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77)
- 2023(16418)
- 2022(14454)
- 2021(13551)
- 2020(11662)
- 2019(27136)
- 2018(27189)
- 2017(53137)
- 2016(28883)
- 2015(33109)
- 2014(33373)
- 2013(32965)
- 2012(30548)
- 2011(27538)
- 2010(27564)
- 2009(25468)
- 2008(25191)
- 2007(22442)
- 2006(19509)
- 2005(17213)
- 学科
- 济(116735)
- 经济(116605)
- 管理(84856)
- 业(82473)
- 企(67607)
- 企业(67607)
- 方法(58022)
- 数学(51050)
- 数学方法(50401)
- 农(31959)
- 财(30796)
- 中国(30757)
- 业经(25128)
- 学(24916)
- 贸(22335)
- 贸易(22327)
- 地方(22062)
- 制(22035)
- 易(21707)
- 技术(21389)
- 农业(21281)
- 务(19424)
- 财务(19337)
- 财务管理(19291)
- 理论(19234)
- 银(18811)
- 银行(18753)
- 和(18532)
- 企业财务(18229)
- 环境(18002)
- 机构
- 大学(421245)
- 学院(420518)
- 济(167316)
- 管理(166912)
- 经济(163617)
- 理学(144759)
- 理学院(143205)
- 管理学(140617)
- 管理学院(139870)
- 研究(136138)
- 中国(101395)
- 京(89224)
- 科学(85848)
- 财(77676)
- 农(69071)
- 所(69037)
- 业大(64518)
- 研究所(62844)
- 财经(62796)
- 中心(62335)
- 江(60816)
- 经(56901)
- 北京(56333)
- 农业(54577)
- 范(54280)
- 师范(53725)
- 经济学(50113)
- 州(49616)
- 院(49199)
- 财经大学(46630)
- 基金
- 项目(284416)
- 科学(222235)
- 研究(206249)
- 基金(204853)
- 家(178457)
- 国家(177013)
- 科学基金(151497)
- 社会(127713)
- 社会科(121003)
- 社会科学(120970)
- 省(112005)
- 基金项目(109155)
- 自然(99869)
- 自然科(97494)
- 自然科学(97467)
- 教育(95862)
- 自然科学基金(95699)
- 划(94192)
- 编号(85431)
- 资助(85377)
- 成果(68680)
- 重点(63450)
- 部(62921)
- 发(60174)
- 创(58961)
- 课题(58299)
- 创新(55058)
- 科研(54797)
- 教育部(53679)
- 大学(53065)
- 期刊
- 济(177748)
- 经济(177748)
- 研究(120525)
- 中国(74040)
- 学报(67184)
- 农(61544)
- 科学(60826)
- 管理(59248)
- 财(58726)
- 大学(50277)
- 学学(47432)
- 教育(44882)
- 农业(42673)
- 技术(39735)
- 融(33827)
- 金融(33827)
- 业经(30089)
- 财经(29960)
- 经济研究(28387)
- 经(25493)
- 问题(23922)
- 技术经济(22171)
- 业(21768)
- 图书(21081)
- 理论(20668)
- 科技(20441)
- 统计(19897)
- 商业(19324)
- 版(19300)
- 实践(18925)
共检索到602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黄静
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影响工业行业吸收能力的各层面因素具体化为代表性的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工业行业吸收能力进行了排名,并通过各行业FDI溢出效果的显著性对排名结果进行了检验,最后根据排名结果对我国一些行业的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我国吸收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
吸收能力 FDI 技术外溢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静
自MacDougall(1960)第一次明确提出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理论界对此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但是难以得到一致的结论。除了实证检验所用方法不同,许多学者认为,东道国的特征不同使得对FDI技术外溢的效果检验各异。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全面考虑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因素,系统地分析了技术能力、市场特征、开放度等对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为我国在引资过程中如何提高FDI的溢出效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FDI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赖明勇 包群 彭水军 张新
通过构建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证实了技术吸收能力对技术外溢效果的决定作用,利用我国1996—2002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的结果支持了这一结论。进一步实证表明,东部地区人力资本投资相对滞后制约了技术吸收能力,而中西部地区提高技术吸收能力的关键是增强经济开放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杏 施国庆
首先论述了技术外溢产生的途径,然后从吸收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最后利用中国1988~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等教育的人力资本、出口依存度、研发投入、产业聚集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杏
东道国的吸收能力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实现的关键;文章论述了技术外溢的产生途径;对中国29个地区面板数据的平稳性进行检验,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开放度、基础设施等。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的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和外商直接投资相结合对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有正向作用,而对外贸易和初中、小学的人力资本尚未构成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影响因素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静
本文以非参数估计方法估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为基础,以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微观、中观、宏观等各层面吸收能力对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结论支持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但也发现我国现阶段内外资技术差距过大;同时发现,如果要提高FDI技术外溢效果还需进一步加强企业自身研发,培养行业内我国自己的大型企业。
关键词:
