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1)
- 2023(8400)
- 2022(7292)
- 2021(6937)
- 2020(5725)
- 2019(13220)
- 2018(13302)
- 2017(26435)
- 2016(14505)
- 2015(16586)
- 2014(16833)
- 2013(16660)
- 2012(16004)
- 2011(14487)
- 2010(14912)
- 2009(13936)
- 2008(14030)
- 2007(13153)
- 2006(11897)
- 2005(11077)
- 学科
- 济(61554)
- 经济(61494)
- 管理(41573)
- 业(41338)
- 企(34084)
- 企业(34084)
- 方法(23494)
- 中国(19998)
- 农(19210)
- 数学(19158)
- 数学方法(18939)
- 贸(17804)
- 贸易(17796)
- 易(17475)
- 财(17110)
- 业经(15664)
- 制(14711)
- 地方(14472)
- 出(12764)
- 策(12525)
- 农业(11935)
- 银(11757)
- 银行(11752)
- 行(11330)
- 产业(10814)
- 理论(10585)
- 技术(10129)
- 和(9752)
- 融(9600)
- 金融(9598)
- 机构
- 学院(210798)
- 大学(205993)
- 济(92676)
- 经济(90601)
- 管理(79546)
- 研究(68548)
- 理学(66368)
- 理学院(65684)
- 管理学(64845)
- 管理学院(64410)
- 中国(55349)
- 财(47087)
- 京(43825)
- 科学(36272)
- 财经(35686)
- 江(34879)
- 所(33665)
- 经(31988)
- 中心(31584)
- 研究所(29245)
- 经济学(28563)
- 北京(28453)
- 范(28232)
- 师范(28066)
- 州(27992)
- 农(26542)
- 经济学院(25940)
- 财经大学(25840)
- 院(24729)
- 业大(23540)
- 基金
- 项目(120724)
- 研究(98324)
- 科学(94903)
- 基金(84400)
- 家(69670)
- 国家(68995)
- 社会(61671)
- 科学基金(59134)
- 社会科(58556)
- 社会科学(58547)
- 省(47964)
- 教育(45585)
- 基金项目(43273)
- 编号(42858)
- 划(39012)
- 成果(36945)
- 资助(35579)
- 自然(33599)
- 自然科(32707)
- 自然科学(32700)
- 自然科学基金(32135)
- 课题(30462)
- 发(28324)
- 部(27562)
- 重点(26665)
- 性(26288)
- 项目编号(25866)
- 年(25395)
- 创(25207)
- 国家社会(24452)
- 期刊
- 济(113135)
- 经济(113135)
- 研究(71930)
- 中国(44290)
- 财(35845)
- 管理(32409)
- 教育(29278)
- 融(25458)
- 金融(25458)
- 农(25376)
- 科学(22930)
- 学报(22381)
- 业经(20264)
- 技术(19821)
- 大学(18516)
- 经济研究(18193)
- 财经(17866)
- 农业(16951)
- 学学(16753)
- 问题(15959)
- 贸(15648)
- 经(15567)
- 国际(13293)
- 图书(11925)
- 商业(11380)
- 坛(11188)
- 论坛(11188)
- 技术经济(11110)
- 现代(11023)
- 理论(10736)
共检索到3411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庆峰 吴国蔚
文化产业在发达国家已经处于支柱产业之列,但在我国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国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与历史文化资源,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也很重视,我国应抓住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良机,实施正确的策略,让我国的文化产业走向全世界。本文探讨了文化产业的含义、目前世界文化产业的现状、我国文化产业的初级阶段性和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优势点,并提出五条文化产业发展策略来实施“走出去”策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建平
本文通过选取2002~2012年我国文化产业对外投资和文化产业增加值进行VAR模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的海外投资对文化产业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虽然当期效果不太明显,滞后效应却较为显著。因此我国应加强文化品牌的培育,建立文化人才储备计划,完善文化中介服务机制,使海外投资能够形成对文化产业显著推动的政策回路。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走出去”战略 VAR模型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浩盛
随着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和国际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服装企业正加快“走出去”步伐。文章总结分析了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服装企业“走出去”的困境展开探讨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服装企业 “走出去” 必要性 困境 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湘棱
文章结合跨境电子商务企业特点及主要模式,分析了当前我国出口跨境电商的发展现状,同时也分析了现阶段我国跨境电商企业出口营销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并结合4PS理论探讨困境的解决对策,对于我国跨境电商企业"走出去"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出口跨境电商 营销策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卫志民
文化产业发展对于提升综合国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扩大本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在文化产业"走出去"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但依然存在巨大贸易逆差、创新性不足且缺乏品牌效应、本土化程度低且难入海外主流市场、出口对象单一等问题。思想观念固化、缺乏政策保障、行政化色彩浓厚、人力资本匮乏、跨文化管理不善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效整合国内外各方资源,积极构建包括价值观念体系融汇战略、政策法规系统强化战略、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战略和跨文化管理重塑战略在内的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体系,形成中国文化产业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
关键词:
中国 文化产业 “走出去”战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郭周明
