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513)
- 2022(1368)
- 2021(1353)
- 2020(1346)
- 2019(3070)
- 2018(3371)
- 2017(7641)
- 2016(4099)
- 2015(4893)
- 2014(4962)
- 2013(5249)
- 2012(5159)
- 2011(4811)
- 2010(5059)
- 2009(5167)
- 2008(5071)
- 2007(4707)
- 2006(4490)
- 2005(4197)
- 2004(3700)
- 学科
- 济(18114)
- 经济(18087)
- 管理(10530)
- 业(10461)
- 方法(8535)
- 中国(8479)
- 数学(8015)
- 数学方法(7992)
- 企(6751)
- 企业(6751)
- 制(6308)
- 农(5854)
- 银(5411)
- 银行(5408)
- 行(5258)
- 贸(5219)
- 贸易(5214)
- 易(5153)
- 财(4915)
- 税(4176)
- 税收(3948)
- 收(3923)
- 融(3897)
- 金融(3897)
- 体(3586)
- 制度(3504)
- 度(3504)
- 农业(3319)
- 出(3140)
- 业经(3034)
- 机构
- 大学(68240)
- 学院(67479)
- 济(31699)
- 经济(31048)
- 管理(24592)
- 研究(22822)
- 理学(20378)
- 理学院(20173)
- 管理学(19990)
- 管理学院(19860)
- 中国(19852)
- 财(17687)
- 京(14976)
- 财经(13632)
- 经(12216)
- 所(11926)
- 科学(11678)
- 北京(10386)
- 研究所(10318)
- 经济学(10280)
- 财经大学(10051)
- 江(9968)
- 中心(9903)
- 经济学院(9446)
- 农(8717)
- 范(8270)
- 师范(8219)
- 州(8180)
- 院(7877)
- 业大(7491)
- 基金
- 项目(33896)
- 研究(26856)
- 科学(25882)
- 基金(24078)
- 家(20095)
- 国家(19909)
- 社会(17021)
- 社会科(16100)
- 社会科学(16097)
- 科学基金(16013)
- 基金项目(12518)
- 教育(12215)
- 省(12215)
- 编号(11877)
- 资助(10608)
- 成果(10598)
- 划(10597)
- 自然(8777)
- 部(8505)
- 自然科(8496)
- 自然科学(8492)
- 自然科学基金(8335)
- 课题(7984)
- 发(7647)
- 性(7312)
- 教育部(7305)
- 重点(7277)
- 社科(7183)
- 项目编号(7112)
- 人文(7074)
共检索到1089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姜向群,陈艳
随着我国老年型社会的到来和老龄化速度的加快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问题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目前我国学术界的一种观点认为 :由于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 ,相应的老年人口负担加重 ,劳动力资源也必然减少 ,为此必须推迟退休年龄 ,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这些理由提出推迟退休年龄有失偏颇 ,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 ,全面推迟退休年龄还不合时宜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简永军 周继忠
本文基于地区人口老龄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不对称性构建"先富后老"、"先富未老"、"未富先老"的模型结构,在开放经济下建立一个"四地区"世代交叠模型来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通过分析初始均衡和最终均衡之间经济变量的动态变化,本文结果显示资本会由人口快速老龄化地区流向老龄化速度相对较慢地区,这个结论意味着人口的快速老龄化使得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大国。随着"人口红利"拐点到来,人口老龄化会显著降低中国的储蓄率,并导致资本输出减少。文章通过推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试验,旨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重要的参照作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阳义南 才国伟
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主要影响群体是在职职工,本文使用广东省21个地市对在职职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索该政策能否可行的经验证据。结果显示,男职工选择在55岁之前退休的占55%,女职工选择在50岁之前退休的占41.2%,表明在职职工存在明显的提前退休倾向,推迟退休并不符合在职职工预期。OrdinalLogistic回归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对男女职工预期退休年龄的影响均显著为负,表明参加养老金制度越久,预期退休年龄越早;Binary Logistic回归也证实参加养老金制度年数越久,提前退休可能性越大。实证结果说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不能激励职工推迟退休、延迟领取养老金。为此,本文提出了对...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海村 于景辉 卢建江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青壮年劳动力供应不足,老年退休人口不断增多,致使养老金缺口日益放大。文章主要从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缺口及人口红利三个方面阐述了延迟退休年龄的必要性,推行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以及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可行性建议三个方面阐述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关键词:
延迟退休 必要性 可行性 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阳义南 谢予昭
目前中国民众担心推迟退休会增加青年失业率,但该观点缺乏相应的经验证据。文章通过对27个OECD国家1980~201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当21个国家的退休年龄延迟时,有11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更低了,只有5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上升了。在4个退休年龄一直下降的国家中,3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没有明显变化,而有1个国家的青年失业率更高了。计量模型的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男职工退休年龄与青年失业率之间显著负相关,说明推迟男职工的退休年龄会降低青年失业率;女职工退休年龄与青年失业率之间显著正相关,说明推迟女职工的退休年龄会增加青年失业率。分组回归与稳健性检验也支持上述结论。总之,更多的经验证据表明,推迟退休总体上降低了青年失业率。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磊 席恒
从国际经验看,延迟退休年龄是许多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政策手段,但该政策对就业的影响,尤其对青年人就业的影响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如何影响青年人就业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对于就业数量,该政策在短期内对青年人就业会产生一定的就业"挤出效应",但在长期内会产生一定的就业"吸纳效应";对于就业质量,该政策对应届毕业大学生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对青年农民工会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对于就业结构,该政策在大部分行业内不会对青年人就业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杨李唯君 冯秋石 王正联 曾毅
