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4)
- 2023(12616)
- 2022(10802)
- 2021(9879)
- 2020(8619)
- 2019(19047)
- 2018(18945)
- 2017(36675)
- 2016(20489)
- 2015(22452)
- 2014(22279)
- 2013(22110)
- 2012(20687)
- 2011(18928)
- 2010(19183)
- 2009(18353)
- 2008(18389)
- 2007(16810)
- 2006(15169)
- 2005(14042)
- 学科
- 济(77753)
- 经济(77621)
- 管理(63932)
- 业(59254)
- 企(48683)
- 企业(48683)
- 方法(33621)
- 数学(29045)
- 数学方法(28693)
- 财(25857)
- 中国(24101)
- 制(23718)
- 农(22176)
- 学(18189)
- 业经(17968)
- 银(17041)
- 银行(16995)
- 贸(16483)
- 贸易(16473)
- 行(16229)
- 易(16103)
- 务(15358)
- 体(15344)
- 财务(15321)
- 财务管理(15277)
- 融(14820)
- 金融(14817)
- 企业财务(14522)
- 农业(14097)
- 技术(12796)
- 机构
- 大学(302316)
- 学院(297758)
- 济(121498)
- 经济(118915)
- 管理(108805)
- 研究(102176)
- 理学(92598)
- 理学院(91517)
- 管理学(89977)
- 管理学院(89422)
- 中国(79404)
- 财(63916)
- 京(63490)
- 科学(62413)
- 农(54632)
- 所(53155)
- 财经(49503)
- 研究所(47594)
- 江(46955)
- 中心(46312)
- 业大(45827)
- 经(44730)
- 农业(43149)
- 北京(40160)
- 范(38417)
- 经济学(38091)
- 师范(37920)
- 州(36868)
- 财经大学(36664)
- 院(36327)
- 基金
- 项目(190202)
- 科学(148526)
- 基金(139313)
- 研究(134565)
- 家(123822)
- 国家(122787)
- 科学基金(103042)
- 社会(87447)
- 社会科(82904)
- 社会科学(82882)
- 基金项目(73128)
- 省(72882)
- 自然(66740)
- 自然科(65183)
- 自然科学(65157)
- 自然科学基金(64047)
- 划(62674)
- 教育(62307)
- 资助(56874)
- 编号(52154)
- 成果(44580)
- 重点(43315)
- 部(43002)
- 发(39504)
- 创(39344)
- 制(38350)
- 课题(37275)
- 创新(37015)
- 科研(36857)
- 国家社会(36782)
- 期刊
- 济(137551)
- 经济(137551)
- 研究(93497)
- 中国(61239)
- 学报(54503)
- 财(51423)
- 农(49299)
- 科学(46568)
- 管理(41619)
- 大学(40869)
- 学学(38582)
- 融(33040)
- 金融(33040)
- 农业(31893)
- 教育(31336)
- 财经(26649)
- 经(22808)
- 技术(22386)
- 经济研究(22315)
- 业经(21825)
- 问题(19343)
- 贸(16490)
- 业(16247)
- 版(16113)
- 理论(14579)
- 国际(13835)
- 技术经济(13833)
- 图书(13586)
- 科技(13507)
- 商业(13355)
共检索到459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军 王德勇
票据作为支付、结算、融资的工具,流转是其生命的基本过程,因而票据无因性是票据流通的灵魂。但是我国票据立法对于票据无因性基本采取了消极的立场,对票据的原因关系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而票据实务中却存在突破我国现有票据的立法的冲动,例如无真实交易关系的"票据买卖"案例大量涌现,因此票据立法与现实的冲突成了当前司法难题。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第五条将票据无原因关系的非法贴现支付结算行为纳入犯罪,进一步对我国票据无因性制度的构建形成冲击,在刑法介入的状态下需要重新对票据无因性进行思考,以便既能保留票据无因性制度,又能稳定我国的金融市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保福
无因性作为票据法的基础性原则,早已为世界各国所普遍承认,但是该原则至今仍未在我国法律理论和票据业务实践中形成共识。中国人民银行依然在对商业银行开展票据业务是否坚持真实交易背景进行严格监管,不断对“违规者”进行处罚;司法机关在此问题上的立场也是摇摆不定,不断出现基于原因关系否定票据有效性的裁决。这些因素影响了我国票据的流通,阻碍了票据功能的发挥。因此,完善我国票据立法,确立票据无因性原则已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
票据 无因性 票据法 票据流通 银行票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东伟
文章基于2009年《刑法修正案(七)》对于内幕交易角度的规定,对《刑法修正案(七)》施行后进行并购活动的48个上市公司进行实证检验,得出内幕交易依然存在,但是呈现频率降低同时内幕交易利润不断上升趋势的结论。据此,在证券市场法律体系建设形成一个完善体系的基础上,需要加强法律执行能力,将监管落实到位。
关键词:
刑法修正案(七) 内幕交易 法律监管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袁森庚
我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修正案从立法理念到立法技术均对1997年刑法中关于偷税罪的规定进行了实质性修改,而且蕴含了巨大创新,必将对我国刑法和税法的理论、立法以及司法和税收执法实践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建议对其进行全面的归纳和分析,找出可进一步完善之处,这无疑将有助于丰富我国刑法和税法理论,以便改进立法,指导司法和税收执法实践活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克孟
案情简介李某于2011年9月2日入职某物流公司担任出纳。2012年2月底,公司决定将李某调岗至商务部门、福利待遇不变。李某不同意调岗决定,于2012年3月1日上班打卡后携带公司的保险柜钥匙和银行操作密钥等材料前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同日,公司作出《开除通知》,内容为:"由于李某严重违反公司财务制度,私自携带保险柜钥匙及各类银行操作密钥,在没有和公司确认的情况下外出,导致公司业务无法正常运作,现公司决定对其予以开除处分。"李某收到通知后,与公司完成了工作交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运锋
