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5)
- 2023(7910)
- 2022(6938)
- 2021(6257)
- 2020(5620)
- 2019(13057)
- 2018(13122)
- 2017(26707)
- 2016(14423)
- 2015(16746)
- 2014(17167)
- 2013(17538)
- 2012(16905)
- 2011(15824)
- 2010(16200)
- 2009(15643)
- 2008(15468)
- 2007(14239)
- 2006(12854)
- 2005(11878)
- 学科
- 济(85927)
- 经济(85860)
- 管理(38452)
- 业(36913)
- 方法(33119)
- 数学(29951)
- 数学方法(29778)
- 企(26814)
- 企业(26814)
- 中国(21451)
- 农(19867)
- 地方(19197)
- 财(16258)
- 学(15363)
- 制(14649)
- 业经(14348)
- 贸(13717)
- 贸易(13710)
- 易(13254)
- 地方经济(13206)
- 农业(13182)
- 银(12243)
- 银行(12221)
- 行(11757)
- 融(11549)
- 金融(11547)
- 和(10709)
- 环境(10699)
- 体(10151)
- 发(8919)
- 机构
- 大学(230189)
- 学院(228995)
- 济(109394)
- 经济(107270)
- 管理(84153)
- 研究(81321)
- 理学(71217)
- 理学院(70413)
- 管理学(69438)
- 管理学院(68999)
- 中国(62474)
- 财(49793)
- 京(48245)
- 科学(46656)
- 所(42489)
- 财经(39411)
- 研究所(38089)
- 农(36943)
- 中心(36126)
- 经济学(35627)
- 经(35370)
- 江(34831)
- 经济学院(32050)
- 北京(31240)
- 业大(31141)
- 农业(29089)
- 范(29035)
- 师范(28805)
- 财经大学(28756)
- 院(27869)
- 基金
- 项目(136290)
- 科学(105901)
- 研究(101213)
- 基金(98031)
- 家(84006)
- 国家(83327)
- 科学基金(69710)
- 社会(65390)
- 社会科(61891)
- 社会科学(61869)
- 省(52538)
- 基金项目(51684)
- 教育(45874)
- 划(44019)
- 自然(42100)
- 编号(41679)
- 资助(41128)
- 自然科(40996)
- 自然科学(40979)
- 自然科学基金(40233)
- 成果(35057)
- 部(31435)
- 发(31196)
- 重点(30815)
- 课题(28571)
- 创(27246)
- 教育部(26997)
- 国家社会(26941)
- 人文(26226)
- 性(26028)
- 期刊
- 济(129476)
- 经济(129476)
- 研究(74295)
- 中国(40712)
- 财(37586)
- 农(34026)
- 学报(32509)
- 管理(30200)
- 科学(30086)
- 大学(24382)
- 融(23760)
- 金融(23760)
- 学学(23120)
- 农业(22465)
- 经济研究(21995)
- 财经(20821)
- 技术(19758)
- 业经(19293)
- 教育(18300)
- 经(18043)
- 问题(17905)
- 贸(14604)
- 技术经济(14013)
- 统计(13002)
- 理论(12260)
- 商业(12209)
- 国际(12168)
- 经济问题(11330)
- 世界(11185)
- 业(11141)
共检索到352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祝立宏
自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民工荒",对于一个被认为"劳动力无限供给"的国家来说,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极大的关注。本文从民工这一特殊的劳动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供给曲线特征及其移动分析入手,对"民工荒"问题的起源进行探讨,并对当前关于"民工荒"解决建议进行了简要的述评。
关键词:
民工荒 劳动需求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罗冰 石美遐
"民工荒"已成为普遍现象,亦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然而,对其成因的研究见仁见智。运用供求机制和哈里斯—托达罗模型,通过对"民工荒"现象的经济学分析,认为在"加薪潮"背景下,农民工的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是造成"民工荒"的原因之一;在考虑户籍因素时,城乡收入差距对农民工的吸引力减弱,是"民工荒"的原因之二。并在经济学分析的基础上,揭示相应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民工荒” 供求机制 哈里斯—托达罗模型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贵 钟坚
我国"民工荒"的重点是加工贸易。当加工贸易的粘性工资低于农民工的预期工资时,农民工"用脚投票",选择留在农村务农或到非加工贸易部门就业,劳动力供给满足不了加工贸易对农民工的需要,这是导致加工贸易"民工荒"的根本原因。化解加工贸易"民工荒",必须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农民工工资;改革二元户籍制度,降低农民工转移成本;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率。
关键词:
加工贸易 农民工 “民工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传江 徐建玲
当今中国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学分析,揭示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也是最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但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淑花
自2004年中国东南沿海出现劳动力短缺后,"民工荒"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阻碍经济增长的一个难题,同时"民工荒"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一方面"民工荒"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却又能保持持续的高速增长。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民工数量的绝对减少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即解决"民工荒"难题的方法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之上的,这就导致了"民工荒"难题是无解的,即人口红利和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不相容的。而如果从新兴古典经济学视角出发,将"民工荒"难题看成是古典
