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99)
2023(3021)
2022(2804)
2021(2688)
2020(2494)
2019(5717)
2018(6072)
2017(13211)
2016(6956)
2015(8120)
2014(8253)
2013(8585)
2012(8178)
2011(7571)
2010(7672)
2009(7605)
2008(7563)
2007(6993)
2006(6517)
2005(5715)
作者
(19939)
(16810)
(16228)
(15825)
(10392)
(7839)
(7751)
(6446)
(6189)
(6048)
(5563)
(5276)
(5272)
(5256)
(5006)
(4937)
(4824)
(4809)
(4798)
(4761)
(4300)
(3992)
(3972)
(3870)
(3772)
(3751)
(3706)
(3676)
(3330)
(3258)
学科
(33552)
经济(33408)
(20370)
管理(19423)
方法(17515)
(15377)
企业(15377)
数学(14245)
数学方法(14198)
中国(12543)
(11645)
(10863)
收入(8499)
(8325)
业经(7337)
农业(6855)
(6768)
贸易(6764)
(6669)
(6604)
(6596)
银行(6588)
(6350)
理论(5597)
(5260)
(5164)
(5162)
金融(5161)
国民(5116)
(5036)
机构
大学(111490)
学院(109322)
(50515)
经济(49547)
管理(42129)
理学(36187)
理学院(35803)
研究(35550)
管理学(35339)
管理学院(35145)
中国(28231)
(26942)
(23279)
财经(21077)
(18981)
科学(18662)
(17855)
经济学(16389)
研究所(15621)
财经大学(15578)
(15524)
北京(15455)
中心(15136)
经济学院(14895)
(14307)
师范(14250)
(13908)
业大(12667)
(12545)
(12061)
基金
项目(62335)
科学(49453)
研究(48334)
基金(46219)
(38616)
国家(38235)
社会(34070)
科学基金(32447)
社会科(31031)
社会科学(31019)
基金项目(24324)
教育(22553)
(22436)
编号(20217)
资助(19401)
(19143)
自然(18506)
自然科(18059)
自然科学(18053)
成果(17879)
自然科学基金(17759)
(15506)
教育部(13797)
国家社会(13468)
课题(13439)
人文(13435)
重点(13391)
(12894)
(12858)
社科(12752)
期刊
(58687)
经济(58687)
研究(37711)
中国(19379)
(19231)
管理(15741)
科学(13638)
学报(13565)
(12929)
(11927)
金融(11927)
财经(11195)
大学(11037)
教育(10866)
学学(10248)
经济研究(10164)
业经(9632)
(9589)
问题(8774)
农业(8524)
技术(7837)
(7550)
商业(6694)
理论(6611)
统计(5870)
实践(5810)
(5810)
国际(5788)
技术经济(5702)
经济管理(5435)
共检索到1682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白雪梅  王少瑾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就收入不平等与社会安定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提出各种理论加以解释,而我国目前这方面的相关研究还相当欠缺。在我国收入不平等明显加剧和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收入不平等对社会安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对我国1981—2004年的相关变量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无论用城乡混合基尼系数还是用城乡居民收入之比来测度收入的不平等程度,收入不平等均对社会安定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冲击。因而,切实采取各种措施缩小贫富差距,使收入差距维持在绝大多数社会公众所能容忍的范围内,对建设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雄浪  靳中辉  
文章使用四个不平等衡量指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区不平等程度进行了测量,发现各个指标都显示我国地区不平等程度整体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基于1978-2015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半参数回归方法经过检验发现:我国地区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动轨迹在改革开放之初呈现短暂的向下滑动之后,便呈现出明显的倒U形关系,这与库兹涅茨曲线相吻合。同时,检验结果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地区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动轨迹有着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既验证了已有政策的效果,也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雄浪  靳中辉  
文章使用四个不平等衡量指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区不平等程度进行了测量,发现各个指标都显示我国地区不平等程度整体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基于1978-2015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半参数回归方法经过检验发现:我国地区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动轨迹在改革开放之初呈现短暂的向下滑动之后,便呈现出明显的倒U形关系,这与库兹涅茨曲线相吻合。同时,检验结果也表明,近年来,我国地区不平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变动轨迹有着非常明显的下降趋势,这既验证了已有政策的效果,也为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提供了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在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下,本文首先将基于参数回归不平等分解的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拓展运用到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研究中,然后采集CHIP2008城镇数据构建努力集和环境集,对机会不平等引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及决定因素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1由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各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排序大体一致。相对而言,环境集中的性别和地区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的决定因素;Shapely值法相比Fields法对收入不平等的分解更加合理准确,因此更适用于估计机会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引致程度。2基于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机会不平等引致城镇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在1/3以上。尽管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总体判断。以上结论对我国城镇收入不平等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白雪梅  吕光明  
研究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并非新的话题,很早以前就有学者关注这一问题。早在17世纪,威廉·配第就倡导教育的收入平等化作用。19世纪,美国公共教育之父霍瑞斯·曼(Horace Mann)提出,为了社会公平和扶助贫困,政府应该加强穷人的教育。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进展以及新数据的出现,学术界对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兴趣又开始增加,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状况的决定因素和动态变化上。其中,作为人力资本重要的积累形式——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的关系问题自然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总结和评述近年来教育与收入不平等之间关系的研究。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生龙  
