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8)
2023(14516)
2022(12624)
2021(12043)
2020(9936)
2019(23237)
2018(23322)
2017(45282)
2016(24529)
2015(27940)
2014(28178)
2013(28130)
2012(26387)
2011(23924)
2010(24309)
2009(22498)
2008(22330)
2007(20002)
2006(18310)
2005(16950)
作者
(73150)
(59969)
(59896)
(56746)
(38413)
(28746)
(27394)
(23455)
(22972)
(21879)
(20580)
(20407)
(19234)
(19181)
(18595)
(18483)
(17900)
(17538)
(17317)
(17207)
(15202)
(14812)
(14586)
(13693)
(13570)
(13547)
(13547)
(13527)
(12193)
(11844)
学科
(102000)
经济(101880)
管理(69739)
(66942)
(54218)
企业(54218)
方法(41445)
数学(35307)
数学方法(34890)
中国(32315)
(28355)
(26959)
(26945)
银行(26812)
地方(25490)
(25394)
(24991)
业经(23869)
(21232)
金融(21230)
(20650)
(19558)
贸易(19539)
(18931)
农业(18825)
理论(16356)
(16287)
技术(16030)
环境(15705)
(15361)
机构
大学(354532)
学院(352458)
(140970)
管理(138334)
经济(137560)
研究(121109)
理学(116859)
理学院(115513)
管理学(113670)
管理学院(113013)
中国(98969)
(78090)
科学(73248)
(69583)
(61855)
(56156)
中心(55831)
研究所(55323)
(54472)
财经(53959)
北京(50903)
业大(49316)
(48777)
(48191)
师范(47788)
(45279)
(43587)
农业(43561)
经济学(41355)
财经大学(40026)
基金
项目(225476)
科学(176338)
研究(168548)
基金(161216)
(139016)
国家(137784)
科学基金(117741)
社会(104145)
社会科(98533)
社会科学(98507)
(87912)
基金项目(85708)
教育(77095)
自然(75533)
(74104)
自然科(73717)
自然科学(73702)
自然科学基金(72353)
编号(70565)
资助(67187)
成果(59038)
(51048)
重点(49997)
(49762)
课题(48814)
(46333)
项目编号(43486)
创新(43138)
教育部(42666)
科研(42487)
期刊
(165807)
经济(165807)
研究(115350)
中国(73947)
管理(52774)
(52160)
学报(51979)
(51299)
科学(48529)
(48106)
金融(48106)
教育(43160)
大学(39401)
学学(36553)
农业(34894)
技术(30402)
业经(28129)
财经(26448)
经济研究(25486)
(22354)
问题(22128)
图书(21282)
理论(20100)
实践(18429)
(18429)
技术经济(17183)
(17143)
(17020)
现代(16544)
商业(16373)
共检索到555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尹龙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 ,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 ,导致了网络银行的出现。虽然对网络银行的认识还有一定分歧 ,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 ,但普遍认为网络银行将成为下一世纪银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我国的网络银行起步较晚 ,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快速、跳跃性、单一形式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使我国网络银行存在着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性问题 ,而且在安全、信息、发展模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问题。为促进网络银行的进一步发展 ,进行适宜的监管是必要的 ,但在监管策略上需要注意监管框架、次序 ,市场进入、退出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田世宏  
我国的网络银行业务处于初级阶段,但传统监管目标、模式与手段、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格局、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等面临冲击。完善与网络银行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提高网络金融的技术水平、充分考虑网络银行业务的风险,建立统一监管模式,是促进我国网络银行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晋  任丽耀  
网络银行作为现代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纽带,其产生发展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对原有适用于传统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金融监管机制提出了挑战。本文首先分析了网络银行的发展对金融监管机制的影响,然后从网络银行的风险及监管角度分析了网络银行的发展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  张成虎  
网络银行是技术进步与金融产业相结合的产物 ,给传统中央银行监管提出了新课题。本文分析了网络银行对监管体制的挑战 ,概括介绍了国际实践经验与通行做法 ,结合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现实国情 ,提出了构建适应我国网络银行发展的金融监管体系设想。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于南  
互联网时代造就了网络银行,它在 开放的运行环境中,通过电子虚拟服务方式提供真实的银行业务,它能够以低廉的交易费用、无时空限制地交叉销售产品,向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获取客户资源。网络银行的优势使其具备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其运行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技术风险、银行业务中的操作风险、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银行不利选择及道德风险、法律风险等,构成了网络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障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渝徽  
由于金融创新 ,金融全球化的发展 ,特别是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增强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开始将银行监管放到了重要的位置 ,我国也成立了专门的银监局对银行业经营风险 ,经营状况进行监管。本文就我国银行监管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进行讨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钱俊  孙旋  
影子银行失去监管被很多学者认为是引起美国次贷危机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我国影子银行发展迅速,规模迅速扩张。本文认为,影子银行的健康发展有利于金融创新,但影子银行的内在的脆弱性容易给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系统性风险。本文从金融脆弱性、信息不对称以及金融创新等角度梳理了影子银行监管的理论依据,在分析我国影子银行监管现状的基础上,从监管理念、监管部门的协调合作、重点监管范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麟  李华章  
影子银行走到了阳光下,有利于中国金融机构明晰改革路径,强化金融市场改革的信心,加速与国际经营管理、国际金融市场接轨的步伐影子银行:概念中性,范围适度国际金融危机后,业界对于影子银行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影子银行定义,即正规银行体系以外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机构主体和经营活动。在狭义的定义中,影子银行可概括为三类: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管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不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德  
网络银行的发展使监管复杂化,监管当局要适应这一变化。各国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分两个层次:企业级监管和行业级监管;对网络银行的监管形成了美国和欧洲两种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阳希  万幼清  
金融活动全球化、金融业务纷繁化、金融创新复杂化以及市场维度多元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影子银行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肆扩张。近年来,国内影子银行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别是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和脆弱性备受争议。本文从国内外影子银行产生与发展入手,系统梳理了包括影子银行对金融体系的意义、国内影子银行的特征、风险来源及监管等影子银行体系研究的主要问题,旨在客观认识风险状况并对其合理发展提出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蓝虹  穆争社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推动金融创新与深化、提升社会融资效率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应高度关注其发展中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本文在借鉴主要经济体促进影子银行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影子银行监管,促进其良好发展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构建前瞻性监管制度、完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及处理好与金融创新的关系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钟磊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及现状影子银行体系又称"平行银行系统"或"准银行"1,它是指向企业、居民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期限配合和提高杠杆率等服务,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替代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机构、市场、工具和方法。从功能作用看,影子银行体系通过有形或无形实体发挥着信用中介的信贷融通职能;从风险角度看,影子银行体系与传统银行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刘元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改革与发展的产物,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十分鲜明的自身特点。自1995年国务院决定在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城市商业银行以来,已经有112家城市商业银行相继开业。9年多来,城市商业银行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和改革、发展的方针,在积极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自己的市场空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市场信誉逐步提高,为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与开放作出了成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