FDI DEA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忠艳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9年省际面板数据,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角度分析影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的因素: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实证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各省的F D I吸收能力普遍强于西部地区,东、西部地区的检验结果均不支持所谓的"人力资本门槛效应",但随着人力资本的提高,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逐步增强。
关键词:
FDI 东西部地区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宇
本文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在不同地区所引发的技术外溢效应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验证了FDI技术外溢效应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具有相当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门限回归"方法构造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进一步检验了影响FDI技术外溢效应的若干吸收能力因素以及FDI技术外溢影响的门限特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度、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状况以及地区经济结构等方面测定了引发积极技术外溢效应的门限水平。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技术外溢 门限回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水军 包群 赖明勇
通过构建中间产品种类扩张型的内生增长模型,本文探讨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技术外溢与本国技术吸收能力影响长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对模型的竞争性市场均衡分析得到了均衡增长路径的稳态增长率,并就解的政策含义进行了讨论。模型的基本结论是:技术吸收能力的提高、人力资本积累以及适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然而贸易开放度、技术水平差距对稳态增长率的影响效应具有不确定性。
关键词:
开放经济 内生增长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霍亚楼
动态竞争环境下,战略选择和组织适应力理论在分析企业持续成长时都存在着致命的硬伤。本文把企业如何持续成长的问题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如何持续的问题,系统剖析了这两大理论的各自优势与不足,认为这两大理论在企业与环境相互选择过程中是动态融合的,在根本上是协同演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企业竞争优势如何构建的问题及其驱动因素,并构建了动态环境下企业协同演化的成长模型,以揭示企业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技术吸收 技术创新 协同演化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尹东东 张建清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吸收能力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萍 徐圆
大量研究表明,国际贸易和国际R&D溢出对发展中国家的国内生产率提升有着重要作用。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中国13个工业行业在由国际上技术领先国家的R&D资本决定的前沿生产边界下的技术效率水平(实际生产与生产边界的距离)后发现,通过国际贸易这一渠道,技术领先国家的R&D资本对中国确实产生了技术溢出;相对于高技术行业,中国传统制造业反而越接近前沿技术边界;人力资本、国内R&D投入、FDI对吸收国际R&D溢出和先进技术转移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从而验证了人力资本和国内R&D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两面性。由此可得到如下启示,一是要提高R&D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回报率以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社会对教育的投入;二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蒋殿春 黄静
自MacDougall(1960)第一次明确提出FDI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后,学者们针对FDI的溢出效果、影响因素等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笔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吸收能力角度入手,分析了我国技术能力、市场结构等微观因素对FDI技术溢出效果的影响,为我国在引资过程中如何提高FDI的溢出效果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
FDI 技术外溢 吸收能力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技术溢出与吸收 技术扩散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解茹玉 王海民
基于投入产出法,对我国2005年、2007年和2012年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溢出与吸收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化学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作为高技术产业在整个技术创新系统中扮演技术创新扩散源泉的角色,制造业各部门间相对技术溢出能力总体呈下降趋势,化学工业、金属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3个制造业部门有较大的技术溢出,能够为制造业其他部门提供较多的技术创新量,有利于促进制造业结构变革。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 技术溢出与吸收 技术扩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FDI技术溢出对能源效率影响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
中国对外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实证研究:基于吸收能力的分析视角
吸收能力和贸易政策对FDI技术溢出的影响分析——基于中国工业部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市场换技术下内资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路径——基于溢出效应和吸收能力的分析
国际R&D溢出的技术进步效应——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
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和母国吸收能力——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FDI技术溢出与中国吸收能力门槛研究
吸收能力、FDI技术溢出门限效应与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基于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