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66)
2023(10857)
2022(9414)
2021(8680)
2020(7673)
2019(17639)
2018(17957)
2017(34924)
2016(19467)
2015(22373)
2014(22909)
2013(22598)
2012(21295)
2011(19388)
2010(19775)
2009(18909)
2008(18980)
2007(17555)
2006(15413)
2005(14229)
作者
(58337)
(48806)
(48664)
(46657)
(30836)
(23193)
(22389)
(19150)
(18213)
(17484)
(16573)
(16342)
(15631)
(15495)
(15405)
(15174)
(15036)
(14394)
(14307)
(13990)
(12433)
(12189)
(11951)
(11104)
(11091)
(11046)
(10935)
(10865)
(9957)
(9807)
学科
(77161)
经济(77045)
管理(58986)
(53904)
(43617)
企业(43617)
方法(34957)
数学(30762)
数学方法(30466)
(23731)
中国(22842)
(22496)
(21871)
(16524)
业经(16479)
(15759)
贸易(15753)
(15398)
银行(15361)
(15349)
(15098)
(14674)
(14001)
财务(13958)
财务管理(13915)
农业(13866)
(13680)
金融(13672)
地方(13661)
企业财务(13116)
机构
大学(288795)
学院(287631)
(118135)
经济(115435)
管理(106478)
研究(97374)
理学(90283)
理学院(89280)
管理学(87762)
管理学院(87237)
中国(75978)
(61800)
(60183)
科学(58868)
(50699)
(50336)
财经(46462)
研究所(45386)
(45266)
中心(44897)
业大(42651)
(41756)
农业(39820)
北京(39347)
经济学(36698)
(36690)
师范(36272)
(35622)
(34936)
财经大学(34042)
基金
项目(180852)
科学(140347)
研究(133334)
基金(128999)
(112225)
国家(111296)
科学基金(93399)
社会(82945)
社会科(78456)
社会科学(78432)
(71225)
基金项目(68085)
教育(62265)
(60057)
自然(59043)
自然科(57578)
自然科学(57559)
自然科学基金(56529)
编号(55804)
资助(53241)
成果(47329)
重点(41170)
(40959)
课题(39218)
(38684)
(37066)
(36640)
创新(34803)
教育部(34767)
科研(34597)
期刊
(134831)
经济(134831)
研究(87104)
中国(59754)
(48429)
学报(46085)
(45980)
科学(40707)
管理(39114)
大学(34649)
学学(32624)
教育(31823)
农业(30291)
(29278)
金融(29278)
技术(25060)
财经(23722)
业经(22283)
经济研究(21402)
(20350)
问题(18686)
(15707)
(15544)
理论(14808)
(14122)
技术经济(14082)
统计(13668)
商业(13594)
实践(13301)
(13301)
共检索到439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胡慧明  
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引发了中国劳动关系的剧变。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中,劳动者、雇主和国家的利益通过行政手段得以平衡,而此种方式的保障是政府强有力的控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市场,行政干预的效果难免受到限制。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提高,劳动关系变得复杂且劳动争议数量增多。问题之一就有集体合同引发的争议。集体合同制度作为西方工人运动的重要成果,是工人们巧妙利用联合斗争形式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经过十多年探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我国现行集体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胡慧明  
经济市场化和全球化引发了中国劳动关系的剧变。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中,劳动者、雇主和国家的利益通过行政手段得以平衡,而此种方式的保障是政府强有力的控制。随着中国加入世界市场,行政干预的效果难免受到限制。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人民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提高,劳动关系变得复杂且劳动争议数量增多。问题之一就有集体合同引发的争议。集体合同制度作为西方工人运动的重要成果,是工人们巧妙利用联合斗争形式有效维护自身权益的方式。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立集体协商制度,经过十多年探索,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我国现行集体合同制度仍有改进的空间,笔者试图从主体、内容和履行三个方面评析中国的集体合同制度。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德强  
2007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务会通过了《劳动合同法》。由于现行《劳动法》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不够具体,进而无法实现工会代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组织在总体上进行劳动关系的协调。而《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动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尤其是有关集体合同制度的规定,能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改变这种现状,因此对于劳动关系的和谐与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而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叶晓明  徐辉平  
