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3239)
2022(2747)
2021(2721)
2019(5535)
2018(5550)
2017(12484)
2016(6622)
2015(7896)
2014(7870)
2013(8212)
2012(7826)
2011(7235)
2010(7326)
2009(7281)
2008(7201)
2007(6765)
2006(6273)
2005(6021)
2004(5412)
2003(5165)
作者
(20004)
(16563)
(16179)
(15585)
(10286)
(7713)
(7600)
(6240)
(6236)
(6040)
(5444)
(5404)
(5269)
(5184)
(5162)
(5096)
(4928)
(4764)
(4698)
(4668)
(4198)
(4044)
(3934)
(3835)
(3747)
(3696)
(3683)
(3481)
(3324)
(3117)
学科
(30860)
经济(30828)
管理(18025)
(17326)
方法(15400)
数学(14500)
数学方法(14449)
(12271)
企业(12271)
中国(11137)
(9259)
(8566)
(8031)
贸易(8025)
(7862)
(7680)
银行(7673)
(7487)
(7467)
(6863)
金融(6863)
市场(5840)
(4949)
业经(4938)
农业(4800)
(4568)
制度(4567)
体制(4218)
(4172)
(4052)
机构
大学(106770)
学院(105360)
(51320)
经济(50409)
管理(39988)
研究(35511)
理学(33504)
理学院(33216)
管理学(32863)
管理学院(32668)
中国(31795)
(26711)
(22746)
财经(20967)
(19034)
(18221)
科学(17582)
经济学(16835)
(16166)
中心(16135)
财经大学(15755)
研究所(15738)
(15590)
经济学院(15345)
北京(15196)
农业(12810)
业大(12755)
(12507)
金融(12312)
(12168)
基金
项目(57077)
科学(44849)
研究(43575)
基金(42582)
(36097)
国家(35820)
科学基金(29970)
社会(28410)
社会科(26995)
社会科学(26986)
基金项目(21916)
教育(19981)
(19907)
资助(18851)
编号(18351)
自然(18083)
自然科(17623)
自然科学(17617)
(17477)
自然科学基金(17314)
成果(15565)
(14390)
教育部(12580)
重点(12281)
课题(12050)
人文(12042)
(11909)
国家社会(11816)
(11741)
社科(11583)
期刊
(59234)
经济(59234)
研究(37310)
中国(20831)
(18819)
(17236)
金融(17236)
管理(15826)
(14441)
学报(12572)
科学(12247)
财经(11531)
经济研究(10333)
大学(10113)
业经(9960)
农业(9910)
(9839)
学学(9558)
问题(8899)
(8411)
教育(7987)
技术(7985)
理论(7957)
国际(7175)
实践(7070)
(7070)
商业(6784)
技术经济(5738)
经济问题(5425)
统计(5414)
共检索到170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常向阳  
对我国粮食市场“买难—卖难”波动的反思常向阳1996年粮食丰收后,随之而来的“卖粮难”困扰了全国的粮食市场。这是继1982年至1984年的“卖难”、1985年至1988年的“买难”、1990年至1992年的“卖难”、1993年至1995年的“买难”后...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静  吴海霞  
文章利用ARCH类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小麦、玉米、大豆市场价格波动特征和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小麦、玉米、大豆价格变化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和集簇性;小麦和玉米的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玉米市场要求高风险高回报。同时,从长期来看,小麦市场价格波动是引起玉米市场和大豆市场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但玉米、大豆市场价格波动不是小麦市场价格波动的格兰杰原因;玉米市场价格波动和大豆市场价格波动之间互为格兰杰原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海霞  王静  
本文利用1998年1月9日至2012年6月22日全国小麦、玉米、大豆批发市场价格指数周数据,结合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运用BEKK-GARCH模型分别分析了价格双轨制条件下和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小麦、玉米、大豆市场间的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双轨制条件下,粮食市场间存在小麦市场与玉米市场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和小麦市场到大豆市场、玉米市场到大豆市场的单项波动溢出效应;在市场化条件下,粮食市场间存在玉米市场与大豆市场间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和小麦市场到玉米市场、大豆市场到小麦市场的单项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连生  
造成我国粮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很多,包括国际粮食市场环境、国家粮食政策、国内粮食产量、粮食生产和流通成本等。在粮食行业中,物流成本的"效益背反"存在于企业物流活动的方方面面,如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效益背反"、物流各功能之间(运输、储存、包装、装卸等)"效益背反"、全社会物流资源"效益背反"。针对目前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占粮食销售价格比重过大且一直居高不下的情况,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对我国粮食仓储节点布局和粮食物流过程进行优化,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削弱粮食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整合资源降低"效益背反"对粮食物流成本的负面影响,积极推广第三方粮食物流外包,完善基础性建设,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波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先德  王士海  
近几年国际粮价的急剧波动对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在世界粮食供求变化、出口限制政策以及国际资本投机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国际粮价急剧震荡并在很短的时间内飙升至30年以来的历史高位,此后又快速回落。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既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但总的来说影响相对较小。本文最后从耕地保护、市场调控以及国际合作等方面提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政策思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雪  刘乃郗  张姝  