退休年龄是否应该延迟以及如何延迟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政策议题。文章考察9种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下中国劳动力市场从2015~2050年的变化,关注人力资本的规模和质量,并特别关注"高人力资本劳动力"(有高中及以上学历并且身体健康的劳动年龄人口),系统研究延迟退休年龄将如何影响中国人力资本。预测结果显示,相比保持目前退休年龄不变的基准方案,不同退休年龄延迟方案在人力资本方面有着不同效果,所增加的劳动力其范围大约在年均2800万人至9200万人之间。另外,由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扩张,延迟退休年龄所增加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将普遍较高,这一点在女性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关键词:
退休年龄 人力资本 劳动力 人口预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帆 王子洲 李苑
本文以国内外学者对于退休行为决策因素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养老金收支平衡定量研究国民人均预期寿命、国民受教育年限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等因素对推迟退休年龄的影响,确定在延迟退休政策中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为确定延迟退休政策在不同职业中的体现,选取大学教师、外科医师、体力劳动者、公司白领和普通司机五个职业作为Topsis法的评级对象,将各职业者的工作环境、工作经验、体质要求、教育资源投入作为评级依据,并以此结果作为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参考。如果在必须延迟退休1—5年的情况下重体力劳动者延迟1年、客车司机延迟2年、教师和公司职员延迟3—4年,医生延迟4—5年。本文认为,在延迟退休政策实施时,需整体、缓慢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肖严华
2022年我国人口形势发生重大转折,不仅开始进入人口负增长,而且迎来一波持续10多年的“退休潮”,在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背景下,将严峻考验我国养老金体系的支付能力和可持续性,我国亟需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年龄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最重要措施,借鉴OECD国家延迟退休年龄改革的经验,本文提出了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以及延迟退休年龄的配套政策选择,以供相关决策部门参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荣莉 林健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国外退休年龄的研究动态,主要包括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延迟退休问题和投票法决定退休年龄等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对于我国社会保障问题研究的启示和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涛 李培志
案情简介■农民老赵今年65岁。2003年初,一直在家无事的老赵由于经济拮据,托人在该村附近的一家苗圃公司找了一份工作,从事苗圃的栽培和修剪等工作,月工资为600元,双方未签订劳动合同。2005年12月25日上午7时许,老赵在骑车上班途中被一肇事汽车撞伤致死,汽车逃逸。老赵的子女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劳动保障部门对老赵之死不认定为工伤,老赵的子女不服向市政府提出行政复议。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耿志祥 孙祁祥
本文通过构建内生生育率的OLG模型,从微观视角考察了延迟退休年龄对生育率、养老金替代率及其个人养老金收入的影响。研究表明:(1)延迟退休年龄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水平,但提高幅度非常有限。(2)生育率的提高会增加未来劳动力供给,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而延迟退休年龄延长了养老保险缴费期限,也会促进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和养老金收入增加;但同时,延迟退休年龄将使得预防性储蓄下降,资本积累降低,工资收入下降,养老金收入降低。因此,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上升。当资本产出弹性大于或等于0.5时,延迟退休年龄会使得养老金收入降低;当资本产出弹性小于0.5时,在平均预期寿命较大或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较高的情形下,养老金收入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增加,反之,其会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而降低。进一步地,将模型拓展到包含人力资本的情形,延迟退休年龄仍会提高均衡时的生育率与养老金替代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林宝
延迟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已经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延迟退休年龄应该统筹考虑养老保障和就业状况,统筹考虑不同群体利益,统筹考虑短期和长期影响。退休年龄方案设计主要包括目标退休年龄的确定、延迟时机的选择和延迟方式的制定等内容。本文根据林宝2001年提出的方案测算了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金资金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推荐方案延迟退休年龄将有效改善职工养老保险的资金平衡状况,改变现行制度下将出现资金缺口的情况,实现资金盈余且大幅度降低实现资金平衡所需的缴费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国丰
我国现行退休年龄标准是特殊的背景下制定的,即人平均寿命短、经济发展程度较低。伴随改革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人口预期寿命也在不断增长,以往的退休制度难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暴露了一系列问题,逐步引起了各方的关注。为了应对先前制度的各种问题,退休年龄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延长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入手,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人口结构 养老保险制度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穆怀中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具有兜底属性的财政养老支出将逐渐加大,本文依据延迟退休年龄与财政养老支出联动机制,构建养老保险缴费系数和给付系数以及财政养老支出优化计量模型,研究延迟退休年龄与财政养老支出优化之间的联动规律。研究发现:延迟退休年龄到65岁,2035年养老保险缴费优化系数将达到1.15;养老保险给付优化系数将达到2.81;财政养老支出优化系数将达到3.96。2030年财政养老支出优化系数为GDP的1.42%,2035年为GDP的1.98%。研究结果对于“十四五”时期和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期优化财政养老支出,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延迟退休年龄 养老供需主体 财政养老支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