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48)
- 2023(4628)
- 2022(4167)
- 2021(4000)
- 2020(3384)
- 2019(7994)
- 2018(8278)
- 2017(16337)
- 2016(9225)
- 2015(10856)
- 2014(11194)
- 2013(10972)
- 2012(10573)
- 2011(9678)
- 2010(10062)
- 2009(9428)
- 2008(9631)
- 2007(9143)
- 2006(8357)
- 2005(7775)
- 学科
- 济(35058)
- 经济(35022)
- 管理(27193)
- 业(26043)
- 企(21295)
- 企业(21295)
- 方法(13697)
- 中国(13271)
- 数学(11562)
- 数学方法(11432)
- 农(10624)
- 制(10141)
- 财(9455)
- 贸(8445)
- 贸易(8438)
- 业经(8333)
- 易(8254)
- 银(8116)
- 银行(8108)
- 行(7773)
- 地方(6840)
- 策(6840)
- 理论(6464)
- 农业(6434)
- 学(6284)
- 和(6152)
- 体(6010)
- 融(5937)
- 金融(5936)
- 划(5910)
- 机构
- 学院(137002)
- 大学(134072)
- 济(54539)
- 经济(53094)
- 管理(48711)
- 研究(44753)
- 理学(40045)
- 理学院(39588)
- 管理学(38906)
- 管理学院(38634)
- 中国(36698)
- 京(29443)
- 财(28853)
- 科学(25577)
- 所(23304)
- 江(23017)
- 财经(22043)
- 研究所(20274)
- 中心(19899)
- 经(19615)
- 北京(19496)
- 州(18909)
- 范(18884)
- 师范(18735)
- 农(17797)
- 院(16403)
- 经济学(16151)
- 财经大学(15936)
- 业大(15878)
- 技术(15661)
- 基金
- 项目(74055)
- 研究(58944)
- 科学(56428)
- 基金(50063)
- 家(42097)
- 国家(41697)
- 科学基金(34490)
- 社会(34389)
- 社会科(32450)
- 社会科学(32443)
- 省(29512)
- 教育(28404)
- 编号(27111)
- 基金项目(25675)
- 划(24537)
- 成果(23525)
- 资助(21735)
- 自然(20720)
- 自然科(20136)
- 自然科学(20132)
- 自然科学基金(19758)
- 课题(19488)
- 重点(16832)
- 发(16759)
- 部(16627)
- 年(16270)
- 项目编号(16223)
- 性(15945)
- 创(14936)
- 规划(14259)
共检索到224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栋生
工业布局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课题。工业布局是否合理,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的发展,也影响城乡关系、民族关系和国防安全的巩固,以及环境与生态平衡的保持。工业布局和经济布局的合理化,既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本世纪末在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重要保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灵瑞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大国。解放前从1876年至1949年的73年,共修铁路2.2万公里,平均每年修建约300公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柏林
大城市中心区工业布局适宜性评价选用P_i=sum from j=1 to x(W_j(C_(jj)/s_j)公式。8个主导因子(j)选自工业布局的条件和效益。搞好工业布局适宜性评价的关键在于确定每个因子的评价标准(S_j)和权系数(W_j)。
关键词:
大城市 工业布局 适宜性 评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沈镭
论文认为在青藏高原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重点区域 ,应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现代工业。作者重点分析了高原重点区域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 ,指出了工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区域工业布局框架设想。从协调好高原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出发 ,文章认为在高原重点区域应大力发展以钢铁—铁合金—有色—黄金为主的冶金工业 ,以盐化和油气化工为主的化学工业 ,以满足高原内部需要的建材工业 ,以及具有一定基础的机电—轻纺和藏民族手工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重点区域 工业布局 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大强 王筱惠
一、湖北省工业布局现状及评价经过三十多年有计划的大规模工业建设,解放前,湖北省工业偏集东部一隅的不合理状况已开始得到改变,工业布局基本展开,总的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省工业主要分布在以武汉、襄樊、宜昌三个交通枢纽为中心的,以武汉钢铁公司、第二汽车制造厂、葛州坝水电站等一批大型企业为骨干的,由若干个工业城镇集合所组成的三大工业城镇带(即鄂东带、鄂西带、鄂北带)上。鄂东为武汉、黄石工业城镇带,主要包括武汉、黄石、鄂州、咸宁市等。鄂西为宜昌、沙市工业城镇带,主要包括宜昌、沙市、荆门市等。鄂北为襄樊、十堰工业城镇带,主要包括襄樊、十堰、丹江口、老河口、随州市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石庆武,武伟
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工业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建成了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现在,工业布局已在全国范围基本展开,几乎所有省(区、市)都有了基本适应本地省(区、市)情特色的工业系统和工业基地。 进入八十年代,我国通过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进一步改变了现有企业的面貌,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发展后劲。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投入累计已达4633亿元,为建国头30年的2.6倍,多数省、市新增工业产值中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谢放
