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15)
- 2023(6560)
- 2022(5972)
- 2021(5610)
- 2020(5107)
- 2019(11953)
- 2018(12193)
- 2017(25118)
- 2016(13768)
- 2015(15884)
- 2014(16265)
- 2013(16578)
- 2012(15909)
- 2011(14553)
- 2010(14916)
- 2009(14399)
- 2008(14485)
- 2007(13557)
- 2006(12121)
- 2005(10890)
- 学科
- 济(61312)
- 经济(61157)
- 业(36757)
- 管理(35954)
- 方法(30973)
- 企(27617)
- 企业(27617)
- 数学(26329)
- 数学方法(26153)
- 农(19413)
- 中国(19298)
- 财(15387)
- 制(13068)
- 学(12716)
- 业经(12582)
- 农业(12501)
- 贸(12389)
- 贸易(12385)
- 易(12066)
- 和(11338)
- 地方(10532)
- 银(10270)
- 银行(10244)
- 行(9786)
- 理论(9561)
- 融(8851)
- 金融(8848)
- 务(8626)
- 财务(8606)
- 财务管理(8578)
- 机构
- 大学(213742)
- 学院(211450)
- 济(90064)
- 经济(88105)
- 管理(78819)
- 研究(72354)
- 理学(67190)
- 理学院(66415)
- 管理学(65322)
- 管理学院(64924)
- 中国(55681)
- 京(46004)
- 科学(44130)
- 财(43420)
- 所(38376)
- 农(38254)
- 研究所(34535)
- 财经(34497)
- 中心(32858)
- 江(32429)
- 业大(31883)
- 经(30991)
- 农业(30482)
- 北京(29545)
- 经济学(28466)
- 范(27954)
- 师范(27700)
- 经济学院(25918)
- 州(25619)
- 财经大学(25302)
- 基金
- 项目(129995)
- 科学(100583)
- 研究(95169)
- 基金(93187)
- 家(80713)
- 国家(80027)
- 科学基金(66638)
- 社会(60934)
- 社会科(56537)
- 社会科学(56512)
- 省(50224)
- 基金项目(49488)
- 教育(44029)
- 划(42896)
- 自然(41809)
- 自然科(40745)
- 自然科学(40729)
- 编号(40368)
- 自然科学基金(39994)
- 资助(38912)
- 成果(33980)
- 部(30071)
- 重点(29366)
- 发(28102)
- 课题(27165)
- 创(25935)
- 教育部(25384)
- 科研(25214)
- 人文(24527)
- 性(24433)
- 期刊
- 济(101578)
- 经济(101578)
- 研究(63319)
- 中国(41041)
- 农(34794)
- 学报(34026)
- 财(33197)
- 科学(30611)
- 管理(26595)
- 大学(24957)
- 学学(23414)
- 农业(23250)
- 教育(20163)
- 融(19831)
- 金融(19831)
- 财经(17731)
- 技术(16968)
- 业经(16672)
- 经济研究(16301)
- 经(15226)
- 问题(14805)
- 贸(12245)
- 业(11707)
- 理论(11434)
- 技术经济(11161)
- 商业(10709)
- 统计(10671)
- 图书(10323)
- 实践(10260)
- 践(10260)
共检索到3176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红松,吴良国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林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我国的科技情报工作体系,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初具规模(见表1);各个情报机构经过长期的努力,已积累了丰富的馆藏(见表2),为领导决策、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等提供了大量的情报信息服务,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表1:全国科技情报系统基本情况统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晓群 谢科范 李季泽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冯晴 赵颖 王彦
基于ISI 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近五年的论文检索结果,结合DOAJ的开放存取期刊目录,定量分析图书情报学领域ISI高影响力作者引用和发表开放存取期刊论文的实际数据,从利用率角度考察图书情报学领域开放存取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关键词:
开放存取期刊 图书情报学 利用率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渝琳 蒲勇健
面对我国存在大量劳动力结构性失业的严峻现实,本文从劳动力价格与劳动力素质关系的角度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提出针对不同劳动力素质的差别定价不仅有利于企业获得较好收益,而且有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 劳动力素质 博弈分析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周晓梅
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问题分析周晓梅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统包统配"劳动力的格局已被打破。劳动力市场正在形成之中,但进展缓慢。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双向选择难以真正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受到种种限制,严重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究其原因,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向达
劳动力、资本及社会现象经济分析张向达劳动力和资本的供求决定,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替代的容易与否,是衡量一种体制完善与否、企业制度的先进与否和资源配置优化与否的标准之一.从理论上讲,劳动力和资本替代可以从多种方式上来实现.但是如果从体制上研究劳动力和资本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莉 杨印生
本文通过对长春市农村劳动力流动情况的调查,把“关系”作为切入点,采用社会网络分析这一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将其作为一个群体进行社会网络分析,说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社会网络 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晖
本文从经济社会学的全新视角出发,阐述了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不同阶段的影响,分析了先赋性社会资本的双重效应及其产生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社会资本体系、促进农村劳动力顺利流动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学武 顾成军
在构建可变成本函数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调研收集的相关数据,利用广义二阶矩估计方法(GMM2)测算了2001—2014年度新疆22个轻工业和17个重工业行业(子行业)的产能利用率,并判定15个行业(子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最后,提出了企业融资、发展产业链、淘汰落后产能和增加有效投资方面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能利用率 产能过剩 可变成本函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正磊 林振山 管卫华 吴永生
本文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中的农村劳动力—城市劳动力—劳动力市场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来 研究劳动力转移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城市劳动力—劳动力市场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非 常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稳定的城市劳动力规模与稳定的农村劳动力规模呈线性关系,城市劳动力数量是 农村劳动力数量的a倍;当劳动力低效率使用时,盲目增加农村劳动力规模将会导致xe,ye的下降;当 劳动力高效率使用时,将导致xe,ye的增加。我们应该采取合理措施促使农村人口的合理流动,研究结 果对我国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城市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江景
劳动力的国际间流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许多发展中国家以劳动力在国际市场中的充分利用,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掣动力。对于我国这么一个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永照
近年来我国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劳动收入比重偏低会对收入分配公平、消费投资平衡和经济增长质量产生负面影响。文章基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的成因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采用我国2000-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了一个劳动收入比重决定模型,实证检验了经济发展过程中,二元经济转型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劳动收入比重偏低是二元经济转型的特定发展阶段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制约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在二元经济转型过程中,劳动收入比重的变化趋势呈U型规律。
关键词:
农业劳动 劳动力市场 劳动收入 城乡结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谢德成
我国内外部劳动力市场深受二元体制的影响,呈现出劳动者群体固化性特征。劳动者权益悬殊,往往与劳动者的勤勉和能力关联不大。许多企业劳动报酬设计背离《劳动法》精神,同工不同酬现象较为严重。劳动立法在稳定性与流动性上左右摇摆,非典型用工劳动者法定权利设计过低,导致内外劳动力市场转换阻力重重。社会保险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从一定侧面为企业内外劳动力市场的转换形成不良影响。解决这些问题的总体思路是:既要建立公平的就业体制,也要修正不良的市场法律。
关键词:
内外劳动力市场 体制 固化 转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俊峰
本文利用联合国人口司2013年预测数据研究发现:自2015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重将快速下降,且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老化现象也将更加严重。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通过减少有效劳动供给、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受限、加大工资上涨压力等影响劳动力市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