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3.88.171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5)
2023(12200)
2022(10629)
2021(9672)
2020(8453)
2019(19554)
2018(19512)
2017(38415)
2016(20845)
2015(23534)
2014(24040)
2013(24088)
2012(22943)
2011(20975)
2010(21695)
2009(20381)
2008(20358)
2007(18710)
2006(16702)
2005(15640)
作者
(62552)
(52214)
(52024)
(50150)
(33548)
(25106)
(24011)
(20244)
(19520)
(19064)
(17925)
(17366)
(17035)
(16774)
(16346)
(16224)
(15815)
(15323)
(15320)
(15049)
(13334)
(12975)
(12788)
(11939)
(11938)
(11770)
(11701)
(11638)
(10786)
(10327)
学科
(105159)
经济(105062)
管理(55879)
(53376)
(41054)
企业(41054)
方法(40921)
数学(36136)
数学方法(35789)
中国(28180)
(25130)
(24132)
地方(22764)
(21178)
(19749)
业经(19072)
(17643)
贸易(17632)
(17081)
农业(16748)
(16413)
银行(16382)
(15656)
(15334)
金融(15332)
地方经济(14442)
(14068)
财务(14030)
财务管理(13983)
理论(13821)
机构
大学(311539)
学院(310878)
(138240)
经济(135335)
管理(111515)
研究(110230)
理学(94086)
理学院(92953)
管理学(91283)
管理学院(90676)
中国(85199)
(66718)
(66239)
科学(65235)
(57824)
(52377)
研究所(51686)
财经(51591)
中心(49518)
(49314)
(46486)
经济学(44386)
业大(43537)
北京(42930)
农业(40998)
(40549)
师范(40157)
经济学院(39892)
(39027)
(38668)
基金
项目(188648)
科学(146496)
研究(138772)
基金(135387)
(117667)
国家(116685)
科学基金(97852)
社会(87756)
社会科(83086)
社会科学(83060)
(73363)
基金项目(70524)
教育(64314)
(61405)
自然(61067)
自然科(59573)
自然科学(59550)
自然科学基金(58506)
资助(57070)
编号(56824)
成果(48178)
重点(43059)
(42475)
(41874)
课题(40084)
(38133)
(37343)
国家社会(36418)
教育部(36274)
科研(35974)
期刊
(162746)
经济(162746)
研究(100562)
中国(64190)
(52926)
学报(48483)
(47393)
科学(43119)
管理(42209)
大学(36450)
学学(34133)
教育(33540)
(32373)
金融(32373)
农业(31207)
技术(27851)
经济研究(27601)
财经(26930)
业经(24273)
(23310)
问题(21703)
(18645)
技术经济(17297)
统计(16593)
(16481)
国际(15618)
理论(15353)
商业(15180)
(14301)
(14210)
共检索到48894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键  蓝文永  徐荣华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但就业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出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与就业增长缓慢相偏离的问题,本文利用1978—2005年的有关数据对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就业增长率的关系做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就业弹性与经济增长是负相关的,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是弱正相关的。本文对此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龚玉泉  袁志刚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 按照西方经济理论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一国或地区的GDP增长是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和劳动力增加等因素长期作用的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肖灵机  徐文华  熊桂生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一致性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而我国在制度转型中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出现了不一致或就业弹性偏低的现象,本文从制度的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解释。政府政绩评价制度、收入分配制度、产权制度和人力资本制度等问题作出新的安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婧  纪志耿  张红扬  
我国长期存在要素配置扭曲,具体表现为资本要素配置扭曲、土地要素配置扭曲、劳动要素配置扭曲和能源要素配置扭曲。这对劳动力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一是资本要素向国有企业集中导致国有部门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二是土地要素向非农产业集中导致失地农民问题更加严峻;三是劳动要素向低薪酬领域集中导致民工荒问题时隐时现;四是能源要素向重化工业集中导致能源替代劳动的强度增大。对此,我国必须理顺资本使用价格、工业用地价格、能源使用价格,使经济增长模式真正由资本驱动和资源驱动转变到技术驱动和劳动力驱动上来。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耿志飞  
本文基于全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不同地区结构一致性的具体特征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要素禀赋结构的一致性可能并不是经济增长的唯一决定因素,而且从短期来看可能还会得出相反的结论。但是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长期发展趋势来看,则具有非常好的解释力。因此,地方政府应该要结合自身的禀赋水平发挥比较优势,切不可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热门"产业或者贪大求全,导致全国产业结构趋同以及产能过剩。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晓华  