从近年来的金融犯罪立法态势看,部分条文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破坏了刑法典的稳定性,背离了刑法的谦抑性,条款设置缺乏前瞻性。为了使金融犯罪立法更合理、更科学、更灵活,需从金融犯罪立法的定位、前置刑法制度的完善及刑事条款设置的重构等层面入手,以实现刑法典的稳定、谦抑及超前等目标。
关键词:
刑法稳定性 刑法谦抑性 刑法前瞻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三洋 朱孟超
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罪是本次刑法修订新增的内容之一,其在刑法学界受到冷遇,在现实社会却大量涌现。关于该罪名的制度目的,也即其保护何种法益的问题,存在"文化传统论"与"社会制度论"的分歧。在法益发展的客观化、个体化趋势下,以不特定个体的公平竞争权为基础的国家考试选拔机制,才是本罪的保护法益。维护这一机制,是本罪的制度目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刘三洋 朱孟超
非法出售或提供试题、答案罪是本次刑法修订新增的内容之一,其在刑法学界受到冷遇,在现实社会却大量涌现。关于该罪名的制度目的,也即其保护何种法益的问题,存在"文化传统论"与"社会制度论"的分歧。在法益发展的客观化、个体化趋势下,以不特定个体的公平竞争权为基础的国家考试选拔机制,才是本罪的保护法益。维护这一机制,是本罪的制度目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军
《刑法修正案(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主要的保护法益,既非"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亦非公民的"宪法隐私权",而是"公权主体"及"公权(益)关联主体"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有。正如此,该罪对许多涉及被害人更为隐秘信息或隐私的严重侵害行为难以规制,而对于公权主体以"合法"形式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职务行为更是无能为力。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法益宜调整为包括但不限于"宪法隐私权"的"公民个人的信息自由和安全"或"个人隐私",以更为有效地保护公民与个人信息及隐私相关的重大利益。
关键词:
公民个人信息 隐私 宪法隐私权 犯罪法益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素丽
《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完善了洗钱罪的刑法规定,删除了"明知""协助"等表述,从而改变了洗钱罪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明知"表述的去除使得洗钱罪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另一方面,"协助"表述的去除将自洗钱这种新的犯罪类型引入洗钱罪中。在自洗钱罪名认定时,要严格区分自洗钱行为与不需要处罚的事后行为,从而实现在扩大洗钱罪合法适用的同时保持其教义学的自洽性。
关键词:
洗钱罪 间接故意 自洗钱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郭勇平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税收征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当前《税收征管法》中关于偷税行为的定义已不能适应税收实践的需要。为此,本文认为亟需对《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进行全面的修改。《刑法修正案(七)》为修订《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提供了依据,同时,从法的位阶与效力关系看,适应《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并以其为依据修订《税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条是必须的。
关键词:
《税收征管法》 《刑法》 偷税行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祎苧 文琳
随着国家首例终身监禁案例的宣判,《刑法修正案(九)》对贪污、受贿罪增加终身监禁制度的修改再次进入公众视野。学界对这一修改早已有不同的声音。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总结对终身监禁制度的正面评价,并从多角度对终身监禁之价值进行辨析;同时从法经济学的立场出发,运用刑罚经济分析中的"效用最大化"评价此项制度变动之效率状况。由此得出结论:关于终身监禁制度的正面评价仍有待商榷;从法经济学角度看,终身监禁制度的确立并不能达到增加犯罪成本、降低犯罪率的效果。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郭勇平
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获得通过,将原来的"偷税罪"修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罪",并就该罪的具体规定进行了相应修改。本文对该刑法修正案的立法进步性进行了解析,并对其有待完善之处进行了全面分析。
关键词:
刑法 偷税罪 逃避缴纳税款罪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林雄
《刑法修正案(七)》将偷税罪修改为逃避缴纳税款罪,各界纷纷对此迅速作出分析和解读。本文围绕《刑法修正案(七)》对偷税罪作了哪些重大修改、税务机关应如何适应修正案的实施、新设立的逃避缴纳税款罪是否还存在缺陷等问题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刑法 偷税罪 逃避缴纳税款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刑法修正案(七)》中注册会计师应关注的条文研析
侵犯上市公司利益犯罪之刑法治理——以《刑法修正案》(六)第9条为切入
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具体构建——以《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为基础
日本“特惠关税制度修正案”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分析
论附加福利课税的程序法路径——以《税收征管法修正案》引入自然人纳税识别号制度为重点
中期票据法律制度构建的体系性思考——基于《票据法》和《证券法》统合视角的展开
全国人大常委会“试点授权”要素论——基于《立法法》第13条的规范性思考
关于公司设立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思考——兼论我国公司设立法律制度的完善
个人所得课税制度公平的再思考——兼论一体化所得课税的构建
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再思考——兼论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