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21)
- 2023(5655)
- 2022(5125)
- 2021(4857)
- 2020(4504)
- 2019(10780)
- 2018(10997)
- 2017(23287)
- 2016(12724)
- 2015(14511)
- 2014(14873)
- 2013(15025)
- 2012(14472)
- 2011(13310)
- 2010(13499)
- 2009(13082)
- 2008(13230)
- 2007(12200)
- 2006(10638)
- 2005(9722)
- 学科
- 济(55364)
- 经济(55311)
- 管理(33276)
- 业(33036)
- 方法(28182)
- 数学(25712)
- 数学方法(25533)
- 企(24093)
- 企业(24093)
- 农(17384)
- 中国(15924)
- 财(14213)
- 制(12390)
- 贸(12163)
- 贸易(12159)
- 易(11858)
- 农业(10730)
- 学(10605)
- 银(10065)
- 银行(10043)
- 业经(9847)
- 行(9605)
- 地方(9361)
- 融(8650)
- 金融(8648)
- 和(8157)
- 务(7907)
- 财务(7890)
- 财务管理(7862)
- 体(7678)
- 机构
- 大学(192768)
- 学院(191709)
- 济(83358)
- 经济(81620)
- 管理(72147)
- 研究(64881)
- 理学(61544)
- 理学院(60889)
- 管理学(59980)
- 管理学院(59625)
- 中国(51002)
- 京(41032)
- 财(39786)
- 科学(39133)
- 农(36193)
- 所(34276)
- 财经(31496)
- 研究所(30869)
- 中心(29981)
- 业大(29325)
- 农业(28913)
- 江(28894)
- 经(28345)
- 北京(26260)
- 经济学(26079)
- 范(24230)
- 师范(23980)
- 经济学院(23892)
- 财经大学(23121)
- 州(22936)
- 基金
- 项目(117151)
- 科学(90282)
- 研究(86121)
- 基金(83498)
- 家(72377)
- 国家(71785)
- 科学基金(59457)
- 社会(53288)
- 社会科(50409)
- 社会科学(50391)
- 省(45566)
- 基金项目(44319)
- 教育(39649)
- 划(38752)
- 自然(37493)
- 编号(36781)
- 自然科(36497)
- 自然科学(36482)
- 自然科学基金(35822)
- 资助(35341)
- 成果(30725)
- 部(27091)
- 重点(26478)
- 发(25742)
- 课题(24648)
- 创(23588)
- 教育部(22792)
- 科研(22772)
- 性(22236)
- 创新(22180)
共检索到284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汤标中
有一句古老的拉丁谚语:“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是为了活着。”在古代汉语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民以食为天”。说明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需要食物,吃饭问题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问题。当今世界,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粮食生产徘徊的情况下,人对粮食的需求与供给的问题更为突出,应予以重视、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风田 陈武
我国农业发展中有个怪圈一直令人费解:一方面是近些年农民卖粮难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大量农民弃耕弃农,粮食浪费数量每年近亿吨;而另一方面却是理论界提出的“人均400公斤粮食不可少”,“我国粮食供给严重不足,决不能放松粮食生产”等论断。另外,随着“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石磊 王学真 高峰
近年来,国际粮食价格不断高涨且波动性日益加剧,而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关联性增强,由此,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将给一国的粮食安全带来较大影响。文章从影响价格的基本面因素供给和需求角度着手,分别考察国际粮食供给波动和国际粮食需求波动影响因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翔
对中国2000年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可能变化进行了系统的预测,指出:粮食总需求受人口增长,人均收入水平提高等因素拉动将呈刚性增长态势,粮食总需求量将达5265亿 kg。同时提出,在稳定现有粮食种植面积的前提下,粮食供给的增长将主要来自粮食单产的提高。怎样把潜在的粮食生产能力转化为现实的、符合需要的粮食生产量将是中国未来粮食供需平衡一项重大艰巨的任务。因此,稳定耕地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控制人口增长,并建立起一个系统、协调、高效和安全的粮食保障体系,将是实现中国未来粮食供需平衡的关键。
关键词:
粮食 供给 需求 预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焦长丰 白人朴
在建立我国粮食供给波动产生和传导图的基础上,分析了粮食供给波动产生或传导的系统内和系统外原因及不同原因在系统中的不同功能,重点分析了市场波动的放大和传导过程,包括农民市场供给粮波动放大的根本原因分析,完全自由竞争的中国粮食供求模型分析和政府行为的作用分析。认为我国粮食供给波动的深层次原因是种粮比较利益的波动,其深层次原因是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平抑粮食供给波动要求发挥政府有效的宏观调控作用,宏观调控政策必须尊重市场对粮食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多个粮食市场主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爱民 徐丽明
在系统分析影响我国粮食供给与需求的各类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情景分析法对我国未来粮食供求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不同情景下各类影响因素对粮食有效供给的可能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农业技术研究、应用与推广是解决未来我国粮食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粮食 有效供给 约束因素 情景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玉 成升魁 谢高地 刘爱民 鲁春霞 王洋洋