抗战前中国城市工业布局的初步考察谢放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地区分布的不平衡,近代工业大多数集中在城市,特别是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具体研究城市工业的分布状况及其特点,对于中国近代经济史、城市史研究不无裨益。而有关中国近代工业史的资料与论著又多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叶振宇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构建了区域战略、贸易政策与工业布局演变相互关系的一般性框架,对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区域战略和贸易政策的转变以及工业布局的演变,进行了历史性分析,指出改革开放前后的中国工业布局演变是由区域战略和贸易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区域战略 贸易政策 工业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忠祥
近年来,宁夏的工业发展引人瞩目。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开放搞活”及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宁夏的工业更加充满了活力,工业投入增加很快,新建和扩建了一大批企业,使全区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扩大,装备不断增强和改善,工业结构和工业部局更趋合理,工业产值持续增长。1987年全区工业总产值达31.71亿元,是改革前1978年的2.16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工业产值已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的66%。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文楷,李寿考
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国需水量迅速增加,尤以城市和工业用水增加最快。据统计从二十世纪初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全世界工业用水增长20多倍,城市生活用水增长12倍,农业用水增长7倍。另外,工业和城市用水量占各部门总用水量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如美国从1970年的52%上升到1980年的60%。我国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和城市用水增长也很快,据统计分析,自1953年至1978年,工业总产值每增长10%,用水量要相应增长4~8%。建国30多年来,北京市用水量增长40倍,河南省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平顶山等市,也增长20余倍。因而,供水已成为我国多数城市普遍性问题。据1982年对全国216个城市调查统计,每天缺水1,200万吨的城市占80%。不少城市因缺水而限产停产,导致产值减少,产品质量下降,如大连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为
我国是一个纤维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自古代始,我国的造纸业就是在广泛利用各种纤维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使我国不仅成为世界上纸的发源地,而且二千年来一直是手工造纸业遥遥领先的国家。只是到了近代,主要由于各帝国主义的侵略,我国造纸工业落后了。宝贵的纤维资源或弃之于地,或遭野蛮掠夺,利用很不合理。新中国成立后,纤维资源得到了较充分的开发,造纸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到1979年为止,全国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大道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工业布局是具有普遍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重大问题之一。中科院地理所的专家们对我国工业发展和布局进行了20多年研究,出版了“中国工业地理”、“中国工业布局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工业分布图集”等系列著作。从广阔的时空变化角度,对影响我国工业布局的资源、交通、地理位置、社会历史因素及工业宏观布局方针、工业地域综合体与工业基地、确定今后20年全国工业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等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定量分析,提出了一系列规律性结论和丰富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规划到下世纪初我国工业布局的总体框架:以海岸带和长江沿岸作为工业发展的第一级重点轴线,以若干交通干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为
乳品工业是鲜奶利用和贮存的一种加工工业。乳品由于营养丰富、易于消化,深受群众欢迎。发展乳品工业,对改变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有重要意义。乳品工业是建国后才形成的一个新兴的食品工业部门,尤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迅速,布局面貌变化很大。可以预期,随着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对乳品需求的增长,乳品工业今后还会有更大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分析和探讨我国乳品工业布局合理化问题,对于充分合理开发乳品工业资源,改善乳品工业布局状况,提高布局效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一、我国乳品工业布局的现状特点我国乳类的加工利用已有悠久历史,其传统方法和制品至今仍在内蒙、西藏、新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文桂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布局,现有布局既有现实合理性,又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优化工业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对河南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优化河南工业布局,要服从全国产业分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工业集聚发展、梯度发展和点轴开发,将有限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优先放在对解决全省发展起主要作用的关键产业、关键环节和见效最快、效益最高、带动力最大的地区。
关键词:
河南 工业布局 工业结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聂剑玉
一、现状特征天津市的工业是随着帝国主义对我国资源的掠夺而产生的,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挣扎着发展起来的,基础薄弱,结构不合理,设备落后,布局混乱。建国以来,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天津工业有了相当的基础,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的轻重并举,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天津的工业布局,自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以来,经过多次调整,逐步形成了以下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