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915)
- 2023(4543)
- 2022(3920)
- 2021(4011)
- 2020(3437)
- 2019(7875)
- 2018(8235)
- 2017(14698)
- 2016(9667)
- 2015(11446)
- 2014(12144)
- 2013(11158)
- 2012(10737)
- 2011(9948)
- 2010(10685)
- 2009(9660)
- 2008(9343)
- 2007(8773)
- 2006(8273)
- 2005(7922)
- 学科
- 济(25507)
- 经济(25472)
- 教育(20833)
- 管理(19636)
- 中国(18007)
- 业(15552)
- 企(11082)
- 企业(11082)
- 方法(10077)
- 理论(9591)
- 制(9039)
- 教学(8984)
- 数学(8910)
- 农(8774)
- 数学方法(8763)
- 财(7694)
- 学(7465)
- 银(7275)
- 银行(7271)
- 行(7046)
- 贸(6025)
- 贸易(6017)
- 易(5916)
- 发(5857)
- 融(5685)
- 金融(5685)
- 技术(5511)
- 学校(5407)
- 税(5298)
- 体(5255)
- 机构
- 学院(128787)
- 大学(127770)
- 研究(44748)
- 济(42530)
- 经济(41105)
- 管理(36942)
- 教育(31287)
- 中国(30934)
- 京(29985)
- 理学(29569)
- 理学院(29120)
- 管理学(28525)
- 管理学院(28253)
- 范(27899)
- 师范(27798)
- 财(25372)
- 职业(24518)
- 科学(23717)
- 江(23524)
- 师范大学(22584)
- 技术(22548)
- 所(22538)
- 北京(20879)
- 中心(19709)
- 研究所(19558)
- 州(18971)
- 财经(18880)
- 职业技术(17210)
- 经(16837)
- 技术学院(16130)
- 基金
- 项目(65117)
- 研究(61331)
- 科学(51142)
- 基金(39887)
- 教育(39224)
- 社会(33087)
- 家(31950)
- 编号(31529)
- 国家(31457)
- 社会科(30839)
- 社会科学(30835)
- 成果(29725)
- 省(28024)
- 课题(26211)
- 划(25464)
- 科学基金(25141)
- 年(23379)
- 基金项目(19468)
- 规划(18222)
- 项目编号(18143)
- 性(17610)
- 资助(17296)
- 部(16847)
- 度(16715)
- 重点(16379)
- 研究成果(15880)
- 阶(15661)
- 段(15622)
- 阶段(15588)
- 发(15394)
共检索到2228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永志 李兴刚
法律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面向法律事务、面向基层一线、高端技能型四个基本属性。我国法律高职教育存在诸多困惑。法律高职教育应当以"需求"为纽带,遵循基本办学规律,协同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探索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应当正确认识难以对应法律职业和毕业生就业率较低的问题。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培养的高度统一,强化与法律事务工作的结合。精心营造育人环境,将整个大学生活作为树立职业理想,修养职业道德,锻炼职业能力,拓展职业素质的理性空间。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赵万一
我国现有法律硕士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针对性差。法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当是专业知识全面、专业技能精良、素质过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竞争力、创造力的通用法律人才。改革的基本原则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并与国际接轨。为此需要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强化素质教育;应按所学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将法律硕士分为民事、刑事、律师、知识产权等几个大的学科,并分别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关键词:
法学教育 法律硕士 教育改革 研究生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何跃春
当前,法律硕士教育(JM教育)存在着教育理念模糊不清、实践环节问题突出等情形,因此笔者着重从凝练JM教育理念、有针对性地完善培养方案、构建组织体系、构筑评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完善的思路。
关键词:
JM教育 理念 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毛大龙
坚持校企合作有效化、教育信息化、办学国际化("三化")的发展理念,探索跨境、跨界、跨专业("三跨")的有效发展路径,是高职教育深化内涵建设、推进现代化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三化"与"三跨"理念符合教育基本规律,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师资建设、院校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成立平
专家型校长办学既是高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高职教育专家型校长应具有懂教育、懂行业、懂学校、懂职业、懂企业等五种特质。成长为专家型校长,需要本人自觉自我完善、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搭建发展平台、深入行业企业进行生产实践。
关键词:
高职教育 专家型校长 办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泽寰
要实现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创新,就要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为模式创新提供前提。依靠行业组织和行业研究会办学,保持院校与行业的有效沟通,形成“校企互动”的办学机制是实现高职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途径。按照“重视基础、拓宽口径、强化技能”的原则,搭建公共基础、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三级教学平台,是形成独具特色的高职教学模式的核心。建设以“双师型”队伍为主体,“理论型”队伍为基础,“技能型”队伍为辅助,协调发展的三支教师队伍,既是高职教育模式创新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基础。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办学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连勇 王炜波
现代工业化背景下,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校企联合办学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格,而且对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形成高职办学特色等有着重要作用。实现校企联合办学需要建立通畅的合作渠道,建构"共享、双赢"的机制与模式。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校企联合办学机制 模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玉东
新建本科院校的迅速崛起一方面优化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结构,成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生力军,另一方面,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因其在办学中存在简单模仿、照搬老牌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而导致出现办学理念模糊、目标错位、特色缺失等问题。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为新建本科院校寻找到不同于老牌本科院校的发展思路,提出适合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十分紧迫。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杜英杰 张金宝
提出并阐述了"老年大学+"办学理念,以山东省老年大学为例探讨了实践操作机制,对当前我国老年大学,特别是省市办老年大学转型发展,推进现代老年教育体系和积极老龄化社会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关键词:
“老年大学+” 办学理念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前新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论述了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应确立的教育理念三大办学理念——市场理念、产业理念、特色理念;三大人才理念——素质理念、创新理念、创业理念。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办学 人才 理念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强
大学的理念是讨论大学诸问题的前提与关键。大学理念在西方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形成博雅教育、专业教育以及研究院制度等模式。19世纪末以来,美国创造性地学习德国的大学制度,开创了多元化高等教育与巨型大学的模式。在思考中国大学理念时有必要借鉴巨型大学的模式,实现多重理念在大学的融合,使大学体现以通识教育为核心的博雅教育理念、以知识创新为目标的研究型大学理念以及以学术为基础的社会服务理念。
关键词:
博雅教育 专业教育 研究型大学 巨型大学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彭建波
法律法规检索系统的建设对法学研究、教学和法律实务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检索系统作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数据库 检索系统 法律法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建松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院校数量和在校生规模年均递增速度都在20%以上,到目前为止,全国各类高职院校已有1300多所,在校生达789万人,占了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高职教育的情况实乃喜忧参半,如不加以认真研究和积极引导,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受到重创和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兴瑞
我国法律高职教育规模发展迅速,但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社会对法律职业人才的需求已从法院、检察、律师等传统的就业领域向农村、西部地区非传统就业领域转移。法律高职教育要定位在培养基层法律执行、法律辅助和司法技术人才,其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专业特点分别采取警学结合、教学练战,校所结合、服务与学习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
关键词:
法律高职教育 需求 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寇尚乾
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给省属地方高校带来一定冲击,也带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在转型背景下如何实现办学理念的优先转型,是省属地方高校把握战略机遇的关键环节。受耗散结构理论启示,省属地方高校应树立开放的办学理念,而开放的必然结果是融合,产教融合成为转型发展的基础。开放办学、产教融合使高校成为诸多利益相关者关注的焦点,只有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向治理模式,树立治理理念,才能适应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
关键词:
转型发展 省属地方高校 办学理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