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9)
2023(2660)
2022(2321)
2021(2204)
2020(2034)
2019(4589)
2018(4821)
2017(10158)
2016(5399)
2015(6336)
2014(6429)
2013(6591)
2012(6363)
2011(5630)
2010(6409)
2009(6487)
2008(6053)
2007(5463)
2006(5189)
2005(4869)
作者
(16340)
(13119)
(12965)
(12658)
(8389)
(6060)
(6025)
(4951)
(4846)
(4783)
(4276)
(4255)
(4228)
(4001)
(3958)
(3913)
(3891)
(3770)
(3765)
(3758)
(3445)
(3246)
(3203)
(3019)
(3010)
(2972)
(2882)
(2851)
(2686)
(2553)
学科
(21401)
经济(21382)
管理(13911)
(13254)
审计(12090)
方法(10822)
中国(9984)
(9567)
企业(9567)
数学(9324)
数学方法(9262)
(7430)
(7077)
(6252)
(5946)
银行(5942)
各类(5870)
(5748)
(5244)
贸易(5233)
(5170)
(4783)
金融(4782)
(4137)
制度(4136)
(4100)
(4054)
税收(3809)
(3792)
(3783)
机构
大学(84086)
学院(83151)
(35747)
经济(34899)
管理(30000)
研究(25903)
理学(25109)
理学院(24875)
管理学(24557)
管理学院(24397)
中国(23094)
(21821)
(19122)
财经(16959)
(15248)
科学(13538)
(13499)
(12746)
财经大学(12607)
北京(12122)
中心(11818)
经济学(11387)
研究所(11200)
经济学院(10423)
(10360)
(10309)
(9896)
师范(9833)
业大(9194)
(9092)
基金
项目(44292)
研究(34590)
科学(33952)
基金(31679)
(26559)
国家(26336)
社会(21770)
科学基金(21680)
社会科(20672)
社会科学(20663)
基金项目(16443)
(16432)
教育(16307)
编号(15035)
(13986)
资助(13738)
成果(13680)
自然(12647)
自然科(12211)
自然科学(12207)
自然科学基金(11968)
(11025)
课题(10427)
重点(9846)
(9841)
教育部(9654)
项目编号(9462)
人文(9227)
(9084)
社科(8919)
期刊
(41522)
经济(41522)
研究(30599)
中国(19800)
(16914)
管理(10893)
(10854)
金融(10854)
学报(9767)
审计(9327)
(9118)
科学(8864)
财经(8367)
经济研究(7896)
大学(7750)
教育(7639)
学学(7213)
(7113)
业经(6922)
问题(6482)
(6029)
农业(6005)
技术(5954)
理论(5437)
会计(5249)
实践(4901)
(4901)
国际(4847)
商业(4685)
财会(4637)
共检索到135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江金满  
随着审计结果公告制度的推行,现行审计行政争议处理体制———审计复议前置程序、复议决定终局裁决制度的弊端日益凸现。本文拟就我国现行审计行政争议解决体制存在的弊端加以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完善和重构我国审计行政复议体制的若干建议,以期对我国审计法制建设有所裨益。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褚玉龙  张素梅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建民  孙丽  
劳动争议的仲裁制度是世界各国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初步建立了解决劳动争议的仲裁制度和司法救济制度。但从现实情况看,我国目前的解决劳动争议的机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仲裁制度在制度设置和实际操作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势在必行。本文将结合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立法现状,参照和借鉴国外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一些立法和实践经验,对如何健全和完善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提出一些建议和设想。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金良  
我国民诉法并未规定调解前置程序,为充分实现非诉机制诉源治理的功能,调解前置程序成为今年来司法界讨论的对象。具有悠久历史的调解、非诉机制构建的良机和先行调解的司法实践,为调解前置程序的构建提供可行性,基于该程序还存在与现行法冲突、限制当事人诉权以及与诉讼程序衔接不畅的问题,结合国情,文章从通过法律明文规定调解前置程序、划定受案范围、设定规则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熊波  
