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63)
- 2023(12026)
- 2022(10125)
- 2021(9060)
- 2020(7476)
- 2019(16742)
- 2018(16596)
- 2017(32232)
- 2016(17236)
- 2015(19547)
- 2014(19713)
- 2013(19977)
- 2012(19540)
- 2011(18179)
- 2010(18947)
- 2009(17888)
- 2008(17483)
- 2007(15861)
- 2006(14894)
- 2005(14173)
- 学科
- 济(99718)
- 经济(99620)
- 管理(44063)
- 业(42519)
- 企(30390)
- 企业(30390)
- 中国(30241)
- 地方(29524)
- 方法(29499)
- 数学(25302)
- 数学方法(25135)
- 农(25037)
- 业经(21013)
- 制(18411)
- 地方经济(18046)
- 融(17329)
- 金融(17326)
- 农业(17271)
- 银(17167)
- 银行(17145)
- 学(16935)
- 贸(16780)
- 贸易(16762)
- 行(16734)
- 财(16492)
- 易(16158)
- 发(14532)
- 环境(14413)
- 产业(13985)
- 体(12578)
- 机构
- 学院(262338)
- 大学(262077)
- 济(124967)
- 经济(122479)
- 研究(100133)
- 管理(94186)
- 中国(78640)
- 理学(78051)
- 理学院(77088)
- 管理学(76162)
- 管理学院(75648)
- 财(57853)
- 京(57301)
- 科学(55038)
- 所(50988)
- 研究所(45191)
- 中心(44492)
- 财经(43970)
- 江(42501)
- 经济学(40053)
- 经(39547)
- 农(38279)
- 北京(37875)
- 范(36979)
- 师范(36704)
- 经济学院(35749)
- 院(35524)
- 州(34369)
- 财经大学(32111)
- 业大(31367)
- 基金
- 项目(155373)
- 科学(122783)
- 研究(120522)
- 基金(110531)
- 家(94147)
- 国家(93341)
- 科学基金(78962)
- 社会(78953)
- 社会科(75078)
- 社会科学(75063)
- 省(60816)
- 基金项目(57067)
- 教育(53462)
- 划(50803)
- 编号(49017)
- 资助(45202)
- 自然(45065)
- 自然科(43891)
- 自然科学(43880)
- 自然科学基金(43078)
- 成果(42029)
- 发(41330)
- 课题(35747)
- 重点(35683)
- 发展(34710)
- 部(34664)
- 展(34171)
- 国家社会(32982)
- 创(31977)
- 性(30684)
- 期刊
- 济(158266)
- 经济(158266)
- 研究(94068)
- 中国(60039)
- 财(40883)
- 管理(38266)
- 农(37002)
- 融(33883)
- 金融(33883)
- 科学(33044)
- 学报(33015)
- 教育(31137)
- 经济研究(26037)
- 大学(25898)
- 农业(24995)
- 业经(24760)
- 学学(23876)
- 技术(23857)
- 财经(22788)
- 问题(21288)
- 经(19976)
- 贸(18411)
- 国际(17904)
- 技术经济(15029)
- 世界(14499)
- 商业(13753)
- 经济问题(13302)
- 理论(12923)
- 统计(12889)
- 图书(12759)
共检索到440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星
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的一大特点是国际产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既有优势也有劣势。东中西部应抓住机遇,发挥不同优势,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巴春生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区际转移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现象。我国东部地区在经过20多年发展之后,已经进入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阶段,西部地区应当抓住这一良好的发展机遇,创造争件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以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产业转移 梯度推移 西部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孙雷 崔育宝 刘桂建
【目的/意义】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于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计/方法】为探究产业转移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分析2011~2018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的时空特征,并尝试揭示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演进规律。【结论/发现】考察期内,皖江城市带总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都呈现上升趋势,三系统协调发展等级由初级协调迈向中级协调;皖江城市带下辖9个城市个体的经济、社会、环境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及三系统协调发展度也都呈现上升趋势,城际差异呈现缩小趋势,至2018年,合肥、芜湖的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达到良好协调水平,滁州、马鞍山、宣城、铜陵、池州的为初级协调水平,六安、安庆的为初级协调水平;产业转移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度等级由勉强协调向良好协调演进过程中,经济子系统发展是重要推动力。
关键词:
产业转移 皖江城市带 耦合协调模型 演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鲁
东部地区某些产业的转移及广西的相应承接,对转移者与承接者均属客观需要。广西民营经济正是利用了这一顺势而来的大好时机,在其承接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大加快了自身的发展。而要巩固和进一步发展这一成果,尚需在观念、发展环境和政策上作出新的对策。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民营经济发展 广西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与东部之间经济差距逐年增加并呈扩大趋势,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此从2000年起,我国政府作出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进行西部大开发,并采取了诸多倾斜政策,其中税收方面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优惠政策。一是《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原则性规定。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国家税法时,除由国家统一审批的减免税收项目外,对属于地方财政收入来源的某些需要从税收上加以照顾和鼓励的企业,可以实行减税或免税。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税或者免税的,须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二是税法中明确规定的有:(1)民族自治地方的照顾和鼓励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定期减税和免税。(2...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薛敏