论文基于城市和农村人口及其人均食物消费、粮食工业产品产量、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单位面积种子用量等估算了2013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实际消费量和合理膳食结构下的理想消费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稻谷、玉米、小麦和薯类以国内生产为主,大豆主要依赖进口;我国稻谷和小麦以口粮消费为主,玉米和豆类以饲料用粮消费为主,薯类以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消费为主;稻谷、小麦、玉米和薯类结余量较大,豆类结余量少;按照现有的饮食结构,只需要71%的稻谷生产量和52%的小麦生产量就能完全满足口粮需求。未来应关注稻谷和小麦口粮生产,实施全过程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晨 张文博 王济民
[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供给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和时空变化特征,自然条件、经济因素及政策因素都不同程度驱动形成当前粮食供给格局,该文通过对我国粮食供给情况时空变迁及过去产能提升路径分析,提出未来粮食产能提升可能的增长途径。[方法]以粮食增产的角度重新划分粮食供给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此基础上使用标准差椭圆描绘粮食增产的空间格局变化路径,并运用供给反应模型分析粮食供给增长的驱动因素,使用实证方法分析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的潜力和方向。[结果]研究发现我国粮食供给经历了1978—1998年、2003—2015年、2019年至今3个粮食供给增长阶段,在这3个阶段中粮食增产重心由西南—东北—西北移动,稻谷增产重心不断向东北偏移,小麦增产重心各阶段变化不大,玉米增产重心由西南—东北—西北移动,大豆增产重心由东北—西南—东北移动。通过供给反应模型分析粮食供给增长驱动因素发现,粮食价格的提高、农业政策的实行对粮食供给有正向影响,而化肥价格的提高、自然灾害的增加对粮食供给有负向影响。地区经济发展与粮食供给增长趋势相反,粮食供给区域特征明显。[结论]总结过去粮食供给增长经验和路径,为保证未来粮食产能提升提出以下建议:应优化粮食产业布局,缓解粮食增长重心与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配置之间的矛盾。发挥粮食价格和农业政策对粮食生产的激励作用,保证农民粮食生产价格预期的稳定性。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粮食供给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从而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玉 成升魁 谢高地 刘爱民 鲁春霞 王洋洋
论文基于城市和农村人口及其人均食物消费、粮食工业产品产量、肉蛋奶水产品产量、单位面积种子用量等估算了2013年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实际消费量和合理膳食结构下的理想消费量。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稻谷、玉米、小麦和薯类以国内生产为主,大豆主要依赖进口;我国稻谷和小麦以口粮消费为主,玉米和豆类以饲料用粮消费为主,薯类以工业用粮和饲料用粮消费为主;稻谷、小麦、玉米和薯类结余量较大,豆类结余量少;按照现有的饮食结构,只需要71%的稻谷生产量和52%的小麦生产量就能完全满足口粮需求。未来应关注稻谷和小麦口粮生产,实施全过程监管以及资金和技术支持,其他用途或品种的粮食生产应由市场主导。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邹新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龚子同 陈鸿昭 骆国保 张甘霖
土地和粮食问题是我国农业的两个基本问题,对下个世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从土壤学角度,分析土地与粮食生产的动态变化,探讨下个世纪如何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中长期粮食供需平衡的对策。
关键词:
土地,粮食,动态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吕新业 胡非凡
本文在对粮食消费因素、生产因素、进口因素进行趋势性分析基础上,对稻谷、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品种进行供需预测认为,2020年我国粮食消费、生产与进口量分别为6.93亿吨、6.44亿吨与0.49亿吨。为保障粮食安全,应积极实施国家食物安全新战略,积极改善进口粮食环境条件与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机制,系统做好粮食产能的预警与调控工作。
关键词:
粮食 供需预测 分品种 二次移动平均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任兵雪 高培琦
当21世纪逼近时,中国面临着每年耕地减少30万公顷左右、人口增长1400—1500万的严峻局面,已经引起国内外理论界和决策界的广泛关注。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理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上曾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的文章,非常悲观地认为,到203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光泗 钟钰
文章结合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状况,对2013~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进行预测分析。研究发现:2020年之前,我国粮食供求依然处于相对紧张状态,尤其是粮食供求的结构性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凸现;粮食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稻谷、玉米的消费需求增长较快,而小麦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能够保持持续的增长,其中稻谷与玉米的产量增长幅度较大,但这取决于单产的增长与生产面积的稳定。
关键词:
粮食 谷物 生产 消费 形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温厉 温铁军
中国粮食供给周期与价格比较分析温厉温铁军一、本文基本观点1.造成粮食1996年达到最高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价格,即1993年粮食调价以来,连续3年较大幅度高于“天花板”(即国际市场价格)的国内价格。在中国农地承载9亿农业人口的基本国情矛盾制约下,要防止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