当前实务界忽视信用卡诈骗罪的"有效催收"要素,主要原因在于"有效催收"的本质并未得到精确界定。即使是在本质认定学说的探讨下,"有效催收"也无法与信用卡诈骗罪的实体型构成要件相提并论。从外在形态界定、规范体系定位、犯罪论体系明定角度来看,信用卡诈骗罪"有效催收"的本质应当是一种前置程序型构成要件。在该本质指引下,"有效催收"的具体认定应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持卡人必须了解发卡银行催收程序的具体事项,发卡银行不能发出形式化催收程序,这是故意犯罪认识因素的直接要求;第二,对于银行催收程序的前置性法律规范与入罪原理的不合理之处,刑事司法应当确立独立性判断方法,对信用卡诈骗罪催收程序的方式、主体、时间、次数以及形式等时空要素作出单独规定,合理区分信用卡欠款行为的一般民事违法性与信用卡诈骗行为的刑事违法性。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苏红英  
"勤勉检索"是图书馆利用孤儿作品的法定前置程序,其意义在于认定和授权使用孤儿作品、享有责任限制与豁免权、维系版权利益关系的平衡。影响勤勉检索制度立法的主要因素包括立法传统与基础、检索成本、图书馆的版权角色、版权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状况等。我国对图书馆利用孤儿作品勤勉检索制度的立法可以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律及理论中得到启示与借鉴,基本架构包括立法的性质、检索标准、合理补偿和收费、检索对象与效力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茅铭晨  
本文从法理基础、合宪性、立法技术等三个方面对目前税务行政执法中的税务行政复议纳税义务前置制度进行了反思,指出该制度不仅不符合现代行政民主、行政法治、行政文明的理念,限制、乃至剥夺了公民的宪法权利,而且在立法技术上存在问题。文章认为,设置这一在法理基础和合宪性等方面都存在重大问题的制度,不仅是不应该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霞   马基彭  
破产程序中民刑交叉问题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大难题。通过统计2020—2022年非法集资破产案件法院裁判的相关理由,发现当前我国还没有关于非法集资破产案件刑事程序与破产程序如何衔接的统一规定,以致司法实践中出现同案不同判、刑事受害人损失与破产债权人债权清偿范围计算结果差距较大、刑事退赔“空判”现象发生等问题。因此主张适用“民刑协同”模式:即除在特定条件下适用“先刑后民”外,应当民刑程序共同推进,并优先适用破产法统一清偿,通过平衡犯罪受害人与破产债权人之间的利益、加强司法管辖机关之间的沟通协调等,妥善解决破产程序中民刑交叉案件的程序与实体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樊涛  
在我国,一些公司法上的纠纷无法适用传统的民事诉讼机制予以妥当解决。为了将"文本意义上的公司法"转化为一种"动态性的公司法",我国就必须对这种公司法上纠纷提供充分有效的司法程序机制。我国现行公司法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静态和常态的设计,这种设计必然是一种轻程序的设计,从而导致公司诉讼程序的严重不足。在诉讼程序上,我国现行的民诉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公司的自身价值的实现。重构我国公司运行的司法程序机制,需要来自实体法与程序法两方面的支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敖玉芳  
鉴于我国税收核定程序证明责任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先进立法经验,重新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税收核定程序证明责任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建议提升立法位阶,明确纳税人诚实推定权、税务机关职权调查原则、证明责任的组成、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纳税人违反协助义务对证明责任的影响等内容,重新构建税收核定证明责任体系。依此为税务机关核定程序中认定课税事实提供统一尺度,准确界定纳税人的纳税义务,贯彻落实税收法定、公平和效率原则。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贺燕  
行政复议前置的制度功能之一是保障税法确定性,这是税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税务法院全面设立以前,在专业机构完成税收争议的初次处理能够保障税法的统一解释与适用,提升税法的确定性。行政复议前置不仅可以将事实认定功能留给行政机关,让法院(无论是否设立税务法庭)能专事法律问题,而且在税制改革的背景下,能发挥过滤争议数量和争议焦点的作用,提高税收救济制度的效率。这种立场,并不损害纳税人的权利,相反保护了抽象和整体意义上的纳税人权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翟继光  
《行政复议法》确定的复议申请期限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日。《税收征管法》并无意延长该期限,但其确立了纳税前置制度。由此导致复议申请期限的起算时点增加为两个。《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将其确定为完成纳税前置之日,虽符合纳税人权利保护的原则,但实际上延长了复议申请期限。实际执法中,税务机关一般要求纳税人在15日内缴纳税款,否则即丧失复议权,这是明显违反《行政复议法》的做法,实践中已有法院对此作出否定判决。为此,本文建议,税收执法中,或者将责令纳税人缴纳税款的期限延长为60日,或者允许纳税人在60日内缴纳税款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