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珠三角、长三角、华北平原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其他广大地区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虹 胡金 胡明骏 柳晓倩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关键一环,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而产业转移对绿色发展的影响尚不明晰。基于2000—2020年中国28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对城市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政策效应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强。分位数回归表明,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即该政策效应在绿色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中更加显著,而在绿色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中较弱。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能够正向调节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绿色发展效应。结论有助于丰富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厘清承接产业转移对当地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有利于以产业转移为抓手释放城市绿色发展效应,进一步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政
产业转移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产业转移有其客观规律。虽然学界对于高梯度地区的产业转向低梯度地区的可行性存在争论,但梯度转移的趋势是客观存在的。四川省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既存在着资源、市场、灾后重建契机等明显优势,又面临着市场化水平不高、居民收入低下、产业发展缺乏长效机制等若干挑战。文章对此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四川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承接产业转移 四川 优势和挑战 比较优势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高杲 李海鹏
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推进产业有序转移、调整优化区域间投资结构和产业布局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格局的变化与产业转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韩晶
东道国成功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需要经过两个阶段:耦合性阶段和产业升级阶段。在耦合性阶段,集聚经济应建立承接国际产业资本转移的地方协力生产体系,以吸引跨国公司把根留住;在产业升级阶段,集聚经济应克服锁定效应,不断沿着价值链向上攀升,获得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
国际产业资本 集聚经济 耦合性 产业升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加治 严国和 马善华 吉远忠 徐幼松
农业产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由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的一条重要途径。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因地制宜确立主导或支柱产业。支柱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也是区域经济特色形成的重要标志。因此,培育支柱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银银 黄彬
传统的产业承接使输入地成为边际产业的承接地和污染避难所,产业发展缺乏持续动力,承接理念应从传统的产业承接过程转向"产业再造",由被动接受技术溢出转向主动参与创新,在承接中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创新增强产业的根植性。在产业链和集群转入承接模式下,通过顶层设计和创新驱动,完善产业链、强化集群效应,实现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在推进产业转移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的因素,通过实施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绿色创新体系以及支持开发区绿色升级等政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承接 创新驱动 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罗云华 李姗姗 李昊泽
集群品牌,也叫产业集群品牌、集体品牌或区域品牌。具体含义如下:将集群整体看做一个品牌进行经营管理,而且品牌名称是由地名和当地特色产业结合组成的。它凸显了企业和区域经济以及文化特色,具有区域性和品牌效应两个特性。它往往代表一个地方产业或产品的形象,如硅谷的微电子、瑞士手表、景德镇瓷器等。集群品牌与企业品牌有所不同,它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高级阶段。集群品牌是将特定行业与某一地理或行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春阳 田岭 潘书兰
本文通过对2009年及2010年一季度随州市家电下乡政策实施情况及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调查,剖析了当前滞阻家电下乡政策顺利执行的因素,并就如何确保家电下乡政策稳健推行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万敏 倪良新
为了加快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推进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国家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定位于安徽皖江城市带。安徽物流业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支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从分析安徽物流业竞争力入手,提出了安徽物流业在承接产业转移进程中的发展战略选择及具体实施路径。
关键词:
皖江城市带 产业转移 物流 战略 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