[目的]为了估计价格支持政策对不同粮食品种期现货价格波动的直接影响,实证分析和比较了政策及其调整对粮食期现货价格波动的实施效果影响,为深化粮食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证支撑。[方法]利用稻谷、小麦、玉米和大豆的现货与期货价格日数据,将政策以虚拟变量的形式引入GARCH模型实证分析最低收购价政策、临时收储政策及其调整对平抑粮食期现货市场波动的作用。[结果]价格支持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产生了显著影响,最低收购价政策能够明显降低稻谷和小麦现货市场的波动程度,但对期货市场波动的作用则相反;玉米和大豆临时收储政策的取消导致现货市场波动性提高,而对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存在差异。[结论]价格支持政策具有降低价格波动的作用效果,政策调控效果与实施品种的国内供求及市场形势、国内外市场的联系程度密切相关,政策的完善还需关注对期货市场波动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平社  张峰  
对全国粮食市场波动的评析和思考李平社,张峰1993年10月份开始在全国发生的粮食市场波动,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价格后发生的第一次波动,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以往在计划体制下发生的历次波动比较,具有根本的不同和全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曾伟  
当前全球粮食供求基本面较为脆弱,部分品种产需趋紧、区域性结构性矛盾突出,价格处于高位水平。受供需错配、俄乌冲突、出口限制政策、货币政策和能源价格等因素影响,国际粮食价格剧烈波动。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国际粮食市场波动对国内口粮安全影响有限,但玉米、大豆和食用植物油等进口量较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粮食品种受国际粮价上涨影响较大。面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我国要立足国内供应,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开源节流,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外防输入性风险,加强粮食市场监测和调控力度;主动作为,加强粮食国际合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海霞  杨建飞  
基于1998年1月9日至2012年12月14日全国小麦、玉米和大豆的批发价格指数周数据,利用ARCH类模型对我国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市场价格波动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小麦、玉米和大豆的市场价格波动具有明显的时变性和集簇性;玉米市场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小麦的市场价格波动具有非对称性;玉米市场与大豆市场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价格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娜  牛翠萍  
基于2004年3月~2016年6月粮食收购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建立ARCH-M、EGARCH和CGARCH模型对中国粮食收购价格总指数基本波动特征、总体波动率、长期波动率和短期波动率的规律性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集簇特征;粮食市场并没有呈现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粮食价格指数的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粮食价格波动逐步收敛于稳定状态,最低收购价政策起到了稳定价格作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孟凡新  董彭滔  林小兰  
本文主要从粮食价格的波动入手,分析了粮食价格波动的规律。接下来运用经济学基础理论分析了粮食市场的特点、粮食市场的竞争程度与国际市场的新特点,进而分析了对粮价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减缓粮价波动的对策。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张娜  牛翠萍  
基于2004年3月2016年6月粮食收购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建立ARCH-M、EGARCH和CGARCH模型对中国粮食收购价格总指数基本波动特征、总体波动率、长期波动率和短期波动率的规律性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集簇特征;粮食市场并没有呈现出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粮食价格指数的波动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粮食价格波动逐步收敛于稳定状态,最低收购价政策起到了稳定价格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光泗  曹宝明  马学琳  
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VAR模型分析了中国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利用BEKK模型分析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未表现出显著的协整关系,但随着粮食市场开放程度提高,中国粮食价格与国际粮食价格的协整程度逐渐增强;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具有重要影响,但其影响效果在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中国粮食市场开放强化了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对中国粮食市场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钟钰  李光泗  果文帅  
随着粮食市场价格的频繁波动,使得对于粮食市场调控的讨论日益激烈,社会各界对粮食市场调控效率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为此,运用稻谷、小麦、玉米的月度价格数据,采用ARCH类模型,通过分析粮食价格波动性来实证检验中国粮食市场调控效率。研究得出:我国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在稳定粮食市场、化解粮食价格波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对粮食价格波动具有类似于稳定器的作用,但这种作用随着粮食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而减弱,其中粮食市场调控政策在平抑稻谷与小麦价格波动方面具有较强的作用,在平抑玉米价格波动方面的效率相对较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秉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