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是我国"走出去"战略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具体实施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分,是指以满足目的国或地区消费者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实施的文化产品或服务跨国经营战略。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对外文化直接投资,而是指集国际文化贸易和对外文化投资于一体的"走出去",是我国文化产业顺应文化要素全球化,主动利用国内外文化要素资源和文化市场,实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丛培信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走出去"实施国际化经营的企业如何正确对待不同的文化差异,实施更为包容和科学的跨文化管理,已经成为其能否立足海外市场的关键因素。文化差异具有双面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只有发挥其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消除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形成文化整合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才能真正探索出一条可以适应复杂形势变化和自身发展需要,并融合多种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特色的新路子和新模式。
关键词:
“走出去”企业 跨文化管理 文化品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欣欣 姚琳
随着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及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 ,跨国并购已经取代新建投资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 (FDI)的主要方式。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也参与到并购行列当中。在党中央提出要“走出去” ,运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之后 ,不少中国企业把海外并购当成国际化的快速通道。本文从目前中国的并购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我国企业应如何进行海外并购。
关键词:
跨国并购 特点 成因 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姚淑梅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障碍有两个:一是获取投资信息的渠道不畅通或成本过高;二是资金不足,融资难。因此,应从健全法律体系、整合资源、加强实用性信息服务功能、提供金融支持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胡永红 周才柬
中国建筑业实施国际化的策略,亟待解决以下问题: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与世贸组织成员国的国际通融性;强化管理机制,构筑中国建筑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建立信息网络,及时了解国际建筑市场的发展动态;强化科技创新,大力提高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构筑人才优势,建立以人为本的国际化人力资本体系;实施灵活策略,不断加速中国建筑企业国际化进程,等等。
关键词:
建筑业 经济全球化 “走出去”战略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迟莹 齐晓安
"走出去"是世界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模式,无论是美国的市场主导模式、韩国的政府主导模式,还是英国的政府和市场相结合的模式,均对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但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推进必须与本国的国情及其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我国文化产业应主动参与国际文化产业竞争,提升文化影响力;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开发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注重国内发展与国外竞争的结合,选择多元化的文化传播方式。
关键词:
文化产业 “走出去” 模式 启示
[期刊] 求索
[作者]
罗嗣亮
新中国成立后,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毛泽东开始思考和探索如何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他认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应认识到中外文化在价值上的完全平等和在现实上的发展差距,树立健全的文化心态,并从国力、内容、人才、组织等方面完善相关条件;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中国文艺精品、中国文化知识和技艺等为主要传播内容;需坚持“自己讲”和“别人讲”相结合,不“强加于人”,实事求是宣介中国文化,讲清楚民族特色背后的共通道理等基本原则。毛泽东致力于探索一种文化传播与政治宣传相结合、兼具和平性和人民性的对外文化工作模式,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今天留下了诸多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安娜
去年习近平主席在坦桑尼亚访问时谈到,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热播,这在国内引发一场中国文化企业如何走出去的讨论热潮。当前,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具有愈发重要的战略意义。中国文化企业要成功走出去,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必须做到知己知彼,清楚我们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但更关键的是,找出应对之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艺影 姜鸿
文化壁垒是指文化差异或文化贸易保护主义对国家间文化贸易形成的阻力。经济全球化一方面传播与丰富了各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得各国文化在国际投资与贸易活动过程中产生直接碰撞,形成一道无形的文化壁垒。为了加快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国政府于2001年开始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以开拓国际文化市场。然而,目前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的规模还很小,2012年为217.3亿美元,仅占货物出口额的1.06%,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文化产品与服务在"走出去"过程中遭遇国外的文化壁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