本文对我国工业增长情况与上市公司成长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上市公司的成长速度滞后于工业的增长速度。由于数据限制,利用规模以上工业代替全部工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二者的差距,但上市公司成长滞后于行业增长的结论并没有因此而改变。股票发行制度所导致的上市公司质量差、国有企业比重高以及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可能是造成二者差异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海英  张纯洪  
经济增长不仅表现为经济规模的数量扩张,还表现为增长质量的提高,是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统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转轨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中国经济在规模总量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提高,而且近年来这种差距有明显增大的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建华  
经验数据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转移随经济增长起伏出现波动变化。波动一致性耦合源于最大变量宏观经济状况和居间变量三元劳动力市场及自身变量转移劳动力过渡特征、弱势特质。鉴于就业空间转换机制缺失,为减少因波动与反复而带来的社会震荡,规避农户家庭收入风险,主张构建农村劳动力城乡间有序流动和有利就业的平滑机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文进  
随着近几年我国统计反映的经济增长率与人们实际感觉之间的差异 ,国内外有不少人对我国经济增长率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认为我国的统计方法高估了实际增长率。这种怀疑 ,无论从统计技术还是从一些指标间的关系看 ,都是有一定根据的。但笔者认为 ,我国实际的经济增长率 ,不仅不是如人们认为的那样被高估 ,而是被严重低估了。近些年经济增长率与实际感觉之间的不一致 ,则是经济结构与分配结构变动造成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于林  
经济持续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也是世界各国政府制订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这两个指标的相互关系问题一直都备受经济学界关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关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就经济增长与就业在中国的非一致性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解决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对称性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昆亭  周炎  
长期经济增长的一致理论已成为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新方向。现有的研究多重视模型结构的构造,而忽视对多种因素的兼容考虑,特别是对文化社会环境的考虑。本文拟建立兼顾多种因素的一致理论模型,研究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系统解释现代增长和大分流的形成过程,并对穷国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是形成大分流的基本原因;单一因素不足以形成分流;文艺复兴激励重商主义的形成以及新大陆在同一历史时期的巧合,使欧洲工业革命的初始条件变得成熟,并最终形成分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夕红  李长青  张国荣  籍卉林  白双柱  
论文从全社会节能的角度提出全社会能源效率的概念,构建了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并基于1997—200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Malmquist DEA方法测算了广义技术进步指数并进行分解,然后运用面板方法分析了经济增长质量与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质量与能源效率是不完全一致的,具体表现为:改善环境质量与提高能源效率是一致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能够促进能源效率,但出口比重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会抑制能源效率的改进。技术进步、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对全社会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技术效率的作用大于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削弱了技术进步的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本·S.伯南克  里菲特·S.戈卡伊纳克  林忠  王慧  
为了探讨长期经济增长的外生性问题,本文利用Mankiw,Romer和Weil(1992)提出的实证分析框架来检验平衡增长路径下的经济增长模型,借助这个框架重新考察了索洛增长模型中的变量,并对几个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和TFP增长率进行了估计。根据对模型和增长率的估算结果得出本文的主要结论,即长期经济增长与储蓄率等行为变量显著相关,而这种相关性很难由外生增长模型来解释。因此,未来的实证研究方向应主要集中于对内生增长模型的探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苟文峰  
我国经济增长对城乡总体就业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明显的,但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动趋势并不一致。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以适度的经济增长实现就业的稳定与增长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变化特征,目前我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为9.6%,有效促进就业增长的经济适度增长区间应为8.2%~11%。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甘家武  
经济增长是税收增长的源泉。作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核心的指标GDP,许多经济学家在对税收进行分析时,经常用GDP指标作对比分析。然而,近年来我国连续几年税收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是不是GDP增长能与税收增长划上等号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