关键词:
民工荒 古典经济学 人口红利 农村劳动力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学清
“民工潮”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近期出现的“民工荒”已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民工荒”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减轻农民负担使农村收入增加外,民工薪酬低、工作生活环境差、长期受歧视以及新生代农民自主意识增强等也是重要因素。解决“民工荒”问题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以市场调节为主。尊重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依靠市场的杠杆作用来调节生产要素的价格,让原本扭曲的劳动力价格逐渐趋于合理的水平。第二,以政府调控为辅。政府应该在深刻理解“民工荒”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有效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的作用。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俊霞,王孟欣
2004年中国一些地区一反过去的“民工潮”,出现了“民工荒”。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论分析了“民工荒”产生的原因,认为“民工荒”的产生是由于长期以来劳资双方博弈的结果。
关键词:
民工荒 博弈分析 失信成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余秀江 王浩 龙彦熹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是有悖于经济学常理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上存在的偏差,导致劳动力价格上存在太大的差距。要解决“民工荒”问题,就必须从政府、企业及民工三方面着手,尽量缩小劳动力供需双方知觉上存在的偏差。
关键词:
民工荒 劳动力 供需双方 知觉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刘根荣
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向城市转移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往的相关研究主要是基于“哈里斯—托达罗”模型,是对劳动力转移机制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缺乏对劳动力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而本文利用成本、收益、效用函数等基本微观经济学工具对劳动力流动机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劳动力流动受风险、能力、成本三重约束的阻力模型,从空间阻力、信息阻力、能力阻力、风险阻力、价格阻力、政策阻力、心理阻力等七方面阐释当前“民工荒”的微观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桢 李轩
市场条件下的劳动供给取决于利益最大化原则和价格对供求关系的调节。在农业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产生“民工荒”现象,意味着农民工的工资决定机制存在问题,而平衡劳资关系的博弈机制则是工会组织。因此,本文认为,农民工工会组织的缺失和功能性缺陷是导致“民工荒”产生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民工荒” 劳资关系 工会组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舒建玲 张洁玲
本文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民工荒"特点与中国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将问题症结归于中国产业发展对低端劳动力需求旺盛导致的结果。在中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趋向老化的趋势下,解决"民工荒"唯有进行产业升级。企业在升级过程,一方面提升利润空间,高工资吸引劳动力以缓解"民工荒";另一方面,加强自动化,减弱对劳动力数量的需求,同时增强对劳动力质量的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
关键词:
民工荒 劳动需求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和城市占用土地快速增加,导致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同时,农村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全国各地农村出现了土地抛荒日益严重的现象,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增加了我国的粮食安全隐患。本文认为,农地抛荒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自主选择的结果,是"经济人"的理性选择,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劣等地"提供较低的级差地租、土地流转交易成本高是当前农地抛荒的主要原因。建议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广农业科学技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促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实行农地抛荒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有效遏制农地抛荒现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志伟
2004年我国出现的"民工荒"现象是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现象,但其背后有其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而解决这一问题则需从政府、用人单位、劳动者三个方面同时入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文慧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打破二元结构、消除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转移绩效不高的问题,其原因在于转轨时期结构性增长效率低下、贸易结构失衡、收入分配不合理、体制转轨滞后及政策与发展不适应等,而2004~2005年出现的“民工荒”正是对这些问题的集合反映,并具有对转轨经济进行纠正的性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涂圣伟
今年春节过后,我国不少地区再现大规模"民工荒",而且呈现东部与中西部"同荒"、技工与普工同缺、季节性与常年性缺工并存相互交织的局面,成为当前我国农村经济乃至国民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