013)
(17550)
(16682)
(14478)
(12913)
(12884)
贸易(12879)
(12533)
(11393)
银行(11362)
地方(11220)
农业(10998)
业经(10887)
(10847)
(9992)
金融(9990)
(9857)
财务(9835)
财务管理(9806)
企业财务(9268)
(9178)
机构
大学(213251)
学院(210448)
(90886)
经济(88998)
管理(77846)
研究(73357)
理学(66397)
理学院(65599)
管理学(64580)
管理学院(64166)
中国(56491)
(45665)
科学(44457)
(43816)
(39360)
(37610)
研究所(35459)
财经(34774)
中心(33021)
(32101)
业大(31451)
(31352)
农业(29954)
北京(29464)
经济学(29126)
(27257)
师范(26965)
经济学院(26650)
财经大学(25669)
(25462)
基金
项目(129567)
科学(100186)
研究(93957)
基金(93101)
(81032)
国家(80389)
科学基金(66774)
社会(58648)
社会科(55519)
社会科学(55498)
(49946)
基金项目(49278)
教育(43378)
(42694)
自然(42462)
自然科(41376)
自然科学(41360)
自然科学基金(40646)
资助(39444)
编号(38938)
成果(32882)
(30015)
重点(29578)
(28518)
课题(26728)
(25867)
教育部(25303)
科研(25167)
创新(24342)
(24329)
期刊
(100236)
经济(100236)
研究(64913)
中国(37314)
学报(33926)
(33462)
(33462)
科学(30751)
管理(26412)
大学(24900)
学学(23507)
农业(21957)
(21427)
金融(21427)
教育(18460)
财经(17717)
技术(16900)
经济研究(16607)
业经(16462)
(15225)
问题(14852)
(12395)
理论(11604)
(11268)
技术经济(11225)
商业(10989)
统计(10985)
实践(10407)
(10407)
国际(9984)
共检索到314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维志  
人口年龄是人口状况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人口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可以说是现代人口统计学区别于古代人口统计学的显著标志之一。古代人口统计主要侧重于统计户数、丁口数,对年龄构成研究不多。有时为了抽丁抽税,对年龄也有一些大概区分,如黄、小、中、丁、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席玮  于学霆  
预测未来人口变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相应政策的重要依据,当前所有关于人口结构变动所带来的影响的有关研究,分析的前提都离不开对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动的预测。文章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应用队列要素法对我国2013-2035年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情况进行预测,探索未来人口结构演变的趋势,分析其对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思家  
本文根据生命周期假说和家庭储蓄需求假说,建立了动态面板回归模型,用以分析近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他影响因素:我国居民储蓄率受惯性影响较大,因此,在短时间内,储蓄率应该不会产生较大的变化;其次它还受到少儿抚养比变化的影响,而由于我国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可能会导致抚养比持续下降,那么这就会带来储蓄率的持续上升;同时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也会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率;最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对居民储蓄率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如果不存在剧烈经济波动,居民储蓄率就不会产生大的变化或者趋势性改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玉周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居民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城乡居民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消费结构均具有显著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大于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影响;少儿抚养比下降、老年抚养比上升,使得人们对基本消费的需求下降,对其他消费品需求不断上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孟向京  
以控制人口数量增长为方针的计划生育,无疑会对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及早预见到它的未来,防患于未然,是十分必要的。但年龄结构优化的标准是什么,究竟怎样的年龄结构才算最优,如何实现年龄结构的优化?这些问题无论在定性还是定量上,还都缺乏统一的、明确的认识。由于它关系到我们今后人口发展战略方案的选择,因此,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继军  任志成  程瑶  
从人口年龄结构视角解读了中国经济"高储蓄、高投资、高顺差"的成因。研究表明,老年人口抚育负担的上扬降低了储蓄率和外贸顺差,支持了生命周期假说。但是,少儿人口抚育负担的下降却未能抑制储蓄率和外贸顺差的上扬,我们将其归因于代际间的"利他主义"和"内生化的劳动供给",当家庭中子女数量减少时,用于未来教育、婚嫁等目标性支出随之下降,反而刺激了当期消费;在家庭子女数量增加时,父母有可能选择减少支出或者选择用劳动替代闲暇。本研究的政策涵义在于培育针对劳动适龄人口新的消费热点、延迟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毛中根  孙武福  洪涛  
老龄化对老龄人口自身消费将产生影响;老龄化通过影响储蓄率、劳动供给、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将间接作用于消费需求。实证分析表明:收入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显著,收入越低的地方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老年抚养比的提高是导致居民消费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城乡比较显示:人口老龄化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不显著;少儿抚养比的提高显著增加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支出;老年负担率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而对农村居民的影响比较微弱。东中西部地区比较表明: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中部、西部、东部;老年负担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东部、中部、西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祥  高波  
在人的生命周期中,随着收入水平与偏好结构的变化,住房需求将发生变化。人口因素还会影响经济增长率、储蓄率等因素进而对住宅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1995~2009年的宏观数据考察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对住宅供给、住宅消费与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发现:50~64岁人群占总人口比重与住宅供给、消费及房价显著正相关;处于婚龄的15~29岁人群占比与住宅消费及房价显著正相关;65岁以上人群占比则与住宅供给负相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  
本文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3-2016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以社会保障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社会保障水平影响下人口年龄结构对居民消费的非线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口总抚养比和少儿抚养比对居民消费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效应,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其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逐渐由负向转变为正向,呈"U"型曲线;老年抚养比变量对居民消费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随着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该作用越来越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查奇芬  郭燕  
高储蓄率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人口年龄结构与居民储蓄率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文章基于江苏省1995-2010年人口抚养负担比和居民储蓄率的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江苏省人口抚养负担比同城乡居民储蓄率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得出二者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同时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进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并绘制出脉冲响应分析图。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本文针对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的矛盾 ,对老年人口规模与人口老龄化关系 ,提高目前生育率的结果 ,抚养比的实质内容 ,“四二一”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人口总量控制与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双方矛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明确提出了总量第一、结构第二的观点和论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友华,米勒·乌尔里希  
本文对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合理性、评判标准及其参照人口的选取等理论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 ,提出了性别比正常波动范围的估算方法 ,构造了度量人口的性别、年龄及其两者合理程度的指标 ,建立了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标准 ,并将这些结果应用于对德国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历史演变过程的分析之中。分析表明 :德国人口至今仍保留有受战争创伤的痕迹 ,男性人口短缺是战后德国在人口性别结构上所表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德国人口性别结构不断趋于改善。受战后婴儿热与 60年代中期以来出生率的急剧下降的影响 ,德国人口年龄结构趋于恶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虹  秦留志  金永利  
以中国2001—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基于SYS-GMM方法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对于农业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少儿抚养比对农业投资产生显著负向影响,老年人口抚养比对农业投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长的总体效应和上一期的农业投资对农业投资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城镇化率对农业投资产生显著负向影响。最后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书斌  
本文从农村非农人口工作与生活空间匹配演化的角度,重新审视非农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本文主要结论有:(1)区层面的城区产业配置比例提高缓解了城市化滞后,但在县层面无显著影响。(2)区城区产业人均利润比例提高通过增强城区社会保障水平,缓解了区城市化滞后,而县未能成立,此为区县城市化滞后分异提供了重要解释。(3)随着区提供就业能力增强,区与县的城区利润率和人均利润比例的差距拉大推动了区县城市化滞后分异。(4)在大龄劳动人口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随着区提供就业能力增强,区城区就业和资产比例提高促进了到区务工人员返回县城置业,从而缓解了县城市化滞后。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李建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