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6)
2023(11038)
2022(9806)
2021(9360)
2020(8115)
2019(18921)
2018(18943)
2017(38310)
2016(21174)
2015(24154)
2014(24350)
2013(24345)
2012(23409)
2011(21274)
2010(21554)
2009(20506)
2008(20610)
2007(18851)
2006(16820)
2005(15459)
作者
(63079)
(52334)
(52295)
(50199)
(33556)
(25186)
(24189)
(20488)
(19907)
(19091)
(17732)
(17630)
(16874)
(16675)
(16558)
(16536)
(16128)
(15607)
(15447)
(15315)
(13243)
(13198)
(12997)
(12081)
(12023)
(11867)
(11795)
(11781)
(10705)
(10498)
学科
(85013)
经济(84915)
管理(58241)
(55230)
(42602)
企业(42602)
方法(37217)
数学(33138)
数学方法(32688)
(26893)
中国(24955)
(23897)
(20326)
地方(18592)
(18198)
贸易(18187)
(18173)
(17670)
农业(17263)
业经(17093)
(16840)
银行(16801)
(16009)
(14581)
金融(14578)
(13454)
(13454)
财务(13419)
财务管理(13375)
(12872)
机构
大学(306082)
学院(305429)
(126738)
经济(123754)
管理(112676)
研究(108341)
理学(94771)
理学院(93638)
管理学(92003)
管理学院(91425)
中国(86180)
(66829)
科学(66207)
(62966)
(57304)
(55880)
研究所(51159)
中心(50359)
(49415)
财经(47980)
业大(45530)
农业(44117)
(43106)
北京(43100)
(40861)
师范(40428)
(39211)
(38706)
经济学(38320)
财经大学(34998)
基金
项目(188990)
科学(146119)
研究(139044)
基金(134004)
(116949)
国家(115925)
科学基金(96810)
社会(84609)
社会科(79925)
社会科学(79899)
(74357)
基金项目(70297)
教育(64248)
(63411)
自然(62834)
自然科(61226)
自然科学(61203)
自然科学基金(60081)
编号(58368)
资助(56964)
成果(49608)
重点(42885)
(42418)
(41971)
课题(41147)
(38065)
科研(36430)
(35757)
教育部(35713)
创新(35641)
期刊
(147521)
经济(147521)
研究(96919)
中国(62411)
(50851)
(49095)
学报(47641)
科学(43335)
管理(40676)
(35565)
金融(35565)
大学(35295)
农业(33799)
教育(33412)
学学(32842)
技术(25763)
业经(24388)
财经(23721)
经济研究(23413)
问题(20599)
(20428)
(17689)
(17545)
理论(15997)
图书(15525)
国际(15318)
技术经济(15139)
实践(14358)
(14358)
(14311)
共检索到4793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秀云  
近年来,我国部分新能源产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发现导致这种瓶颈现象的因素既包括风电场建设与电网建设错配、电网配套能力不足、新能源价格未反应其正外部性、国外需求下降,也有我国新能源企业技术水平不高、各地政府在政绩驱动下对新能源过度投资等方面的原因。针对这些暂时存在的短期问题,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洁  刘运材  
新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突破能源瓶颈约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新能源产业前期投入较大、研发成本较高,在实际运行中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政策支持作为推动经济发展驱动机制的一个重要杠杆,将是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雨  陆培军  陶明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汽车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笔者通过研究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价格补贴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新能源汽车价格补贴政策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科学发展和我国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贾军  魏洁云  
[目的/意义]探索新能源产业技术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演变,为其产业发展战略选择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中国知识产权局公开的2006-2017年企业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计算太阳能发电各技术领域之间交互影响值,构建了太阳能发电技术网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太阳能发电技术网络中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从2006年到2017年太阳能发电的专利技术领域不断聚焦,并收敛于部分技术领域。从太阳能发电技术网络结构特征来看,其表现为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和"核心——边缘"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邵文彬  李方一  
基于我国多年份投入产出表和结构分解模型,对高耗能行业总体及各个分行业19972012年的增加值增长趋势与动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期内,以投资为主的内需增长一直是高耗能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因,而进口增长与增加值率下降是其下降的主要动因。20022007年,出口扩张和技术变化对高耗能产业的带动作用较强,但在2007年后出口的贡献大幅下降,技术变化导致高耗能产品作为中间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下降,最终导致行业产能过剩、增加值率不断下降。基于动因分解结果,从需求侧角度为化解产能过剩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婷婷  