集体合同制度是《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它在调整日益复杂的劳动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集体合同制度存在不少的缺陷,实施得也不够理想,要完善这个制度,必须解决集体谈判权问题,自由组织工会问题和合法的罢工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甘黎黎  任军利  
建国初期,我国把曾经作为解决劳资纠纷的形式集体合同制度作为建立正确劳资关系的途径之一,从而使集体合同制度成为当时新的劳资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该制度一度被取消,到20世纪80年代才渐渐恢复起来,而在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继续完善集体合同制度,则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冬梅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有效形式。工会作为劳动者的利益代表,其初始目的及其核心功能就是进行集体谈判、签订集体合同,这是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手段之一。《劳动合同法》的颁行就集体合同立法作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规定,这些规定既为工会维权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对工会自身体制改革提出了挑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蔡永红  毕妍  
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劳动法律制度。对学校教师来说,集体合同与个体合同相结合,更利于维护其自身的权益。本文以教师集体合同制度比较健全的美国纽约州为例,分析教师集体合同的内容特点及实施成效,并对完善我国教师权益保护制度进行了剖析。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德宏  
股份制经济与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李德宏一、实行股份制对劳动关系的影响。由于股份制是以市场化的价值取向配置资源,以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式明确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的,因此股份制条件下劳动关系的突出之处是劳动关系双方权益意识日益显现。1利益主体逐...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邱宁  
我国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集体合同规定》构建了集体合同的基本制度框架,但集体合同的实施却存在法定程序没有得到严格遵守、内容空洞、续签滞后等问题。为此,需要加强工会的建设,以使工会能够更好地代表劳动者并敢于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同时通过立法强制企业签订集体合同。
[期刊] 改革  [作者] 常凯  
现代企业制度与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常凯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用以调整社会劳动关系而普遍实行的一项劳动法律制度。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实行,如何与此同时并行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制度,已成为一个亟待从理论和实践上予以解决的重要问题。一、在现代...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翟玉娟  
近几年来,劳资关系领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趋势,劳资冲突从单纯的权利争议发展到权利争议与利益争议并存,从"底线型"利益诉求发展到"底线型"与"增长型"利益诉求并存,因劳资事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和激烈化。广东作为中国劳动关系最活跃的地区,为应对实践中不断出现的劳动事件,于2014年修订了《广东省企业集体合同条例》,该地方立法规定了不当劳动行为的具体表现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在利益争议处理上有所突破,为今后全国性立法提供经验和探索,但由于立法理念、现实妥协等原因,仍存在不少的缺陷和不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周国良  曹可安  李坤刚  
案情简介王某于2014年8月7日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称其2008年4月进入某公司工作,先后签订有两份劳动合同,约定按公司制定的工资体系及其他相关规定支付工资,每月公司向其固定支付基本工资、特殊职务津贴等;另约定,根据公司规定、经营效益和劳动者个人表现和业绩发放月度、季度、年度奖金。但公司仅以王某基本工资的70%作为加班工资计算基数。故要求公司向其支付加班工资差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许建宇  
本刊今年第1期"以案论法"栏目曾对规章制度、集体合同与劳动基准的关系问题进行过讨论。本文拟就该文讨论案例(具体案情不再赘述)及相关问题再谈一些笔者的看法。本案涉及多个较为复杂的劳动法问题,而要厘清这些问题,必须从理论、实然、应然三个层面加以分析,然而,我们通过对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目前来看又是相互抵牾的,这是此案让人颇感纠结之处。从理论层面来梳理一下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劳动规章制度、劳动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