收入不平等同经济增长的关系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兴趣,但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学者之间的分歧很大,至今还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本文在代际交叠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政府政策变量因子,通过数理模型的推导证明收入分配不平等同经济增长负相关。然后通过66个国家跨国横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证实了这一结论。此外,通过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笔者发现,在过去的25年时间里,贫富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并没有出现新古典理论所说的收敛情形,反而扩大了。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教育作为获取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机会平等视角探究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由教育因素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为50.87%,且该比重系数存在显著的年龄异质性;在我国居民教育引致的收入不平等中,不合理成分占44%左右,该部分不平等主要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体特征等个体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全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的贡献份额高达42.94%,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分别为23.50%和23.36%),剩余的10.20%则归因于个体特征因素。研究结论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教育作为获取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机会平等视角探究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由教育因素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为50.87%,且该比重系数存在显著的年龄异质性;在我国居民教育引致的收入不平等中,不合理成分占44%左右,该部分不平等主要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体特征等个体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全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的贡献份额高达42.94%,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分别为23.50%和23.36%),剩余的10.20%则归因于个体特征因素。研究结论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石大千  张哲诚  
以往文献关于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关系的结论并不一致,原因在于可能忽略了教育不平等中的结构性因素。本文将教育不平等分解为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的关系应该取决于上述结构因素中效应较大的部分。基于这一假设,本文从微观层面基于环境-努力二分法解构教育不平等,从而测度了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并研究了教育机会不平等与教育努力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教育机会不平等显著扩大了收入差距,教育努力不平等显著缩小了收入差距;由于教育机会不平等和教育努力不平等的反向作用,总体教育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不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双  曾刚  
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关键驱动力之一。本文以我国6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收入不平等与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创新能力越强的城市,其收入不平等现象越显著。其他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因素包括城市规模、适龄劳动人口比重、制造业和政府部门就业人数比重和受教育程度,这些结果在采用不同的收入不均指标和工具变量分析的情况下均体现出较好的稳定性。本文认为,主张创新推动城市发展、提升竞争力的观点有失偏颇,如何更好地分配创新红利才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文章运用199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视角,考察总体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总体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创新带来了不同收入阶层内部的分化;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农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显示出农业创新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创新水平和农业创新水平具有缩小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扩大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总体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作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霞  
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的子样本数据以及2012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研究了各可观测因素对自营者和受雇者收入分布的解释能力存在何种差异,及其在2005—2012年间所发生的变化。考虑到就业方式选择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首先采用转换回归模型对自营者和受雇者的收入方程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基于回归分析的分解分析方法,利用Shapley分解过程对自营者收入的Gini系数和受雇者收入的Gini系数分别进行了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流动人口而言,收入分配过程中的制度性障碍正在减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洪亮  徐翔  孙国锋  
本文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测算了1983—2003年我国省际间农民的收入不平等,并按收入来源对基尼系数及其变动进行了分解,按不同区域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最后使用收入转换矩阵度量了收入变动程度,从而考察收入不平等的时间依赖性。结论是从收入构成上看,省际间农民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收入不平等的扩大主要源于收入结构效应;从区域上看,农民收入不平等主要表现为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收入不平等,且收入不平等的扩大带有越来越强的时间依赖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西亮  
经济学中对收入分配的研究可以说是由来已久。20世纪50-60年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为研究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提供了工具,以卡尔多(1955)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发展了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理论的模型。而库兹涅茨所发表的《经济增长和收入不平等》(1955)一文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