本文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以中美太阳能光伏电池双反案为例,对新能源领域内的中美贸易摩擦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首先以大国关税模型为框架,对该案的福利影响进行研究;接着就其产生原因从经济、政治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最后提出企业应自觉减少对美出口、开发国内市场等政策建议,为中国应对新能源产业的贸易壁垒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蒋苏  
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继水、电等可再生能源被世界各国广为开发利用之后,生物质能、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技术也日趋成熟,太阳能、地热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华兴  田甜  林授楷  艾玉芳  林军  柯玉琴  何华勤  
首先对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山地作物灌溉系统的构造和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然后研究其在山地茶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平均风速为4 m·s-1时,1级风力提水机结合太阳能节水灌溉控制系统,可管理4.3 hm2铁观音茶园的调亏灌溉,平均每天节省近10 k Wh电能;铁观音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高于无灌溉系统的茶树,但水分利用率显著低于无灌溉系统的茶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志学  吴硕锋  雷理钊  
我国新能源产业规模巨大,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居世界首位。在概述美国、德国和欧洲其他发达国家新能源价格补贴政策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新能源价格补贴政策现状与实施效果,并以上市新能源公司为例,测算了价格补贴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而指出了我国新能源价格补贴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产品定价缺陷、补贴资金缺口、发电上网障碍和价格补贴引致的贸易争端等,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价格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余杨  
中国新能源电价政策促进风、光电力市场规模化发展,但也造成急剧攀升的财税负担。依据发电项目建设要求,扩展平准化电力成本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将电价基准、外部效应及并网消纳等纳入电价补贴模型,分类讨论风、光电价调整和财税效应。结果显示,到2020年,四类风能区和商业用户将实现平价上网或自用电零补贴,但财税总量仍将上升,低弃风情景下省份资源区电价有效缓解补贴增长。因此,兼顾市场应用与财税成本的新能源政策亟需调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琪  
1.分业施策,把好产能审批关。一是对不同类型的产能过剩分业施策。对于钢铁、煤炭等绝对过剩行业,要坚决把住源头,严格执行规划,坚决淘汰落后,提高门槛,用差别水价电价、用环保标准倒逼其退出市场。对于玻璃、造船等结构性过剩行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集中力量研发高端产品。二是停止审批新增产能和化解"未批先建"。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同时,加快修订过剩产能行业的环保、节能标准。对于达到环保、节能等新技术标准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武琪  
1.分业施策,把好产能审批关。一是对不同类型的产能过剩分业施策。对于钢铁、煤炭等绝对过剩行业,要坚决把住源头,严格执行规划,坚决淘汰落后,提高门槛,用差别水价电价、用环保标准倒逼其退出市场。对于玻璃、造船等结构性过剩行业,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快产品结构升级,集中力量研发高端产品。二是停止审批新增产能和化解"未批先建"。原则上停止审批新建产能过剩行业项目、新增产能的技改和产能核增项目。同时,加快修订过剩产能行业的环保、节能标准。对于达到环保、节能等新技术标准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岳平  
当前,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已成为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将会进一步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因此,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新宇  
金融危机之后,一度被视作经济增长新引擎和重要技术救市手段的新能源产业,竟然爆发出产能过剩问题。其关键在于新能源的环境价值以及环境政策的缺乏。在新能源的环境价值得到承认的前提下,其长期需求的确是旺盛的,现有产能与之相比,不是过剩,而是不足;但是,如果缺乏适当的政策承认并实现其环境价值,其需求就无法充分释放,相形之下,其产能就显得过剩了。所以,要破解该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应当从充实和完善相关的环境政策入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郎威  陈英姿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度量工业内部十个高耗能行业产出和能源消费总量与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电四种主要能源消费量的动态关联关系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我国十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灰色关联度存在较大差异,不同时间段内不同行业的能源使用情况存在动态变化,行业间能源使用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同时,工业行业的能源消费逐渐由高污染能源向绿色、清洁能源过渡。为使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协调发展,应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生产、引进、调配环节上下功夫;调整工业内部结构,对高耗能行业采取有保有压的政策;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